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娱夙缘 第二百零九章 狂欢

作者 : 曳尾于涂中

《太阳照常升起》将于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展映,最早一场放映是在5号上午。

不得不说,看完电影我的感情很复杂。

姜文是个好演员,这个大家都知道。

姜文是个好导演,这个大家也都承认。《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身份证,《鬼子来了》是姜文的光环。这是一个在电影里浸婬了数十年,懂得什么叫做电影的人。但是《太阳照常升起》,却无疑更像是姜文脸上的胡茬了。

这是一部在开头就能抓住人的片子,

一个半疯的女人,一个总是一副无辜表情的青年,一个美得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加上现在b市正流行的少数民族粗布衣服、围塘火炉、木头家具,这些能满足所有都市人逃遁心里的元素混合的恰倒好处,姜文熟练的节奏和视角,b市人特有的张狂,等等等等,非常的有感觉,就像南锣鼓巷的酒吧一样有感觉。

这是一部在中间很能满足人的电影,黄秋生的故事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里面非常的典型,充满**的女医生,憧憬爱情的丑姑,装腔作势的领导,都很不错,但是更夺人眼目的还是干净的校园,怀旧气息的装潢。黄秋生的歌声如此悠扬,最后上吊也上吊的风情万种。对于六十年代生人的观众来说,这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感怀了。

但这是一部走到最后就暴露了他弱点的片子,这是今天我主要想说的。姜文是个好导演,但是他始终是演员出身,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从整体上去明晰一个电影的主题。《阳关灿烂》还有《鬼子》,都是好本子,姜文选得非常之准,但是这个本子,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而且更关键的,这个本子跟原著小说,几乎一点关系没有……

原著里李扬氏是个疯了的村妇,电影里是一个有知识充满了对爱情的怀念的女人,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原著里李扬氏是为了二斤猪肉而疯的,电影里却是一双绣着鱼的鞋——一双非常华丽的民族风的暧昧的鞋。原著里李东方是一个瘦弱的神经质的人,电影里,是一个青涩无比小青年。

原著里唐老师是个流氓式的硬汉,电影里姜文是个有着西部风的知识分子。原著里……等等等等,简而言之,姜文随便抓来一个剧本,把自己的东西硬塞了进去,拼凑成了一部电影。而这佯作的直接后果,就是这部片子切开来看,每块都是好肉,混在一起,就是四不像了。

李扬氏和李东方的角色变化还不算什么,甚至我觉得是整部片子里最出彩的地方;黄秋生的情节也很棒,但是就是跟整部片子没什么大的关系;唐老师老婆跟李东方的通奸是保留了原著的,但是一点铺垫都没有,来的太突然,而且房祖名已经被塑造成一个青涩少年,突然就这么跟一个40岁的女人搞上了,居然一点变化都没有,只能说是为了原著而保留这个情节了,完全的鸡肋。天鹅绒的情节也是,一个过场就交代完了,完全是象征性的嘛!最后1958年的回忆是个亮点,噱头玩的很纯熟,也是全片最有感觉的高氵朝,但还是那句话——跟整个电影的主题关系不大……

说了半天,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嘛呢?姜文在片花里引用了圣经里的一段话:“一代人走,一代人来,大地永在。太阳从此处落,太阳从此处升,太阳照样升起。”这说明姜文还是聪明的,他知道自己的片子其实就是一件华丽的苗族服装,看起来很漂亮,却是一片片彩布拼缀而成的。他没有给自己定一个直线的主题,而是试图把这部片子解释成为一个浮世绘,一个各个故事**而又暗中关联的发生,述说那不变的世界跟变化的人。

但我不得不说姜文失败了,这个解释虽然不错,但是姜文还是没有胆量完全的把原著一脚踢开,他还是莫名其妙的羁绊在了那个莫名其妙的“天鹅绒”上面了,非要加上那句“你的肚子就像天鹅绒一样”,这句话毁了房祖名整个角色性格的连贯性,也毁了最后路的尽头的那个煽情的场面——其实把这句话留在最后狂欢的夜里说效果会更好。

所以,这部片子对于姜文来说,是失败的。

当然,这并不能否认是一部好的片子,中国的当代,缺乏一种狂欢的气质,而电影界的人,就是为了这个而生的。张艺谋最早的《红高粱》狂欢了一把;冯小刚的小市民喜剧,狂欢了一把;而姜文在《阳光灿烂》的迷茫、《鬼子来了》的深思之后,终于也有了自己的一部狂欢之作。里面对于特殊时期那个年代里的光明面做了最大的怀念,人们用近乎癫狂的态度期待生活,用近乎变态的手段压抑**,用质朴到近乎伟大的浪漫来享受爱情。这一切,都从姜文到处采用的阳光充盈的镜头里洋溢了出来,也通过那无处不在的苏联风格的背景音乐不停的在诉说。

这是一部姜文个人的狂欢,可惜的是,他太沉醉,乱了步伐,所以才会有这部电影票房的落差以及近期关于他零票房导演的质疑。

而和姜文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观影之后的下午,我受邀主持姜文和媒体、影迷的见面会。

姜文在银幕上的形象给我感觉是硬朗,五官很分明,看着挺霸气;但是平时的姜文给我感觉却是有点老,而且木,尤其是眉毛不是很浓,加上他平时戴眼睛,很难让我把他和那个银幕上的硬汉联系起来,不过留了点拉碴的胡子,倒更显得有气质和男人味!

尽管《太阳照常升起》在国内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姜文的心情似乎并未受到影响。穿一件印花衬衫,一条牛仔裤,显得很有精神。和他握手之后,我招呼道:“姜大师,久仰大名了!”

姜文摆摆手,微微一笑:“我哪有什么大名啊?倒是昨天听冯导不止一次地提起你,说你对他的胃口呢!而且这么年轻就是大钟奖的影帝,要是你有意愿回国内发展,说不定我们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哦。”

我忙道:“都是冯导抬爱了,至于合作嘛,我很期待。”

寒暄了一阵子,有工作人员通知我们登场。见面会在海云台,由于是露天,又是下午,天气有些热。但这丝毫不影响影迷的热情,这次见面会吸引了很多中国的留学生特地赶来为姜文助阵。

有影迷问道:“姜文,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对您而言是不是一个飞跃?”

姜文想了想,还是谦虚地表示:“我觉得我还是不要飞吧,不要飞跃吧,这样很危险,还是系上安全带,我就是往前走一步就够了。”

有一位在首尔学习电影的女生提问道:“姜老师,您跨过演员做导演,最初的动力是什么?您既做演员,又做导演,能够以前辈的身份给我们传授一些经验之谈吗?”

姜文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故事,我就什么都不能做。我一点自信都没有,而且我去探别人的班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是里边最傻的一个,很多我都不懂,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当你有一个想表达的故事的时候,无论你是在摄影机前边、后边、左边还是右边,你都无所谓,因为这些都不会成为问题,这是我对你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顿了顿,姜文又坦言道:“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年轻时代。我认为哈,做学生的时候时常有这么个问题:就是思虑太多。而我的建议是放松点,先混几年,对生活有了感受之后再去拍电影。拍电影最重要的还是要勇敢,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怕丢脸。只要你爱电影,和电影有关的都去做,即使是小事,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又有人提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房祖名长相太过洋化的问题。

姜文解释道:“房祖名是由演他妈妈的那个演员给我推荐的,我觉得非常好。我们在这之前也选择过一些人,但是总觉得没有我们想要的那种又单纯、又灵活、又有复杂内心活动,没有找到这样一个角色。而且,我跟副导演说我希望找一个看上去12岁到20岁之间,说他多大都可以的人。关于洋化的问题,我觉得对于一个好的演员来说,他的最大的本事就是可以跨越这种表面上的距离,如果他只演跟他一样的角色,他将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第二我觉得,演70年代的小孩儿,恰恰是在美国长大的那个小孩儿的眼神是最像的,因为相对的单纯和简单;第三对于洋化的问题,其实包括韩国在内,尤其是中国,早就被洋化了,因为**和社会主义都不是土产,都是洋化的东西,所以从根本上包括我们今天穿的衣服,包括大家说的旗袍,都不是我们本名族的东西,所以真要找到这样的东西已经很困难了。谢谢!”

……

见面会结束后,众多影迷们立刻冲到台前索要姜文的签名,一口一个“姜老师”。此时的姜文不再是霸气十足的电影导演,倒更像是一位刚刚开完讲座、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其实在我看来,像张艺谋、冯小刚、姜文这些导演,虽然不是真个儿在象牙塔中教书,但他们却是凭借着练达的世情,高超的技艺,凭借电影这门艺术,在另一方面敲打着人的灵魂,提点着社会的良心。

ps:群177061004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韩娱夙缘最新章节 | 韩娱夙缘全文阅读 | 韩娱夙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