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 第一章初为人师3、“我的尾巴怎么不见了”

作者 : 祥云飘飘F

包产到户前,除了这每月七元的生活补贴,还有生产队按每天10分记挂的“工分”,可以参加生产队分配粮食。

不经风吹雨打骄阳晒考,不流汗不脏衣服,有粗粮吃还有几包烟钱,家长学生称呼‘严老师’时的恭敬,这称呼的含义好像没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之区别,确实让严明感受了一年多被“尊师”的惬意。

大家都是这样的,虽然“民师”们凑在一起常因为“薪水”多年不见涨,生计捉襟见肘而感叹“七块万岁”,但严明的老师“回子大哥”,还有“回子大哥”的老师陶老师,教龄都是十几年了,每月不也只有七块补贴加每天十分工分吗。陶老师一九六五年就当民办教师了,最初每个月只有三块生活补贴,后来加到五元、七元!

使严明感觉“老师”这称呼的含义不一样,是月底领补贴,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差距近十倍的时候。无论是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所干的都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准确地说,民办教师所承担的工作担子更重,工作也更努力更上心更加小心翼翼。因为公办教师的‘铁饭碗’是砸不破的,而民办教师端的是‘泥饭碗’说砸就砸了。

这个时候,严明不知道是该嫉妒还是该感到不公平或是自卑!

不对,应该是羡慕!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同样被称为‘老师’的民办教师只有羡慕公办教师的份了。至于其它行当的种种优厚种种好处仿佛离他们太远,就连羡慕也不知道怎么去羡慕!

凭票供应粮油布匹的时代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供销社花绿绿,食品站油漉漉,粮管所饱鼓鼓。人们普遍以艳羡馋涎的目光神情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供销食品粮食系统中的一员,也让自己穿得青衣蓝袖,经常能吃上大米白面和猪肉。

严明的父母亲相信祖上积过德,自己也本分老实,从未吃过人害过人,希翼有一天也出个“公家人”,让这天堂梦幻般的日子降临老严家。严明的哥哥姐姐没有上过学,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严明这个全家也是全村第一个进县一中上高中的孩子身上了。如果这样的希望实现不了,最不济也能去当个工人,“八级工人毛脚杆”么,老人们说有福气的人脚杆才会长毛,当工人也行。

严明也是这样想的。

严明上小学至高中的九年,跟着老师挑过农家肥种过校地,农忙时节放下薄薄的书包拾过麦穗和洋芋让颗粒归仓,迷茫佩服并向往着敢于“反潮流”,向“师道尊严”开火的北京某小学校的一名小学生黄帅和辽宁铁岭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白卷英雄”张铁生上大学的幸运,还有对“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能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的勇敢者宣言的认同,自豪过在伙伴中先戴上红领巾和红卫兵牌牌,曾为老师讲的“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而百思不得其解,也仿佛明白自己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要继承光荣传统,只想过也要花绿绿油漉漉饱鼓鼓,要当兵、当工人,就是没有想要当老师,更没有想要当民办教师!

严明所知道的老师都很清贫。

乡村小学校的公办老师通常不是“双职工”,仅靠几十元的工资很难养家糊口。除了白天在讲台上是老师,放学后或周末,他们都要穿上垫褂,扛起农具上山拾柴下地锄禾。

严明曾听老师们讲过一个听了让人鼻子酸酸叫“我的尾巴怎么不见了”的笑话。本公社某小学的两位公办教师甲和乙住校合伙做饭,已经半个多月未吃肉了。这天,两位老师商量,用砂锅煮一点猪肉慰劳一下已糙肠寡肚的自己。甲老师的是一小段从寝室横梁上取下的猪脚,连同吊索放进砂锅,乙老师一看,明白了甲老师的意思,也将一小块风干带有小猪尾巴的猪肉用线拴好放入砂锅。肉煮熟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甲老师拿出一瓶藏了好长时间的麻栗果酒,先敬了来客一小杯酒后,一边让乙老师为来客“上酒,满上”,一边揪住吊索将猪脚提进自己的碗里啃了一口,客气地让来客“夹肉吃”。来客也如法炮制,揪住线头将猪尾巴提进自己的碗里,边吃边赞不绝口,“好吃,好吃”。待乙老师为来客上好酒后,砂锅里只剩下半锅汤。乙老师惊呼“我的尾巴怎么不见了?!”无奈,只好舀了一碗汤,边喝边说“肉管三天,汤管七天。吃肉不如喝汤……”

民办教师更不用说了,实际就是有点文化衣服上少了些泥土的农民。他们的生活补贴少得可怜,只够买三条“红缨”香烟或“天平香烟”,每支烟1.2分钱,还算勉强拿得出手,可以发给同事亲友抽。囊中羞涩时,只好买九分钱一包的“金鱼”香烟自己躲着抽。唉,管他呢,反正是哄嘴的“和气草”而已!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民办教师最新章节 | 民办教师全文阅读 | 民办教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