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城中依然是一片混乱。
毕竟,洛德斯国力强大。这座城市又身处后方。太平久矣。算下来,大概有一百多年没有经受过这种乱局了。而洛德斯的发达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还没先进到,给学生讲授三防课进行灾难演习的地步。当地人当然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乱局。于是便如同没头蚂蚁一样乱跑一气。
而有些人要的正是这种乱局。他们要浑水模鱼,乱中取胜。
砰的一声,大门猛然被撞开了,躲在屋里的布恩派的小官员瑟瑟发抖。接着被狰笑着的维克派的大汉一拳打晕,塞在布袋里。
砰的一声,大门猛然被撞开了,忠于皇帝维克的大汉猛然愣住的,迎接的他的,不是瑟瑟发抖的奸贼。而是虎视眈眈全副武装的半打士兵,每人手上都端着一柄重型军用弩,矢尖正在闪闪发光。明显这正是布恩派的埋伏。
砰的一声,被破开的不是大门。而是屋顶。砖瓦木料劈头劈脑的砸下。让底下的布恩派的士兵措手不及。一瞬间,猎人和猎物的角色发生了交换。因为埋伏被发现,布恩派的士兵被维克派的高手自上而下突袭,瞬间就被统统击败。
“他们是猎物我们才是猎人!”
因为双方都抱有同样的信念,所以双方的角色也就不断的进行着交换。刚刚击败对手接着又被新冒出的敌人反杀而后没有白白牺牲队友利用这个机会再反杀敌人但是不料敌人也有后手居然又进行了反杀然而己方还有援军但是援军又被敌人阻碍不过敌人却是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但是己方的另一支援军又遭遇了敌人的陷阱。
围点打援,维克派的人表面上是要围攻某个新效忠布恩的官员的府邸。然而实际上他们是在埋伏起来来攻击去救援那个府邸的那路援军。被围攻的府邸中的守卫人员抓狂的不断发射求援的信号,结果来的三路援军全部都在半路上被维克的人统统吃掉因为其实真正攻打府邸的人没几个只是在虚张声势真正的大部队恰恰就是在外围去吃那些上当过来援助的援军。
围点。打援军的援军。没错围点不是目的而过来的援军也只是围而不攻目的就是要让那路援军再召唤新的援军然后好把那路新来的人数更多打下来战果也更大的援军吃掉。
当然,布恩派也不是笨蛋。他们同样有着反击的措施。
那就是中心开花。一群布恩派在基地遭到了围攻。虽然他们的实力明明可以冲出去正面和维克战个痛快。但是偏偏故意示弱以敌。摆出一副勉强才能抵抗住维克派的围攻的样子。
引得维克派不断增加兵力。明明光靠之前那点人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攻下来的敌人基地,在己方援军到达并投入战斗之后居然还是只差一点点加一把劲就能攻下来。然后如此三波援军到达之后实力已经增强数倍居然还是攻不下来那么一个之前差一点就能攻下来的地方。这要是在平常的时候,指挥官早就觉得蹊跷看出来问题撤兵了。但是在狂热的战斗中,维克派的人打得眼红。并不考虑那么多。只是一门心思非要把那地方打下来不可。他们这是在较劲。事实上已经陷入到了将自己身家全部压上去的那种赌徒的心态之中了。维克派的能人不少。这正是他们精心设下的陷阱,他们充分的把握住了敌人的心理,从而指挥调动他们。
接着,忽然之间,从哪些维克派的人身后,冒出了大量的布恩派的人马,他们发动起了突袭。与此同时。见到外面援军到达。原本被围攻时龟缩在工事里的布恩派。就忽然抖起威风。纷纷冲出去与外面的援军来了个内外结合。
就这样,一会是维克派的人占了上风,一会是布恩派的人占了上风。一会是这片地区的维克派驱逐了布恩派,一会是那片地区的布恩派又打跑了维克派。
整个局面乱成一团。简直难以收拾。
所幸,这种拉锯战,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发生的。要是真个两派大军相交,来回拉锯。那么当地百姓就惨了。所谓乱离不如太平犬。这充分的说明了战争对寻常百姓的伤害。而要是两支大军来回展开拉锯战,那么当地百姓就更苦了。
这样的乱局,在洛德斯这个国家,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而也正是亲身的经历了这一切。蹲在下水道里的谢尔盖才体会到了,为什么法国大革命革到最后,拿破仑反而当了皇帝却又得到了拥护。
是啊。没错。法国大革命要打倒贵族。但是打倒贵族之后的乱局,不同政派之间的互杀,让老百姓承受不住了。于是他们便觉得,不管是谁也好,能够平顶这一切混乱。就该得到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民主意识的人,甚至于原本就是共和派的高层,也会接受一个独裁者来执掌一切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由得将带来和平的人捧得非常之高。
再怎么喊爱国口号,民主口号,自由口号。人民愿意为之付出的也是有个限度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大家宁可去舌忝暴君的脚丫。
爱国主义,民主政治,自由的权利。是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才那么可贵的。
如果反过来,让人民的生活变差的话,那么人民反而会唾弃这些美好的词汇。
不要怪人民绝情,或者说他们没有觉悟。本来某些事情就是为了让大家好大家才支持的啊。
要杀掉几亿人来实现民主这种事情,完全就是本末倒置了嘛。
而铁血无双的普鲁士精神,也挡不住一战末期德国民众饱受摧残最后不干了。爱国主义爱到让子弟兵去为了夺取别人的寸土成群成群的被机枪射杀,那么这种爱国主义就是有害的。
甚至于工业化的问题也是一样,把工业化顶礼膜拜的工业党,很多时候也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问题。
如果有谁大义凛然的指出来,这一切是不坚定的表现的话。那么就应该请他自己来做出表率。
如果有哪个国家敢于征收国民收入百分之七十的爱国税——并且声称不爱国就可以不交这个税的话,那么会有什么的情况呢?
也正是如此,谢尔盖认为革命的条件非常重要。
如果大家都生活的很好,很安逸。那么**的口号再响亮,理想再光辉,理论再正确。大家也不会起来闹革命。
反过来,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即便是没有**的口号,人民也会自发的起来起义。当然,那样的起义往往会是失败的,因为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即便是成功了,也会造成巨大的破坏。非常的可怕。
很多人说什么国民党的敌人是依靠蛊惑啊,欺骗啊,才让蒋介石败退台湾。
这简直就是把政治当小圈子排挤人了嘛。
要是民国真的像他们吹得那么好,那么农民哪里会起来战斗?谁不知道农妇山泉有点田的日子要比拿着破破烂烂的三八式步枪去和拿着精良的美式m1半自动步枪搭配着美国大炮美国坦克的军队去玩命要强得多?
美国也有**,怎么美国就没有那样的内战?还不是因为美国人过得好,不愿意起来闹革命。而民国的百姓受不了民国。
对于谢尔盖来说,他不打算强行煽风点火,在情况不利于革命的时候大干硬上。相反,他是要走一种看似投机取巧的路线。组建队伍,种田发展。等到人民不堪压迫盼望着救星的时候,闪亮登场迅速的横扫一切敌人。
嗯,要是社会和谐天下太平?那么就只好走议会路线了。
或许会有斗士指责这是投机取巧,不过谢尔盖宁可稳妥一些。他也算个知识分子,见过太多的革命引起来的悲剧了。
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
谢尔盖这边稳坐钓鱼台,在小水道中心闲气定的通过魔法电台源源不断的获取信息,分析着双方的实力变化,局势斗争。而那边的维克派和布恩派的人可坐不住。
岂止只是坐不住,简直是火烧**!
两边都为对方的准备而感到吃惊。
果然谁都不是傻瓜。之前这座城市的维克派被造反夺权。是因为布恩派来了个出其不意。
现在反应过来的维克派反过来来搞这些动作的时候,布恩派可就没那么好打发对手了。
再者,也是双方位置发生了变化。维克派在明面,布恩派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但是现在,维克派在暗处,换成了布恩派在明处。情况就反过来了。
不过,布恩派能够夺权成功,也是证明他们有两下子的。再加上维克派被夺权之后,虽然到了暗处目标小了。但是能量也小了。
于是两派在城市中的斗争,胶着,势均力敌。
这个时候,便是作为第三方的谢尔盖,大展宏图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