祯最终下定决心,使用原山东系的王六和王守仁,阁臣、陈新甲还有户部尚书等人商议剿寇事宜,内阁阁臣们要比崇祯对形势更悲观,因此很多人提出凭着坚城固守,而非主动出击,可惜崇祯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样的意见,在他看来,优势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内阁和前方的孙传廷尽力,完全可以复制当年的南原战役,将李自成消灭掉,以便稳固大明的统治。首发
内阁阁臣知道这个皇帝刚愎自用,好杀成性,大明的形势越来越危险,这位皇帝的性子也就越来越暴躁,已经进入了一种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这些人为了明哲保身,反对了几句,也就顺着崇祯的性子说话,最后,崇祯决定调洪承畴率大军出潼关和开封的孙传廷汇合,王守仁率部北上加上左良玉的大军共同围剿李自成。
洪承畴接到崇祯的圣旨后,准备了一下,率军从大同出发前往潼关,不料王六却失足落马,受了伤。洪承畴的主力就是王六的一万五千人马,王六受伤,洪承畴只好停了下来,将情况汇报给崇祯,崇祯接到洪承畴的奏疏后,将王六恨得牙痒痒,王六怎么说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将了,而且可以说是山东镇第一猛将,他从马上掉下来摔伤,崇祯如何能信。不过崇祯这时候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下旨命令洪承畴前期出发,王六待伤势略微好转再出发。
孙传廷虽然压制不住左良玉,但崇祯的圣旨还是有一丝威慑作用的,左良玉看到崇祯圣旨上的严厉之言,也不敢怠慢,率军北上,只不过速度很慢,简直和蜗牛差不多,要是用左良玉这种速度赶到开封,恐怕得个一年半载,但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和孙传廷都是素手无策,谁让自己也有短处,没有粮饷呢,再说左良玉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崇祯松了一口气,崇祯就怕左良玉会公然抗旨,如果抗旨的话,崇祯也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全力对付流寇,哪里有精力和实力来解决跋扈的左良玉。
王守仁接到圣旨后,不由有些惆怅,因为田羽在他离开的时候,曾经和他深谈过,田羽知道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会在襄阳建立政权,虽然因为自己带来了一些蝴蝶效应,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但是田羽回过头来看看,虽然自己带来了一些效应,但好多事情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了,如果真地按照历史的发展,那么王守仁在湖广的压力就很大了,因此田羽特意嘱咐王守仁,让他时刻注意李自成的动向,告诉他李自成一定会在十六年攻打襄阳。田羽当然不能告诉王守仁自己是穿越来的,只是说自己凭着中原的态势分析的,但王守仁却深信不,因为田羽在他心目中虽然说不上和神差不多,但至少田羽的预感和直觉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因此崇祯的圣旨让他左右为难,违抗圣旨恐怕不行,但自己率领湖广镇北上,一旦被李自成钻了空子攻陷襄阳,恐怕自己这个总兵难逃杀头之祸。
虽然圣旨是崇祯下的,但一旦襄阳被攻破,崇祯一定不会认为是自己地战略问题,而将全部责任推卸给自己,更何况自己一个从山东镇出来的将领呢,恐怕崇祯会杀而后快,因此王守仁考虑再三,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虽然王守仁奏疏中打算留在湖广,但是他还是担心崇祯不会同意,因此也做好了北上的准备。
十天后,王守仁地奏疏送到了京师,崇祯一直关注着中原战场,对来往的奏疏往往不过夜便批示,看到王守仁的奏疏,崇祯将其他奏疏都放在了旁边,拿起王守仁的奏疏看了起来。
王守仁追随田羽之前是有功名在身,不但文采很好,也写了一手好字,他最拿手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崇祯可不知道,看到这封奏疏,还以为是王守仁派人捉刀写成的呢,心中赞扬了一下字,崇祯仔细的看了下去,王守仁在这封奏疏中写道:“……流寇集患十五年而现独大,非一朝可图也,现豫西众府县已陷十之七八,寇势减大,往往数万骑为一队,飘忽如**,非中原之兵可剿之……而欲急已溃之中原,失可之险要,蛇豕肆衅,恐其祸有不止于藩王者。此社稷之忧,而非小小成败之计也。”王守仁这封奏疏已经认识到了大明和流寇双方实力的对比,处于劣势的大明已经不能主动地寻求流寇主力作战,只能扼险据守,等待时机。同时王守仁还提出,一旦自己挥军北上,流寇南下湖广,襄阳自不能守,一旦襄阳失陷,中原震动,星星之火恐成燎原之势。
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从客观出发,没有夹杂着任何个人色彩,但是在崇祯那里却变成了田羽在和自己较劲,再加上王六摔伤的事情,崇祯连起来一想,更加确实了心中的想法,因此他立刻否决了王守仁的想法,不顾实际情况,下令王守仁必须北上参加会战。
王守仁接到崇祯的第二道圣旨后,不由苦笑了半天,他想了又想,还是提笔写了一封奏疏,奏疏上写了田羽当时地分析,当然王守仁不会傻到告诉这个分析是田羽的想法,在最后,王守仁说道:“臣挥兵北上,襄阳空虚,一旦流寇南下袭击襄阳,则襄阳危矣,臣为湖广总兵不得不为湖广百姓着想,因此请圣上三思。”
崇祯看到王守仁地奏疏之后。气地一把将奏疏丢在了地上。恶狠狠地说:“田羽。田羽!”这次崇祯可真冤枉了田羽。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自己地意思。田羽远在辽西。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崇祯圣旨地内容。怎么会指使王守仁上疏呢。但暴怒地崇祯已经丧失了理智。认为一切都是田羽授意地。崇祯真地非常想派出缇骑将王守仁押回北京杀掉。不过最后崇祯还是压下了心中地火气。又给王守仁下了一封圣旨。措辞非常严厉。限王守仁接到圣旨后
王守仁接到这个圣旨后。知道自己再写多少奏疏都没有用了。甚至反而让自己摊祸。因此只好率领二万二千大军北上。留下三千军队守卫襄阳。王守仁多数都是新军。战力本就不是很强大。再加上无饷。士气很低落。就是连粮草都需要山东镇地接济。这样地军队面对流寇能成功那才怪了。
王守仁率领二万多大军出动。是不得已为之。王守仁心中有些不忿。又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除了告诉崇祯自己已经按照圣旨北上。另外就是要饷。同时信中不无一旦襄阳失守。责任并不在自己地意思。
崇祯看到王守仁终于动身。松了一口气。在他地思想中。洪承畴和孙传廷合力完全可以打败李自成。再次控制住中原地局面。
洪承畴在潼关还在休整。等待着后边地大同总兵王六。李自成又将开封城包围。这一次李自成足足发动了近十五万大军。占了流寇兵力快四分之三。可见李自成是想着趁洪承畴和王守仁两人没有赶到开封之前攻陷开封。
左良玉本来距离开封最近,可惜他行进速度太慢,当李自成再次围困住开封的时候,左良玉的大军距离开封还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听说李自成围困了开封,左良玉不但没有加快行军速度,反而又撤退了几十里,这样一来左良玉距离开封足足有二百里左右,左良玉已经打算作壁上观。
洪承畴听说李自成围困开封后,连忙率军出潼关,朝着开封的方向急进,可惜洪承畴只有两万多军队,不说赶不到开封,就是赶到开封,恐怕面对十五万大军也难有什么作为。
崇祯听说李自成又开始围攻开封,也慌了手脚,连连派兵遣将,除了洪承畴、王守仁、左良玉,崇祯一口气又派了总兵虎大威、方国安、杨德政等总兵率领军队赶赴开封,准备解救开封之围。不过总兵虎大威等人所率兵马很繁杂,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样一来,明朝的军队数目增加了许多,足有十七八万大军,似乎可以和李自成一较长短,但事实呢?
这十七八万大军中,开封守军近一万人,洪承畴四万三千人,总兵虎大威一万人,方国安八千人,杨德政五千人,王守仁二万二千人,左良玉八万人。
对外号称四十万,可是这十七八万人中有一多半都在观望,其中就抱包括左良玉八万人,王六一万五千人。因此官军的实力不过七八万人的样子。
这七八万人开进朱仙镇,摆出一副与李自成决战的样子,李自成只好放弃了围困开封,率领流寇主力赶至朱仙镇,与明军援军一决胜负,为了防止开封城内地官军出城追袭,使流寇陷于月复背受敌的不利地位,李自成派人持伪造的洪承畴部令箭到城下大呼道:“贼旦夕成擒矣,但恐其潜遁入城,汴兵无多,当严守,不可轻出。”开封守军不多,又中了李自成地计策,因此闭门不出。
由于官军比较驳杂,而崇祯又没有下旨让洪承畴统帅,因此官军无法协调统一行动,各自为政。在李自成的攻击下,杨德政部首先顶不住压力,开始逃窜。杨德政的做法引起连锁反应,不少总兵开始随着杨德政逃窜,官军最后仅剩下洪承畴部和王守仁部。
洪承畴和王守仁无法与李自成的十五万大军抗衡,只好撤退,李自成曾经和山东镇交过手,对山东镇地战力还是比较畏惧,虽然上次洛阳战役王守仁没有参与,但李自成没有动王守仁部,而是对洪承畴部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打击。洪承畴的二万多军队那里是李自成的对手,不久就有不少兵士溃散,洪承畴仅仅率领五千标营朝着潼关方向逃窜。
李自成早就将洪承畴看成心月复大患,而且又急着报当年南原惨败之仇,咬住洪承畴不放,最后在潼关以东一百里的地方追上洪承畴,将洪承畴全军包围。
洪承畴的标营都是骑兵,因此李自成包围地部队只有三只骑兵,一支是田见秀的骑兵,一支是张+的骑兵,另外一支是郝摇旗的骑兵,一共不到三万人的样子。洪承畴死命突围,可惜敌众我寡,无法冲破重围,被李自成地部队紧紧围困。
洪承畴和田见秀等人都是老对手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因此田见秀等人死命攻击,希望能够击破洪承畴标营的防御,生擒洪承畴,以便报当年地一箭之仇。
洪承畴地标营也算是精锐吧,死死支撑,到了第三天,五千标营剩下不到两千,眼见着大势已去,洪承畴想到了自刎,最后心月复夺下了洪承畴的长剑。洪承畴看着周围地将领,叹了一口气说:“大势已去,非常感谢众位这些日子的支持,现在已经没有出路,只好一鼓作气冲出去,希望众位能够冲出重围……”洪承畴地话还没有说完,外面的流寇部队乱了起来,洪承畴非常惊讶,这个时候还有谁会来救自己呢?
刚想到这里,一个兵士冲进来汇报说:“大人,是王总兵到了。”
洪承畴一听王六到了,眼神不由一亮,连忙吩咐众将率领大军趁势突围。王六一万五千人都是骑兵,而且其中有不少都是从原来山东镇过来的,因此战力非常强大,生生冲破了流寇三万大军的围困,将洪承畴救了出来。
田见秀等人虽然猛烈攻击,仍无法击败王六,这时候潼关的守军听说后,又派出了一支五千人地部队接应,田见秀看到没有胜利的希望也就退军了。
朱仙镇一战,洪承畴损兵折将退回潼关,如果不是王六救应及时,恐怕洪承畴也得落在流寇的手上,虎大威等总兵四处逃窜,最后杨德政首先被李自成击溃,方国安损失过半,而虎大威逃地最快,那也损失了近千人,唯一没有多少损失的便是王守仁。
朱仙镇一战也标志着崇祯想主动出击,剿灭李自成的计划破产,而且又损
量的精锐部队,使得兵力更加捉襟见肘,优势完全~握。王守仁看到大局已定,本来想着退回襄阳,不想崇祯却又下令王守仁部进驻开封,协助陈永盛部守卫开封。
王守仁虽然不愿意,但是无法违抗崇祯地圣旨,只好调头北上进入了开封。开封有了这两万多大军,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不久开封又落入了李自成的包围之中。李自成近十二万部队将开封围了一个水泄不通。李自成看到王守仁部进入开封,知道开封一时之间无法攻打下来,命令田见秀三营骑兵快速进军襄阳,准备攻占襄阳。
李自成在朱仙镇大胜官军,使得河南境内的官军只有开封一隅,其他主力都消灭殆尽,因此李自成才会绝对挥师襄阳,当年攻打襄阳的原因有四个:第一,湖广兵力空虚,虽然左良玉有**万大军,加上那些依附左良玉的流寇,恐怕远远超过十万,但是左良玉这时候已经不是湖广总兵,驻扎地在河南,给了李自成机会。第二个便是借机打击明朝小股部队,扩大战果,为推翻明王朝做准备。第三个现在李自成的担忧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三边总督洪承畴,另外一个便是左良玉,一旦攻打潼关地洪承畴,左良玉极有可能威胁李自成的后方,而洪承畴初败,元气大丧,需要一段休整时间补充兵员、马匹、器械、粮饷,在短期内不可能出兵河南,因此可以借机攻打襄阳,即便左良玉回援,李自成也有信心击败左良玉。第四个便是河南连年大饥,在粮食等物力上无法供应李自成、罗汝才和革、左五营庞大队伍的需要。而湖广是产粮区,当时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因此攻打下湖广,对流寇非常有利。
李自成的三万骑兵朝着湖广进军地消息让湖广巡抚宋一鹤坐卧不安,王守仁部已经被崇祯调到开封,现在被围在开封,无法回援,而襄阳城中只有三千步卒,根本就不可能是三万流寇的对手,因此宋一鹤连忙上疏崇祯请兵。另外宋一鹤又给原来的湖广总兵左良玉去信,希望左良玉能够看在湖广父老乡亲地面子上回援襄阳。
左良玉可不傻,田见秀他们三支骑兵部队是李自成的精锐,以他七八万杂牌军队哪里会是田见秀地对手,因此左良玉已现在已经不是湖广总兵为借口,拒绝了宋一鹤。崇祯倒是很着急,他现在才想起王守仁之前的奏疏,现在才知道王守仁是一片好心,而不是和自己较劲,但是现在一起都为时已晚,王守仁已经被围困在开封无法回援,附近又没有其他兵力,崇祯最后只好让宋一鹤自己想办法。
宋一鹤看到崇祯地圣旨,不由苦笑,自己一届文人能想什么办法。宋一鹤虽然觉得襄阳已经无法守卫,但还是最后做了努力,调集近万青壮协助守军守卫襄阳。
左良玉任湖广总兵的时候,守卫襄阳,对襄阳坑害很深,只是由于左良玉招降纳叛,足足招收了十多万人的兵力,可是朝廷只给他二万五千人的军饷和粮草,而且还不及时,左良玉为了养活这十多万人,不得不全靠向当地居民任意搜括来维持供应,这就给襄阳地区的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这使得襄阳的百姓早就离心离德,因此宋一鹤虽然调集了近万青壮,不但对守城没有一点用处,反倒起了反作用,最后青壮反戈一击,使得襄阳很快陷落。
攻克襄阳后,田见秀等人没有收手,而是朝着承天而去。承天是明代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的封地。陵寝也在承天,因此宋一鹤等人都在承天守卫。承天坚持不到两天,就被田见秀等攻陷,湖广巡抚宋一鹤自杀,巡按御史李振声被俘。
田见秀部攻打下承天之后,马不停蹄,连续攻下襄阳附近的荆州等府县,在荆州杀明朝湘阴王,湘阴王不过是一个郡王,连万历的儿子福王都死在了流寇的刀下,小小的湘阴王的死只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涟漪就平静了下去。
田见秀在襄阳狂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湖广大地,李自成也没有闲着,他数次攻击开封,由于孙传廷和王守仁等人的竭力抵抗,李自成未能如愿。这时候流寇的战力已经有很大的上升,同时在攻城也使用了**,开封曾经作为宋朝的都城,城墙非常牢固,即便使用了火药,效果也不是很好,反倒死了不少兵士。李自成看到无法攻破开封,最后想到了掘黄河水淹开封的办法,九月十五日夜里,黄河大堤被掘,由于使用了火药,黄河大堤被炸开很大一段,一时间开封和附近的府县都被黄河大水淹没。孙传廷和王守仁率领大军护卫着周王逃走,由于大水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李自成也只好登上高处避水,给了孙传廷和王守仁逃命的机会。
现在湖广大部分已经落入了李自成的流寇手中,孙传廷和王守仁的兵力不足二万五千人,因此只好朝着山东退去。孙传廷和王守仁这么一退,开封失守,使得千里中原全部落入李自成之手,中原的易手,使得李自成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大明这时候月复心一溃,又被李自成扼着顺天咽喉,使得南北分割,落入了瘫痪的状态。
而中原之败后,崇祯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一场大的战役,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李自成不断的扩张,不断的攻下重镇,如果没有朱仙镇惨败,也许大明不会败的这么快,朱仙镇一战使得大明精锐尽失,连守卫城池的力量都没有,才会演变成这个态势。崇祯现在非常后悔没有听从大臣的话,没有听从王守仁的话,如果能够将王守仁留在湖广的话,不可能让李自成形成现在的燎原之势,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的药,因此崇祯只好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未完待续,)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