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字传奇 第六十二章 伊朗二

作者 : 泰梦

到了1920年,随着伊朗吉郎地区的**,为了保证伊朗的石油利益不受冲击,英国决定重新选择在伊朗利益的代言人,希望扶持一名强人统治者来挽回残局。

此时,伊朗哥萨克骑兵师指挥官——礼萨-汗成为了英国人的选择。

1921年1月6日,英国使馆一方面指示英国侨民撤离伊朗,同时秘密与礼萨-汗联络,支持其发动政变,取代当时有反英情绪的伊朗政府。

2月中旬,礼萨-汗利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首都德黑兰,国王被迫任命礼萨-汗为哥萨克师师长,并接管了陆军部,并任命礼萨的亲信担任首相。

本想建立共和政体的礼萨,最终在立宪会议的鼓动下,继承了王位,建立起了伊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

1935年,他改国名波斯为伊朗,随后英波石油也更名为英伊石油公司。

曾经和英国打过仗,同时也十分开明的礼萨,不愿听从英国摆布。

在他上台后,便积极和欧洲其他列强特别是德国发展外交关系,试图通过均势外交,来平衡英国在伊朗的利益,其中收回英国的石油专营权成为了重中之重。

为了使石油协定对伊朗更有利,1925年至1932年间,礼萨任命伊朗法院部长阿卜杜勒侯赛因-泰穆尔塔什开始和英波石油公司主席约翰-卡德曼进行谈判,双方分别在德黑兰、洛桑、伦敦及巴黎展开马拉松式谈判,甚至吵到了海牙国际法庭。

不久,迫于英国的压力和利诱,一直坚持废除《达西协定》的礼萨突然默许英方的要求,并在1933年4月,并达成了新的协定。

新协定有效期同样为60年,将英波石油公司的控制范围缩减至26万平方公里,并需要每年向伊朗政府付款以取代所得税,最少金额为75万英镑。

这些条款看似对伊朗有利,实则对英国有利。伊朗被海牙国际法庭繁琐冗长的仲裁过程所拖累,错失废约的良机。

事实上如果礼萨继续坚持和英国修约的话,或许将会出现另外一个礼萨,将其取而代之,因为控制着伊朗经济命脉和政治死穴的英国完全有能力做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礼萨的平衡外交走到了终点,因为恪守对德国中立,不愿驱逐在伊朗的德国专家。

最终,伊朗在1941年8月25日被英、苏两**队强行肢解成南北两块,礼萨被迫退位,其子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这是伊朗最后一位君主,称为小礼萨正式继位。

这一不是政变的政变,之所以发生,就是英国担心德国图谋自身在伊朗的石油利益。

对于这一点老练的礼萨彻底失策了,他对德国的暧昧,从某种程度已经威胁到了英伊石油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不仅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油料,同时保障了苏联的南部国际通道。

就在胜利在即的时候,对于战后世界安排和利益分配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各方也同样紧紧盯着伊朗石油这块巨大蛋糕。

1944年1月,美国辛克莱和美孚石油公司代表来到伊朗,希望就出让卑路支斯坦的石油开采权问题同伊朗谈判,不久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苏联在得知美英向伊朗提出石油开发请求后,在同年9月也向伊朗提出开采伊朗北部石油的要求。

老礼萨在对外问题上翻了船,有前车之鉴的小礼萨对此小心处理。

在各方都提出开采请求后,伊朗顶着压力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在战争没有停止、外**队没有撤离伊朗的情况下,绝不向外国政府出让石油租赁权,以免自己成为豪强纷争的牺牲品。

这一法令将石油开采问题一直推迟到了40年代末。

此后,随着各方撤军,战后建设成为伊朗国内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缺少资金的背景下,国内各方又将目光落在了英伊石油公司巨大的石油收益上。因为其过于丰厚,而伊朗获得的又格外少,例如,英伊石油公司在1947年的税后盈利达4000万英镑,而伊朗仅能分得700万英镑。

此时,已经彻底倒向美国的伊朗似乎找到了新的靠山,这使得从英国手中收回石油开采权成为了可能。

到了1951年,伊朗国内支持国有化英伊石油公司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尤其是1950年12月美国和沙特组建阿美石油公司,双方签署利润五五分成协议,消息传到伊朗激起了伊朗人更强烈的反应。

全国范围内,罢工、抗议此起彼伏。事实上,为了缓和矛盾,英国人早在1949年5月,就曾做出形式上的让步。

英国提出了石油协定附件,保证每年开采专利权的费用不会低于400万英镑,并减少勘探的范围,承诺会培训更多的伊朗人担任行政职位。但是,这一蝇头小利,根本无法平复伊朗人的不满。

时任伊朗总理的哈吉-阿里-拉兹马拉试图与英伊石油公司谈判,但却被英国草草糊弄过去。

愤怒的情绪淹没了德黑兰,总理拉兹马拉也被愤怒的民族主义分子刺杀。

在大众呼声下,石油国有化的提倡者——穆罕默德-摩萨台临危受命,出任总理一职。

当时全球范围内,第三世界已经民族觉醒,很多前殖民地国家纷纷要求**或已经**。

当时英国控制的各殖民地石油业也实现了民族化,甚至当时英国的首相艾德礼也在国内发起了一轮国有化浪潮。这使得摩萨台有理由相信,伊朗也能完成石油产业的国有化。

为此,他开始使用强制力来清除英伊石油公司。

9月27日,伊朗军队占领了英伊公司的阿巴丹炼油厂,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这直接导致英伊两国直接走向对立。

为了争取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摩萨台于10月前往美国,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英伊石油公司向世界慷慨激昂说道--

经过一个外国公司的五十年剥削之后,我们仍然没有足够的伊朗技术人员,还得聘请外国专家。……伊朗有决心要利用这重要的资源——它是我国固有财产的一部分,我们将用它来提高伊朗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和平事业。

按照摩萨台设想,在赶走英国人后,肯定能招募其他国家的石油专家来伊朗工作,帮助实现石油产业国有化,但是,他明显低估了英国人的影响力。

在英伊公司甚至英国在伊机构被驱逐后,英国开始实施报复,对伊朗实施禁运,并要求当时其他石油巨头不要介入伊朗事务。

同时,英国还要求其他产油国增加产量,来弥补伊朗出局后所带来石油供给的减少。

摩萨台政府和整个伊朗陷入了困境。由于石油生产停顿,石油收入减少,摩萨台不得不大幅度削减财政开支,随后又不断增发货币,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即便如此,由于伊朗民众期盼石油国有化,摩萨台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支持度。

不但如此,在困境中,摩萨台手中的权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这让国王小礼萨明显感受到来自摩萨台的威胁。

丧失伊朗石油的英国开始密谋发动政变,试图推翻摩萨台政权。

此时,英国游说美国,将摩萨台描绘成为即将投靠苏联的危险分子,希望美国出手,因为英国在伊朗的机构已经被驱逐。

此前,美国曾秘密和伊朗接洽,希望美国石油公司接替英伊石油公司,和伊朗进行合作,但此建议遭到摩萨台的抵制。

为了避免内外交困的伊朗倒向苏联,美国希望拉拢英国,最终美国接受了英国的建议,准备密谋发动政变。

为此英**情五处携手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政变方案,美国老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儿子亲自实施这一政变,美国为此批复了100万美元作为活动经费。

中情局开始在伊朗重金收买伊朗政、军、商、宗教界和新闻记者,发动他们抹黑摩萨台。

1953年8月17日,中情局用39万美元收买的武装暴徒袭击了伊朗议会,占领了德黑兰各个政府办公大楼。

经过整整10天的暴乱,在伊朗付出了近千人丧生的代价后,摩萨台政权终于被颠覆。

讽刺的是,伊朗政变消息传出后,英伊石油公司的股票便大涨,但资本市场的期待,并没有能改变伊朗政治格局的未来安排——小礼萨国王彻底倒向了美国。

自政变之日起,英国独霸伊朗石油的时代彻底结束了,美国成功地介入到了这一领域,其五大石油公司纷纷进入伊朗。

由于美国对小礼萨的过度扶持,导致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政权的出现。

小礼萨一次又一次利令智昏的动作后,使得伊朗再次陷入到随后的伊斯兰革命的风暴中,此时的巴列维王朝也走到了终点,如同英国时代的恺加王朝。

“历史从不简单重复,只是押韵而已”,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言,让这个轮回显现格外真切,而在伊朗的往事中,看似主角的英伊石油公司实际只是政治安排下,不置可否的匆匆过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黑字传奇最新章节 | 黑字传奇全文阅读 | 黑字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