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曾被放在舅舅家里寄养了一段时间。按照命书中的说法,只有生非家人,死非家鬼的人,才会过命到别家,讨个活路。如若不然,血脉骨肉,谁会舍得放到别的人家去,做个哭门丧的野孤儿。
我舅舅姓吴,叫吴天源,他是一名墨工。墨工是我们地方的叫法,在别处,也有叫法师、道工的。跟大多数跑江湖的算命先生、风水先生不同,墨工不传手艺,只传坛神。你要想学那诸般鬼神秘技、命理术数,还得自己去翻一翻老文章,拜一拜老师傅。
墨工行当里有一个禁忌,家里传了坛神的,接一次要衰一代,三代没人接,那就要绝后。虽说这也是一门讨生活的手艺,但根性实在清苦得很,比不得四大匠师那一类正门行当。摊上这么一个邪神,祖祖辈辈传下来,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它折腾,终究要落得个门庭冷清清,花落无人扫的惨淡下场。
舅舅祖上也不是什么高门大阀,到了这一代,四邻八乡能够数的清渊源的宗亲,早就绝了踪迹。稍远一点的,是一个二姓的姑姑。这二姓姑姑年轻的时候嫁到了远地的难村,夫家姓付,是个破落户儿,此后便少了往来。论起辈分来,我还得叫她一声姑婆。
在农村,二姓、老同、寄爷被称为门外三亲,不是宗亲,却胜似宗亲。所谓二姓,指的是,家里有媳妇生了孩子,而后净身出户,改嫁到别的人家,又生了孩子的,这两家的孩子便算是二姓同辈。我外公跟老姑婆便是这样的二姓兄妹。
说到老姑婆,还得提一提舅舅的爷爷。老太公那会正是光绪年间,当时家境还算殷实,种了好几十亩田地,请得起三五个长工,比一般人家要好上几倍。
老太公好读书,一心想考个功名,尝一尝那人上人的滋味。他一辈子考了不下七八次乡试,始终是竹篮打水,什么也没捞到。这倒不是老太公脑瓜子不好使,他平日里书读的有模有样,只是一旦上了考场,便忘了个精光。
不管哪朝哪代,读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寒门士子登科高中的,终究是少数,家里没点家底的,就像老太公家里的长工,地主老爷整天把你当牛马来使唤,跟个转陀螺似地,时间长了,你也没那心思去读什么诗书文章了。
老太公家底算是好的,可惜娶的媳妇却是个漏底瓢的败家子。老太婆见老太公整日里四书五经,连个茶水都烧不好的,她也不去操持家事。她每天早上起来,端个大陶罐,把个猪大腿慢慢炖到稀烂,从中午吃到天黑才肯罢休。两口子都不管事,家底也就渐渐败了下来。
话说这一年秋收,家里忽然来了个走四方的风水先生。那风水先生差不多半截身子进黄土的年纪,走不动了,他满镇子一看,就数老太公的宅子最是宽大,便进门来讨个歇脚处。
当时花坪镇还没几户人家,老太公的宅子坐南朝北,占了小半个镇子,很是气派。老先生进得门来,秋收时节呢,老太公两口子和几个长工正在称粮食,清算这一年的收成。门外晒谷坪上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头上留着个茶壶盖,正用竹竿把满地的鸡鸭、母猪赶得四下乱窜,没一刻休停。
那孩子眉生横骨,两腮凸起,模样很是骄横。他见着生人进门,把眼珠子一翻,将竹竿指着老先生,做个拦路狗的模样。
老先生眯着眼,迎着脑门子给了他一个爆栗,打得他泪花子直冒。
那孩子吃了苦头,竟然不哭也不闹,跟个焉茄子似地,呆在原地半天也不动弹。
老先生不再理他,进门跟老太公说起了来意。
老太公是个读书人,倒也不讲排场。再说了,老太公的父亲也是接了坛神的,只不过法门学的粗浅,稀里糊涂做了几年鬼事,最后落得个风瘫,在床上熬了几年便撒手西去了。有了这层渊源,老太公倒是很热情地招待了那风水先生一番。
老先生是走惯四海路的,天上地下的见识多得很,龙门阵一摆起来,一家子听得眼珠子都掉了,眼巴巴陪了他大半夜。到了后半夜,老太婆熬不住了,便带了孩子先去歇息。
老太婆一走,老先生对老太公说:“我看老爷也是个正经读书人,只不过你没有入学堂的命,十考九败,是也不是?”
老太公虚心道:“先生是明眼人,我也不瞒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业,到了我这里,是求官不得官,求财不得财,漏底瓢儿装清油,早晚都要败光了,劳烦先生给指条明路。”
老先生眯眼道:“你想要财富还是子嗣?”
老太公心里打了个突兀,这老头子口气大得很,若不是骗吃喝的浪荡子,便是真有几分本事,我先试他一试。当下问道:“子孙开几户?”
老太公这话问得极有分数,自古求人丁的,讲的是个开枝散叶,儿孙越多,长大之后各立门户的自然就多。夭折的,枉死的,无后的,那叫野孤儿,就算求来,也只是个哭门丧,空欢喜一场。所以懂行的人一般都问开几户,而不是问有没有子嗣。
鬼事这一行当有个规矩,你要不问,我就不说。好比求财,财分急缓,所以有急财,有稳财。急财是偏财,如过眼云烟,口渴的时候给你一口水喝,让你一时痛快。稳财是正财,细水长流,温润泽被,等于给你挖一口深井。偏财易得,正财难求,主家人不懂这个的,先生也不会说破,什么好求就给你求什么。老话说便宜行事,讲的就是这个。
老先生见老太公明白事理,笑道:“你祖上最好的一个坟是天火南来,过午不侯,书上叫做独门青,你家梁上青幔走单线,也是独门青,只怕是改不了了。”
老太公一听,眼镜都掉了,老先生讲的这两件,端的是铁口直断。第一件是祖坟,当时家里经常祭扫的便只有老太公父亲的坟,那是坐北朝南的,日头过了中午便照不进墓门,当真是过午不侯。第二件是家宅,青幔指的是檐头水,屋檐水不分叉,所以堂前水沟里都是一个个笔直的大窟窿。
老太公很是高兴,其实他心里也有盘算,家里顶着个坛神,甩也甩不掉,子孙福不用说了,早就没了念想,他这样问,只是想试试老先生的深浅。
见这老先生说的头头是道,他便问:“财富怎么来?”
老先生卖了个关子,沉吟道:“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诚心了。”
老太公也不是个冒失的人,脑瓜子一转,心想霉运到了头,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左右没什么损失,且看他有什么讲章,当下便说:“先生尽管说。”
老先生点头道:“我跟你讲三件事,第一件是你家那孩子,我想让他跟我学手艺,我是个孤寡人,手艺传了他,他以后得给我送终。”
外公当时才六七岁年纪,也不好读书,被老太婆宠上了天,整日里闹得鸡飞狗跳,只怕将来也不是什么好来路。老太公心想,有个人管着,指不定能转了性子,也是一桩美事,至于给老头子养老送终,那倒是小事,当下便答应了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