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日子都是冯丽和妈妈在田间地头的合影……
闭眼,睁眼,闭眼,睁眼……间
日子,现在,冯丽上初中的日子到了。
(1989年)9月1日,星期五,正逢红壤镇的街天,也是大人们另着孩子去红壤中学报到的日子。
这天早晨6点钟,冯妈到村里一相亲们家借来一辆牛车,用冯家牛老大拉着东西送冯丽去就读初中。(冯家牛老二冯妈不得不托村里的一户人家帮放一天去。)
把该拿的东西放牛车上后,母女俩锁好屋门,驾着牛车,上路了……
出村的路前面提到了一点点,怎么说呢,要走一个弯钩卧7!
从冯丽家的小屋出发,横着往西,穿过冯妈开垦的松林间的玉米地,牛车沿着冯家的小道,行驶到与群住户的村口处,然后斜向西北的山上去,夏天的雨把出村牛车道冲刷出很多的沟沟壑壑,牛车颠簸着沿松林间的路斜向西北的山上去。虽然拉的东西不多,不过有点坡度的出村牛车道让冯家牛老大鼻孔已经拉出短促的气息来。
去赶集的村民还是不少,冯丽背着她洗的干干静静的解放牌褪色帆布书包跟在牛车的右边爬着,冯妈掌着牛绳跟在牛车的左边,左手拿着牛绳,右手扶着牛车。
牛车沿着斜坡缓缓而上,由于颠簸,上面放的东西也同步一颠一颠的。仔细一瞧,牛车上有一个木匣子(冯远征遗留下来的装子弹用的木匣子,可谓宝贝了。现在里面装了冯丽的衣物,冯母昨天晚上从睡觉的木创下把它拿了出来,取走里面的冯远征和冯母女乃女乃的画像,以及冯丽女乃女乃爷爷的发黄的黑白照片,还有冯丽父亲王鹏的军装照,这些东西冯母用一个塑料膜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是偶尔见她拿出来给冯丽看,这包东西现在被冯妈又包裹了一层塑料膜放到了供桌的抽屉里。留下空空的木匣子当冯丽的箱子用。虽然看上去陈旧,但木匣子仍然结实,没有被水、空气、木虫严重腐化木质本身。木匣子是用铁板条固定起来的,连接木盖子的旋转轴也不见得有锈迹,说明冯妈珍藏得很好。不过说实话,这箱子本身就有点重,够冯丽提的了。)早晨的太阳从松林间照耀着,一切雾梦都清晰得可爱……
再者,牛车上还拉了一袋玉米,半袋大米,准备拉到镇上买做冯丽的学费用的。玉米是前两天母女俩一起剥出来的,整整剥了屋里3大吊玉米,大米是冯妈带着冯丽到村里一户人家借用碾盘碾出来的。这口碾盘是人工带动的,很不好玩。碾盘实在是中,冯丽根本转动不起来。
牛车上,还有就是一竹篓早上冯母一起床就在玉米地里拔来的玉米棒子,整整一竹篓,准备送给去红壤镇路上经过的w村小学的冯丽的456年级的yz老师。冯丽他们哑马村小学只办到3年级,她的456年级都是在w村上的。w村离冯丽她们村有6里路左右,刚好在去镇上的路边,但路上森林密布,走读肯定不行,所以冯丽是寄宿在yz老师家里读过来的。为这事,冯妈起初左哀求右哀求的,yz老师终因为被冯妈的坚持打动了,才恩准了冯丽寄宿他家。冯丽4年级就开始寄宿了,每个星期带3斤米到yz老师家做她的伙食费,偶尔交点额外的……不过,当冯丽中考全镇第一名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作为冯丽的班主任,yz老师倒是风风光光的被提名表扬嘉奖了一回……对冯丽的教养yz老师自己觉得很值得,所以还特地跑了冯丽家里看望了一回,在暑假小学毕业的时候,还亲自带来了冯丽中考全镇第一名的消息……但456年级就寄宿,对于小小的冯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煎熬,三年里除了假期,冯丽只能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一趟,星期六在家帮冯妈干一天的农活,星期天下午就又得返回w村小学。而且还是和本村的同学一起同来往的,所以在w村小学,没有本村的同学回去的话,她也不能一个人回去。冯妈也是这么叮嘱她的,要是一个人就千万不要回来了,我把米给你送去!她倒是没有一个人独闯过哑马村和w村之间的斜阳谷过。毕竟斜阳谷的土匪有些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假扮。好了,说了半天冯丽和她妈妈还是在刚出村的斜坡上。一起跟她们走走吧!我们亲爱的冯丽去上初中了!)
牛车在松林间稍陡的斜坡上坑坑洼洼的攀爬了20分钟后,终于上到了半山腰,然后横着向东面折回,说是卧7型,其实只是大体形象,真实的出村路是小弯小折的,在松林里,松林基本覆盖了路,路两旁的松林里沉积了n年的落松叶,很厚,到上面踩一脚肯定软软的,简直可以玩蹦床了。
现在,横向东北的山腰牛车道倒是平缓了很多,拉着车的冯家牛老大舒服了不少。
冯丽和冯妈索性都坐上了牛车,牛车载着娘俩和东西悠哉的稍斜而上。从路边下面茂密的松林向山下望去,只望到平谷中稍远的脉脉水田,山脚下的村落完全在高壮挺拔的松树遮挡之中。
两盆地北面的山是最高的了,而出村小道却要从此翻过。
走30分钟,终于到了与袁某村出村小路相交汇的峰谷。从这个峰谷处往南陡坡而下,就是连接两个盆地的山脉。而往正北穿过这个峰谷,下去也是斜坡,哑马村和袁某村去红壤镇的牛车都要走此道,而穿过这个峰谷,沿坡而下的外面的山脉横七竖八交织着,也是覆盖着难以穿越的松林。所以说,哑马村和袁某村去红壤镇的这条道路可谓是历经几代人的开垦,由于密布松林的阻隔和山脉横七竖八的交织,至今还没有人探索出比此道去红壤镇更近的路,也没有人怀疑此道是去红壤镇最近的路。峰谷两侧的山势很陡峭,但陈年的大松树已经把持住了山体,不会发生山体滑坡等等灾害,唯一的灾害就只有给山上放一把火,那倒是最大的灾害也是灾难。不过两个村的村民都很知道这一点,所以山上的火灾倒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