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 第十三章乡党委大院1、改行了

作者 : 祥云飘飘F

悄悄然地,不知不觉地春天已经来到。桃花开了,在桃花怒放的季节里,或许是受到了笑盈盈桃花的感染,人们会笑得更灿烂些。

在这阳春三月,严明想到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朱熹作这首诗,目的不在于咏春,而是以理学家的眼光在讲一番深刻的道理。诗中的“泗水滨”代指孔子儒学;“寻芳”则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泗水寻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寻找真理,这就是诗的主题。诗的后二句意在启发、引导人们认识到:孔子儒学的要义,一旦广为普及,被大家欣然接受,并取得新的认识,便会领略到“闻道”的乐趣,从而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蓬勃的生机和崭新的气象,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乡镇的教育管理者,严明在思考着并不时问自己:六和的教育之道是什么?摆在面前的是亟待改善的办学条件,教师的严重缺编,教育经费的匮乏

教是引导,育是培育。教育就是引导方向,激发兴趣和潜能,并培育成一种“学”的能力,以德贯穿始终。

孔子最会搞教育,他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玩,“玩索而有得”。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玩中有习,习中有玩,玩中有思,思中有玩。

老子在《道德经》里主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是对所谓“圣人”的要求而言。意思是:万事万物是有一定法则的,法则并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就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应该去私欲,顺天道。天人合一,便可不出户,知天下,就像做生意一样有兴衰时期,这就是规律。不需要你打开窗户向外看,即可知道大自然运行法则。做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唯见于空。走出去越远,知道得越少。所以圣人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见而知来龙去脉,不为而顺势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好像把学和习分离开来,有点生而知之的意思。这样的思想由主张治理国家无为而治的老子提出来倒是很不奇怪了。

学是让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习才能让你把事情做对,就是要实践。所谓: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严明始终认为乡镇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现在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能让他们将来读更多的书,行更远的路!

严明还未来得及践行六和乡的教育之道,乡党委政府班子换届工作开始了。

乡党委动员严明去新一届党委任委员、纪委书记兼党政办主任。其实党委的意图主要是让严明去做党政办主任,因为老主任已经退休了。

此前,严明并没有过离开教办的想法。其它乡镇有没有老师调到党委政府工作他不知道,六和乡倒是有两位老师占着教师的编制,领着教师工资,人却在乡党委政府打杂帮忙,说是属于乡党校,另一块牌子挂的是乡“成人技术学校”,服务对象据说主要是村组干部和农民。没有看见他们在党校上过多少课。村社以上的干部每年都有到县委党校参加培训的机会。小组干部和农民大多数不愿意参加,他们只关注自己土地里的庄稼,不太愿意放下活计哪怕是到乡党校呆一天。再说了,党校教师除了文化水平高一点,会照本宣科讲一些村组干部反反复复听过,过后又连一个问题都复述不清楚的一些理论之外,农业科技方面的能耐不一定有村组干部强。乡党校培训班没有办过几期,倒是各类群团组织的牌子一块块往党校门上挂。乡镇党校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超级阵地”。

这样一来,党校教师的工作基本就是为乡党委政府撰写一下文件,搞搞收发,布置一下会场什么的。

严明觉得没劲,他不想去。

大概是对教育工作较熟悉或是没有过高追求的缘故,他不想离开教办,去当什么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不,应该说从一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再到教办主任,他千辛万苦脚不点地已经走过了十二年,严明感觉似乎实现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端上了“铁饭碗”,成了“公家人”,他不愿意舍弃自己熟悉的工作。

是严明胸无大志,还是因为起点太低,他感觉自己该满足了,知足常乐嘛。假如起点再高一些会怎么样呢?不知道。要么严明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能力,起点高就有吃有喝有资本,似乎用不着努力工作继续学习,自找苦吃了。要么就追求更高更好的去处,为自己的改行、升迁“跑”开了。

许多城里人刚开始工作就千方百计托关系、走后门,拼命把自己留在城里,混上三年两载就想方设法跳槽改行,反正不愿意继续教书育人的工作。如果城里暂时不好安排,就到邻近的乡镇去呆上三两年,然后再想办法调回城里。一句话:工资是分文不能少,工作是得混且混。

严明虽然佩服这类人的关系和能耐,但他看不起这样的作为。他认为,既然国家培养了你,让你领着工资,就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所服务的对象。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样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因为少数人的不良行为会让大多数人对自己原本正确的意识产生疑问,进而影响今后的作为。

当负责找严明谈话的乡党委杨凡副书记第二次找严明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严明想起了《淮南子》里“塞翁失马”的故事,他答应了杨副书记,去乡党委工作。

是啊,很少有人能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就到老。组织安排人找自己谈话,无非是走走程序,一旦需要,一纸文件就可以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像同行们平时调侃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无论什么时候,服从就是最大的政治。

六和乡党委政府的换届工作会议在鞭炮声中如期举行,用了三天时间,“圆满完成了会议确定的各项议程”,走完了所有该走的程序,所有等额选举的人员都以高票当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组织意图”。顺利选举出了由邵波任书记,两位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七人组成的六和乡新一届党委班子,与新当选的人大主席、政府领导组成了六和乡新的党政领导班子。

杨凡副书记当选新一届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只有一名副乡长候选人落选,这也没有出乎组织预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私下大家都把落选候选人参与选举叫“陪选”。为了确保组织圈定的人员成功当选,一般由组织出面说服动员与组织需要当选的候选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的人员“陪选”,这叫差额选举。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这类“重要岗位”则不搞差额选举,而是采用等额选举的办法进行。据说各地都是这么做的。

当然,还有一些确保选举任务圆满的辅助措施。比如,让候选人到参会代表驻地亲切看望参会代表,候选人要放段,与代表们零距离接触,要嘘寒问暖。成立临时组织,先在小范围内召开“打招呼”会、“吹风”会,将本次会议需要确保选举的人员告诉大家,再让大家分别告诉全体代表,确保参会代表思想、行为的高度统一。这样一来,代表们的投票结果惊人的一致。选举没有不成功的。

有人把选举的过程叫做“走过场”!

其实,乡镇作为基层政权,它的领导者们大多数都是农家子弟,从前下乡靠走路或骑自行车,几乎每天都和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甚至农民群众在一起,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心与心没有太大的距离。而且,乡镇财政资金特别紧,能勉勉强强保证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就不错了,滋生奢侈**的空间并不大。说白了,做乡镇领导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因此,换届选举几乎没有发生贿选的情况发生,通常都能顺利选出组织确定的人选。

让人浑然不觉的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有利于乡镇的改变,乡党委大院里的小汽车慢慢在增加,领导们乘着汽车往城里请客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挎着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骑着自行车下乡的乡镇干部的身影渐渐离农民远去

严明与新的教办主任交接完手续后,正式到乡党政办任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去了。

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相反,离开自己苦苦奋斗了十二年的岗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们,严明感觉到了重重的失落。

面对前途,严明的眼前有些迷茫……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民办教师最新章节 | 民办教师全文阅读 | 民办教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