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妈,靳二女乃女乃有两个叔伯妹妹,老大已经婚配,老二即将出嫁,都说靳家二女乃女乃给了一个有钱的主儿,岂知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有钱咱办有钱的事儿,没钱咱办没钱的事儿,可这靳二爷女乃女乃却不然,她性格自强好胜,虽然靳大爷没钱了,她偏还要冲成有钱的阔太太,跟靳大爷“打架升天[1]”要钱做新衣服,要去给叔伯妹子去吃酒;“打架升天”跟靳大爷要钱给叔伯妹妹送聘礼,靳大爷惹不起靳二女乃女乃,不知怎么嘬牙花子呢,弄来了几个子儿,给靳二女乃女乃买了几尺花布,买了点新棉花。拉牛牛做新衣服的材料有了,还没有聘礼,靳大爷思来想去,想起了靳三女乃女乃结婚时他给买过一条“围脖儿”,那条“围脖儿”是女敕粉色,有五尺多长,羊绒的,靳三女乃女乃自打买来只是照着镜子围过几次,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围过哪,整天在家哄孩子,她没机会围,也舍不得围,这回可倒好,给谁省着哪?给靳二女乃女乃省着哪,“围脖儿”让靳大爷软磨硬泡要了去,给了靳二女乃女乃送给她叔伯妹妹做陪送去了。
靳大爷买来了花布、棉花,给了靳二女乃女乃,靳二女乃女乃在炕上摊开,紧抓慢挠儿的做着,因为离事儿上已没几天了。
此时,我母亲生的大闺女,我父亲的三闺女,我的小姐姐,有八岁了,她看着二妈做新衣服很羡慕,因为自己穿着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问二妈:“妈妈,您给谁做花衣服啊?”二妈踌躇半晌说:“妈妈自己的。”又不好意思的说:“妈妈做完了就给你做。”
“是吗?我还没穿过花衣服哪?为什么要做花衣服啊?”
“咱们娘儿俩都穿上花衣服上姥姥家。”
小姐姐又问:“上姥姥家干吗去啊?”
二妈说:“上姥姥家去做席?”
“坐席干吗呀?”
“坐席能吃上馒头,还能吃上肉。”
“为什么要到姥姥家坐席?为什么不跟咱们家坐席,咱们家不是也有席(炕席)吗?”
“因为姥姥家的二姨要结婚,咱们家没有结婚的呀?”
小姐姐弄不明白什么叫结婚,什么叫坐席,她只记住了二妈说的。二妈她自己做完了花衣服,就要给她做,而做完了花衣服还要去姥姥家。姥姥家她长这么大没去过,花衣服长这么大她也没穿过,而肉和馒头也只能一年才能吃上一回,怎么有这么多的好事啊,她蹦了、她跳了、她乐了,她盼着二妈的新衣服快点儿做完,她帮着二妈往新衣服上续棉花,二妈缝衣服时,她帮着抻着拽着,她盼着二妈的新衣服快快做好,眼看二妈的新衣服就要做完了,二妈做完了新衣服,明天就要给自己做了,她高兴的睡着了。
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穿上了花衣服,坐上火车住姥姥家去了,姥姥家有好多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她坐在了姥姥家的席上(炕席上)就能有好多好多的好吃的,她贪婪的吃着,为什么吃了那么多总是吃不饱呢?为什么吃了那么多了总是不“剌馋[2]”呢?
她醒了,看着顶棚还是那个旧顶棚,扭头看看旁边躺着的是自己的妹妹、弟弟、妈妈还有爸爸,一切都没有变,原来自己还在自己家里,自己做的是个梦啊!
她像想起了什么,猛的坐了起来,穿上了自己补丁摞补丁的裤子,披上了自己补丁摞补丁的褂子,趿啦上了妈妈给钉了又钉缝了又缝的鞋,跑出了屋,去找她二妈,到她二妈屋里一看,二妈的屋子是空的,花衣服没有了,二妈没有了。
她跑回自己屋,问爸爸问妈妈:“二妈怎么没了?”妈妈和爸爸告诉她:“二妈上姥姥家坐席去了。”
她傻了,她愣了,二妈为什么没带上自己呢?二妈为什么要说瞎话呢?她想起了二妈做的花衣服,看看自己穿的破衣服,她想,“如果是自己亲妈做那花衣服,一定给她穿上,而不会自己穿的,如果去坐席,一定会把她带上,而不会自己偷偷的走。”因此,她得出了这么个结论,“谁的妈好也不如自己的妈好。”
我的小姐姐早长,虽然刚刚八岁,但她长得像个十多岁的孩子,她已上了一年级,她很有人缘,学习也很好,学校在南头儿,可有两个南头儿的孩子非得到北头儿找她而一块到南头儿去上学。
她很懂事儿,能帮助家里干很多很多活儿。
大人把牲口给套在碾子上,她和她的妹妹(五虚岁)两个人就能把棒豆子碾成棒子面,小姐姐往碾子上添棒豆子,把碾碎了的棒豆子搓下来放在箩里,五岁的妹妹哐噹、哐噹把面篩出来,篩剩下的渣子小姐姐又添到碾子上去,半天儿,小姐姐和她的妹妹也能碾出半笸箩面呢。
到春天了,如果地里缺人手,她能拉牲口打砘子,她不但能干“水什[3]”活儿,还能干“针线活儿”,算命先生给她爸爸算命说她爸爸那两年撞了灾星,让她爸爸系上个红裤腰带,她爸爸买来一条子红布、让她妈给自己缝条裤腰带,她从她爸爸手中夺过那条子红布说:“爸爸,我给你缝。”她认上针线,哧溜、哧溜一会儿就把裤腰带给她爸爸缝好了。
她“脚儿上头[4]”她大妈生的那个二姐和抱养的那个大姐,这么大岁数的时候,这样的活儿可从来没干过啊!这怨谁呢?谁让她没生在她爸爸有钱的那个好年代呢?
四十年代的天气,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啊!那是一九四七年阴历九月底了,别人家的孩子都穿上了棉衣,可我的小姐姐还穿着一条“灯笼裤[5]”和一件夹袄,
在这个家里,除了她,还有她妹妹,还有三个大女人,这三个大女人她都叫妈妈,在她那幼小的心灵里,已经真正体会到了,哪个才是她真正的妈妈,哪个是跟她连着血与肉的妈妈,只有跟她连着血与肉的那个妈妈才跟她最好。
孩子的病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厉害,总是嚷着头痛,恨不能把自己的头颅扒开,不断说着胡话,胡话里,总是重复着那么一句话:“谁的妈也没有自己的妈好!谁的妈也没有自己的妈好!”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弱,脸由红变白,由白变黄……身体由滚烫而变温,由温变凉,终于变得冰冷、冰冷的了,孩子挺直了身体,再也没有了痛苦,再也没有了解不开的疙瘩,永远的去了,她刚刚在人世间活了七年。
我的小姐姐一宿之间就死了,没来得及瞧,也没有来得及看,这给靳大爷,也就是我的父亲打击太大了,他看着自己孩子直挺挺的身体发愣,自从这个孩子来到这个家,她从没得一天好儿,而当她稍稍懂事了那一天起,她就为家里干活儿了,她为她妈妈分忧,为她爸爸分忧,孩子干活儿时的场景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孩子那稚女敕的而又懂事的小脸儿在他的眼前时隐时现。
在靳大爷以往的经历中,已有过很多孩子还未成年就逝去了,可哪个孩子走了,也没这个孩子对他打击大,一是这个孩子才那么小,就为这个家庭又做了那么多贡献;二是这个孩子没享过一天福儿;三是这个孩子,当爸爸的没给他花上一分钱,她那么快就走了;四是以往的那些孩子走的时候,他还年轻,他再有孩子还有机会,而现在他已经奔七十的人了,老天给他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这么壮实的孩子都死了,自己另两个孩子能长大成人吗?尤其是那个他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刚刚两岁的体弱多病的儿子,能够长大吗?他不敢往下想,越想越害怕。
靳大爷的思维又转到了那个刚刚逝去的孩子身上,她不应该死啊!可为什么要死呢?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孩子冻得哆哆嗦嗦的情景又出现在他的眼前,就是因为到了冬天没有及时的穿上棉衣服啊!他想起了他大老婆柜子里不是有好多衣服吗?那都是他已出嫁的二闺女小时穿过的旧衣服,那些衣服都好好的、新新的,正好那刚走的小闺女儿穿啊,可是这个大老婆眼瞅着孩子冻得哆嗦嗦嗦,她就是不给孩子拿出来,锁着、“戗着[6]”
他捶胸顿足大声的嚎啕着:“孩子啊!孩子啊!你的命好苦啊!你刚刚多大啊!你一天福也没享着啊!你怎么早我而去了哪……”
他是一家之主,他没有给孩子预备过冬的衣服,是他不想给孩子买过冬的衣服?是他铁石心肠?看着孩子受罪而无动于终吗?不是,他老了,已没有这个能力啦!靳大爷的怨气没出发泄,思想再三,霍时,找到了原因和出气筒,把孩子的死因,归结到了他大老婆身上,他破口大骂大老婆:“你她妈什么东西!你拿那些破衣服当王**宝,你锁着“戗着”!瞅孩子冻死了你不给孩子穿,你留着它吧,等你死了,把那些破衣服都给你装到你棺材里去!
“没有了孩子,看你将来指望谁?你臭在炕上,烂在炕上,让狼撕狗拽了!你她妈**是个什么玩意啊!”
大老婆被靳大爷骂得似乎清醒了些,她似乎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打开了自己柜子,拿出了一卷没裁没剪的新布,把自己闺女穿过的旧衣服一件子一件子扔了出来,跟靳大爷说出了软活话儿:“丫头爸爸,你甭生气了,你也甭着急了,这不还有一个小丫头,还有一个小小子儿吗?把这块布和这些衣服给小丫头和小小子穿吧。”
这个事儿也就这样过去了,因为我的小姐姐是阴历十月初一夜里死的,阴历初一是送寒衣的时候,十月一,鬼穿衣,活着的人在这天穿上棉衣服,活着的人也要变成鬼的,由于我小姐姐恰在这天穿的棉衣,又恰在这天死的,我母亲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万万不可在十月一日这一天穿棉衣服啊!”在我们小的时候,冬天开始穿衣服,总让我们躲过十月一日(阴历)这一天。
靳家三女乃女乃又怀上了孩子,已经三个月了,她总想吃酸的,想吃个“山里红”可靳大爷无钱去买,人说酸儿辣女,靳大爷盼着再生个小子,给现在的小子做个伴儿。
他上赵大掌柜家借了两个钱儿,从南口给怀着孩子的三女乃女乃买了一把“山里红”揣在怀里,悄悄拿进了里头屋三女乃女乃住的房子,告诉她不要让别人看见,三女乃女乃吹灭了灯,把“山里红”拿出来跟被窝里吃,吐出的粒儿不敢随意丢掉,收实起来放进灶火炕里。
我哥哥生体就弱,上一次长疖子,大疖子套小疖子,一身长了三十二个,但是命不该绝,又活过来了。
疖子好了刚刚有半年,又长了“疾”整个人黄得像“黄香[7]”似的,所谓“疾”就是现在西医说的肝炎。而那阵儿农村没有西医,只有中医,中医治病不是吃汤药、丸药就是扎针,孩子汤药吃不下,扎针又受不了,眼看这孩子越来越弱,越来越不行,靳大爷和三女乃女乃看着心像刀绞似的。
这已经是一九四八年了,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大反攻的阶段,东北辽沈战役已经结束了,东北解放军大举进关,傅作义看到形势严峻,把战线缩小,部队放在绥远、张家口、宣化、北平、天津、及其铁路沿线上,能打则打,不能打则从海上逃走,此时傅作义的部队调动频繁,有一只部队在调动之中,中途宿营在南桃花村,国民党的一个团长和太太住在了靳大爷家。
国民党团长太太也是生儿育女的人,看到了长疾的孩子憔悴和瘦小发黄的身躯道:“这孩子都这样了,为什么不送到医院去看看呢?“如果你们怕医院不收,我让我们当家的给写个条子,我们当家的跟院长认识。”
靳家三女乃女乃知道人家是一片好心把条子收下了,可这团长夫人哪里知道,上医院不是有条子没条子的事儿,而是有票子没票子的事儿,那阵儿的老百姓,没有有钱上得起医院的,只能是小病扛,大病扛,扛不过去只好见阎王了。
医院,小老百姓,是绝对去不起的,富人有富人的治病的法儿,而穷人也有穷人治病的法儿。
有人告诉靳家三女乃女乃说:“十多里地远有个村子有个先生,不扎针、不吃药,专治这路病,”靳家三女乃女乃不知是真是假,也是有病乱投医,背着孩子走了十多里地来到别人说的那个先生家,先生看了看孩子,把了把脉说道:“这个孩子还有救儿,如果再晚来几天,这个孩子可就没法救了。”
先生怎么个救法呢?说起来还挺简单,先生用戥子称了各种中药放在一起,用药臼子捣碎,用温水泡湿成糊糊状,然后把这些药糊糊敷在孩子的小肚子上。
孩子躺在炕上,因为这个法儿不疼也不痒,老老实实的等着先生给往肚子上糊。这个法儿可真好啊!不疼不痒、孩子少受了好大罪,大人也少着了好多急。
先生怎么给孩子治病,靳家三女乃女乃全看到了,先生不忍让三女乃女乃背着孩子再跑这么远的路,把捣好的药,包了三包,跟三女乃女乃说“这一包药敷一回,回去就照着我刚才这样做,三天敷一次,药用完了,再上我这儿来。”
靳家三女乃女乃照着先生说的把药全给孩子敷了,敷完了药,又到先生那儿拿了几回药,眼瞅着孩子的病是越来越见轻,身上的黄慢慢退下去了,饭量增加了,孩子在阎王爷哪儿转了一圈,又回到妈妈身边了。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孩子有了毛病,谁痛苦也没有妈妈痛苦,孩子得的这场病,不知靳家三女乃女乃私下里流了多少眼泪呀!
靳家三女乃女乃的肚子,又越来越大了,预产期,是四月初一、二,可是日子已经到了,生孩子的前兆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啊?
没有,也没有别的办法,那时候不像现在,把肚子剌个大口子,把孩子从肚子里拽出来。
那时孩子该生就生出来,不该生,只能老老实实跟肚子里呆着。
阴历四月二十三这天,靳家三女乃女乃感到腰痛、月复坠,到了傍晌儿,肚子痛得愈来愈厉害,靳大爷去接老娘婆子,老娘婆子是当村儿的,叫“九大碗”,九大碗接生手艺高,但是要求的待遇也高,每次接完了,款待她的时候,主家必须记住,要给她准备好九大碗菜,九大碗菜她并非全吃了,吃进肚子就吃进去了,吃不进去的,她打点打点全部都拿走。
老娘婆子还没来,孩子已经落生了,大女乃女乃把剪子放在三女乃女乃身边,自己扭身出去了。
脐带连着衣胞时间长了,孩子会有危险,三女乃女乃狠了狠心,一咬牙把脐带给绞断了,三女乃女乃看了看又是个小子。
生出来的是个小子,这个孩子比靳家三女乃女乃以前生的哪个孩子都欢实,生下来就四脚窜蹄、“欢蹦乱跳[8]”、皮肤干干净净的,绝不像刚生出来的孩子那个样子。
生下来的这个孩子是谁呢?就是我,我是一九四八年阴历四月二十三傍晌儿出生的,我妈常跟我说:“你因贪了月,在妈肚子里多呆了二十多天,你生出来的时候,皮肤干干净净,特“老绷[9]”绝不像刚生出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