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105章 灯下黑

作者 : 滿楼红袖招

所谓世事不如意十有**,梁远虽然决定年前把工作上的事情都抛开,可惜还没清闲几天就被苏良宇揪到了南湖科技园。

无叶电风扇已经发明了将近半年,李远玲早就把空气动力上的技术的难点一一解决掉了,最近这段时间都是苏良宇带着实验室的部分开发人员,在研发交流电机的芯片控制系统。

由于技术难度上的原因,最开始无叶电风扇选用的是有刷的普通直流电机做吸气风扇的驱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项目组发现,直流电机的碳刷会掉下许多粉末样的碳合物,残留在无叶风扇那道狭窄的排风缝隙中,经过后世高精尖家电大潮洗礼的梁远,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否定掉有刷的直流电机之后,给项目组划了两条道路,一个是开发具有电子换向器的无刷直流电机,一个是开发交流电机的调速系统。

在八十年代,电机的电子调速和电子换向器在国际上也是相当前沿的学科,看着苏良宇一副苦瓜脸,梁远挥舞起金融的大棒,和苏良宇许诺这两项先不考虑控制精度,只要能把系统的框架搭起来,可靠性满足投入商业应用的要求,开发出来产品的控制精度大约是那么回事就好,只要苏良宇能带人把有、无这个问题突破了,不仅明年微电子实验室的预算会加倍,骨干人员还会在盛京获得一套“资本主义样式”的住房。

苏良宇和手下的技术闲聊时,提及过美国的城市建设、日常生活等等。国内的技术人员听后异常羡慕,八十年代的美利坚在中国人眼里才是名副其实的人类希望,那时的美利坚还没有搜查我们的船,炸掉我们的使馆,撞掉我们的飞机,而是正和中国蹲在一条战壕里,共同警惕着那头看起来会随时狂暴的北极熊。

“小远。那个电子换向器实验室这边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实验室选择了开发交流电机的调速系统,忙了好几个月现在终于可以拿出来让你这个大老板看看了。”苏良宇笑着说道。

“哦。哦,老苏你们突破gto技术了”梁远一脸的难以置信。

自从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之后,如何对交流电进行随心所欲的控制和干预。是电气工程师们长久以来的追求。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整个世界公认处于电气时代,而电气时代最重要的两块技术基石就是电力电子制造技术和随其衍生的变流技术,如果没有以晶闸管,电力晶体管等为代表的电力电子器件,电气时代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而晶闸管就是电气时代最核心、最有代表性的基础技术之一,自从1957年世界第一只晶闸管在美国通用电气的实验室诞生,该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中,多用来作可控整流、逆变、变频、调压、无触点开关等。发展到八十年代已经从初代的单向晶闸管演变得成了可关断晶闸管。

对于梁远来说可关断晶闸管,是日后铁路机头采用先进交——直——交传动必须攻克的技术壁垒。只有通过以晶闸管为核心的变电整流设备,才能使源自电气化铁路高压线或机头自带发电机的高压、高频交流电变成适合驱动交流电机使用的普通工频电流。

“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苏良宇摇了摇头说道。

“晶闸管是外购西德西门子的,调速的微处理器和控制程序才是我们自产的。”

看着梁远的表情从难以置信到有些失望,苏良宇哈哈一笑说道:“小远刚才说的gto元件自产我到是很感兴趣,那东西的生产线和微处理器生产线差不多。都是在晶圆上使用的离子光刻机,高精度全自动定位仪等设备生产出来的,过完年组建**器件实验室时倒是可以当作工作重点。”

“老苏,你们能在实验室把gto还原出来?”梁远好奇的问道。

“gto原理和个别生产都不算难,最难的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和良品率,实验室的小试设备只能在一片晶圆上蚀刻一个gto器件。就算过完年中试设备都安装调试完,也不会有批量量产的能力。”

一片普通的四寸晶圆正常生产至少能产出30块芯片,实验室生产gto芯片一片晶圆上只能生产一块,这已经不是用奢侈能形容的了。

梁远听苏良宇说完gto的大规模生产上的难点,却心中一动。

中国铁路机车和中国航空工业属于一个类型的难兄难弟,好比飞机上国际主流已经上超音速了我们在玩螺旋桨,别人在飞三代的f16,我们在大肆修改米格21,对于铁路机车来说第一代电传机车变电整流设备采用的是单阳极汞弧整流管,这东西俗称引燃管,不仅剧毒而且可靠性还不稳定,属于五十年代国际主流电力机头的整流变电技术,共和国直到七十年代末期才把采用引燃管整流的电传机头技术吃透,而那时国际上的电传机头的整流变电技术已经开始进入gto的时代。

改开之后铁道部花费巨资引进了k8电力机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gto技术攻关,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引进,直到新世纪,才在大功率晶闸管上取得了突破,而那时国际上的电传机头整流变电技术早已经步入了igbt时代。

由于铁道部的独特体制,gto技术引进之后先被扩散到铁道部下属的十几所科研所和大学院校之中,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迁,铁道部的下属院校在九十多年代被统一划归到教育部,结果gto技术在国内大学中大肆扩散。

gto技术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在九十年代中期至新世纪之后,晶圆行业的精度要求步入了点几几微米甚至纳米的时代,而gto只需5微米精度的处理器生产线即可满足最基本的生产需要,因此国内的技术人员,对挂着高科技幌子的gto技术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研发热情,发挥了成都飞机厂大改米格21的精神,把gto技术从原理到工艺研究得烂熟。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搞出了无数的微创新,难以计数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gto技术解决了职称混到了经费。

到了2007年前后,随便一个相关专业研究生。都能搞出一套经过优化组合后的gto生产工艺,伴随着gto技术的扩散,原来gto生产线上昂贵的等离子离子光刻机。高精度全自动定位仪等设备,被成本相对低廉的接触式光刻机和自动腐蚀台代替,可以说新世纪之后,共和国的学术界一直领导着全球gto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

虽然学术界在gto的制造工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可铁道服役中的大功率gto整流的电传机头,依然高价在国外采购gto维护件,因为没有任何企业或部门投资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gto元器件。

当年梁远在北车工作的哥们自嘲的说道:“真tm杯具,学术界难得说了句大实话,结果被全国人民华丽的无视了好多年。不过要是投资才是傻子呢。gto的下一代技术igbt在国外都快被淘汰了,谁要是为了铁道部现役那千八百台机头投资七、八个亿建这么一个厂子才是真心有病呢。”

“不是说gto和igbt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基本一样么?以后可以继续升级啊,总比南车花四、五十亿引进那个igbt生产线好啊”当年的梁远问道。

“嘿嘿,也就是在七点新闻里我们才是真正的进行着可持续发展,除非早生二十年。现在这东西也就是混个职称经费罢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将来南车的那个igbt进来了,相当一部分人还能稳妥的继续混上二十年,去搞研发别说亏个十亿八亿了,就是亏个一、两个亿,你看哪个领导有这个胆子。”

在梁远的记忆里先进的gto生产工艺最终还是进行了商业化。精明的江浙商人们把同样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廉价十微米,五微米级别的国产光刻机、自动腐蚀台等设备和gto工艺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用千万级别的投资,生产出了极其廉价的纯国产低功率gto器件,为国内最低档的弱电配电柜提供电子元器件,当然也大批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听说苏良宇说完,对比印证着前世的一些记忆,梁远对gto产业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复制这条前世江浙商人走过道路的诱惑,**果的摆在了梁远面前,虽然大功率gto的生产工艺没有得到批量生产的验证,但单单短时间内在变电整流领域,追上国际一流水准就足以让梁远动心了,三年前日本搞出4000v、2000a的大功率gto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目前的gto生产技术可是货真价实的国际前沿。

大功率的gto不行先生产低功率的,从民用弱电的配电系统起步也好,现在国内的工、民用建筑配电柜还在玩刀闸,铁心变压器,保险丝呢,这块市场在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无尽的,梁远回忆着自己前世承包工程时,配电柜里的一系列元器件,工业上的配电柜是断路器和变频整流设备构成,普通民用的就只有断路器了。

从这个月开始,部队那边每月上千万的收益就彻底没有了,自己这些天还在冥思苦想去哪里搞钱,以自己的投资规模来说,光指望绥芬河外贸产生的现金流实在是太危险了,怎么就把上一世的老本行给忘记了呢,灯下黑果然是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注1:这货大家自己度娘吧,这家伙是个真正的传奇。(未完待续……)

s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工业之动力帝国最新章节 | 工业之动力帝国全文阅读 | 工业之动力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