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 第十二章瞿刘二位筹细节永兴和择日开张

作者 : 金石声

开买卖三个必备的条件都已具备了,就要一一筹划细节了。

一国不能有二主,做一个事情你说东我说西肯定不行,总得有一个拍板说了算数的。瞿老爷子找小刘二先生协商此事,小刘二先生说道:“做买卖三件大事,买卖项目是您看好的,地方是您出面落实的,您又是永宁本乡本土儿的人,您在永宁办什么事情应当比我有面儿,还是您当这个掌管生杀大权的董事长要比我有好处。”瞿老爷子说:“不对!不对!您出的资金多,您家又是做过买卖的,董事长这个爵位您当要比我合适的多。”

两个亲家各执己见,互相推辞,没个结果,最后瞿老爷子,出了个最原始,也是最公道的主意,“抓阄儿”。

瞿老爷子和小刘二先生先约定好,阄儿上面写着“中”的就算抓着了,就得去当董事长。

瞿老爷子做好两个阄儿,然后揉成团儿,放在桌上用碗一扣,然后摁着碗在桌子上转了几圈,拿掉碗儿,让小刘二先生去拿纸团,小刘二先生打开纸团一看,不知是小刘二先生的运气“好”还是瞿老爷子做了手脚,纸上端端正正写了一个“中”字,既然有言在先,也就无法再推辞,从此以后,小刘二先生就当上了新开张买卖的董事长。

国家有皇帝,皇帝身边还得有个丞相,大事由皇帝决断,而日常事务由丞相全权处理,做买卖也一样,大事由董事长决断,而日常事务由掌柜的处理。

那么还得物色一个坐堂掌柜的,瞿老爷子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姓吴,祖先在明朝当过官,后来家道中落,光绪年间也只考上了秀才,在县衙谋到了一个师爷的差使,当师爷本也衣食不愁,可后来永宁县撤消,吴师爷也就失了业。

掌柜和师爷本是两码事挨不上边,但甭管怎么说,同属脑力劳动范畴,那么,这吴师爷,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吴掌柜,这真应了那句话了,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干直腰活儿的,到多会儿,也不会硬打实凿去卖死力气。

瞿老爷子提了人选,小刘二先生提不出别的意见,也就同意了,干什么买卖,都离不开记账的先生,小刘二先生的二儿子,小小刘二先生能打会算,在家又无其它职业,两位亲家一商量,就让小小刘二先生来到柜上当先生。

买卖的项目,做买卖的地址,资金,人员配置,都一一准备齐全了,那没准备好的就是把房屋得修缮一下,瞿老爷子在当地找了几个木匠几个瓦匠,把原来永宁县收钱粮的库房,该修的修、该补的补、该刷的刷、该油的油、该打扫的打扫,没有多少日子,往日破败荒废的旧宅子又焕发了昔时的青春。

既然决定开粮栈,那么就得收粮食,收粮食,不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到了那阵儿收,粮食得多昂贵啊!

开张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十八。

眼看离秋天越来越近,既然决定了小刘二先生是董事长,这回主动的就应该是小刘二先生了,小刘二先生和他的二小子——小小刘二先生,早已经搬到了永宁将来他们要做买卖的地方住了。

小刘二先生,让他的二小子,小小刘二先生,把瞿老爷子请来,向他表白了自己的意思:“既然买卖就要开张,该把咱们说好的股金拿到一块儿来了。”

瞿老爷拿来了两仟大洋,而小刘二先生拿来了三仟,小刘二先生看着自己那三仟大洋,浮想联翩,“这里边可集聚着他们两代人的心血啊!”

可是要想鸡生蛋,怎么也得掏个买小鸡子的本钱,小刘二先生看着自己白哗哗的洋钱掏了出去,心里像剌了自己肉一样,着实有点心痛舍不得,但是当想到了,鸡能生蛋,蛋又生鸡,将来不知要给自己产生多少利润哪?心里又平和了下来。

自古以来有这么一说:“亲是亲,财是财。”又说:“好记信不如赖写账。”瞿老爷子拿了两仟大洋,小刘二先生拿了三仟大洋,以什么为凭呢?怎么也得写个字据,而一人投了两仟大洋,一人投了三仟大洋,将来得了利润怎么分配呢?怎么预先也得有个约定。

这个约定怎么写呢?也许是瞿老爷子一时来了灵感,也许是瞿老爷子早已成竹在胸,瞿老爷子发表言论道:“我出二仟,您出三仟,得了利润按理儿说,咱们应该四、六开,可是呢,咱们现在这么着,我少得一成利润,有了利润咱们三、七开,这两仟大洋您写上,算我借您的。”

不知是小刘二先生是碍于面子,还是为了将来能多挣那一成的利润,那“约定”就这样写下来了,那么这买卖的巨大风险,就全落在了小刘二先生一人身上了。

定下了这样的协定,瞿老爷子就过起了踏踏实实的日子,买卖挣了钱,你如数给我利润,买卖不挣钱,你还我那两仟大洋,还不起我二仟大洋,你们家那八十亩地和五正三厢扁砖到顶的房子怎么着也值二仟大洋。

而那小刘二先生呢?本来日子过得踏踏实实,从此以后,就过起了废寝忘食,熬经守夜的生活,到末了呢?落了一个,衙门今儿传,明儿叫,提心吊胆的打了十多年的官司,至少折了十年阳寿,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祸害。

做买卖这个事啊,挣了钱自然是好事儿,耀武扬威,妻妾成群,可要是赔了钱呢?后果可就惨了,所以说,这买卖轻易还是不要做得好,如果您做了,可就要尽心尽力,可千万不要甩大鞋哟!

咱下面,就说说小刘二先生家,在永宁做买卖的经过吧。

开买卖都有字号,家家如此,起的字号含义,无非是企盼自己的买卖将来能兴旺发达。

“亲家俩”都是文化人儿,一琢磨,就起了一个“永兴和粮栈”,“永“字一语双关,一是说买卖是在永宁开的,二是永久永远,而“兴”是说兴旺发达,而“和”是说二人开的买卖一定要和谐和睦,要合作得好,和方方面面处理好关系,和气才能发财。

粮栈定在九月十八正式开张。

永兴和粮栈,在附近农村里请了四个膀大腰粗,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做伙计,四个伙计,一个董事长、一个股东、一个掌柜的、一个账房先生,瞿家老二在家无事,也来到粮栈帮忙,又请了一个厨子做饭,总共十个人,十个人的买卖,在永宁也不算小买卖啦。

开张这天,这四个伙计,天刚刚蒙蒙亮就忙活开了,在门口挂上了红绸带子,又挑起了两鞭“麻雷子”,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请的客人来啦。

太阳已经有两杆子高了,该来的客人们陆陆续续都已经到齐了,小刘二先生向大家宣布:“永兴和粮栈今天开张,永兴和粮栈新开张,根浅底薄,望各位商界同仁以后要提携永兴和粮栈。”

然后是地方“首长”和本地“商会会长”讲话,还有其它行业的东家也讲了话,瞿老爷子是股东,为了永兴和粮栈买卖能够兴旺,为了他做为股东身份将来出去办事方便,他也讲了几句。

开张该走的过场都已走过,不管何年何月,最后的程序就是下馆子吃饭,饭吃了,酒喝了,这感情才会有,以后办事才能方便。

永宁城,虽然在民国时期已不是政治中心,可还是方园百八十里的经济中心,人们在这里采购交易完了,兜里有几个余钱儿,免不了要填填肚子剌剌馋,所以在民国初年,永宁的饭馆子还有五六家,最好的一家,在北城路西,字号是“香满城”,这家饭馆,早年是山东人开的,一水儿的鲁菜,可到了第六代,东家年少而亡,由于孩子还小,东家的夫人为了生活,不得以撑起这份家业,东家夫人,心灵手巧,她看到永宁的豆腐鲜女敕,不同凡响,就琢磨出了一整套荤菜素做的方法,什么松肉、扣肉、米粉肉,什么菜,她都能用豆腐给做出来,吃过这些菜的人啧啧称奇。

有一天,吃饭的人,边吃边议论菜的味道,其中一人说:“你们不知道吧?这菜这么好吃,可是一个女人做的,听说这个女人长得好漂亮好漂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吃饭人之中有个纨绔子弟,谎称有尿,上厕所走错了门,溜进了厨房,正赶上女东家**一个新上任的厨师如何如何做一道菜,炉火映红了女东家白晰的脸膛,女东家活月兑月兑变成了一朵刚刚绽放的果子花,他被她的漂亮惊呆了,从厨房出来,憋不住向刚才那个酒友说,怨不得你说那个女东家长得漂亮,刚才我看见了,真像戏里的西施,从此以后,那个女东家“赛西施”的美名就传开了,人们吃饭不说到“香满城”那儿吃饭,而说到“赛西施”那儿去吃饭了。

这么大的买卖,大开张的日子,请客吃饭当然要去好的饭馆子,瞿老爷子领大家到了“赛西施”的“香满城”要了丰盛的两桌酒菜,当然这两桌菜里包括了“赛西施”独创的荤菜素做的松肉、扣肉、米粉肉。

松肉、扣肉、米粉肉虽说是豆腐所做,却跟肉做的一模一样,吃起来不是豆腐的味道也不是肉的味道,嚼在嘴里妙不可言,回味无穷。

瞿老爷子要了一坛,永宁本城用高粱酿造的陈年老白干,高粱酿造的老白干,味道干烈醇香,让人喝了这口儿想那口儿,这酒不喝则已,只要喝了,十之**会把握不住自己,弄个歪歪咧咧,烂醉如泥。

今天来这儿的,显然是本城最有身份的主儿,好酒好菜吃过,什么大的阵势见过,见了好的东西不会摘了脑袋往肚子里填,但也有几个,把控不住自己,喝得舌头回不过弯来的。

今天的客人是瞿老爷子请来的,瞿老爷子,看着大家的酒,喝得已经差不多了,也不再深份让了,因为买卖刚开张,回去还有好多事情要做,礼到了也就得了。

今儿请的各位都是本城的,不用车接,也不用马送,瞿老爷子和小刘二先生把客人送到饭馆门口拱手话别。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最新章节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全文阅读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