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妹,你现在不在无国界医生组织了?”
“是的,医生只能救助很少的人,我看了纪录片加入了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非洲是世界上债务最多的地区,沉重的债务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1985年非洲外债达1740亿美元,为1973年的十倍,超过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还本付息额为204亿美元,占出口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非洲外债正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成为一个几乎不可能偿还的天文数字。
非洲的经济结构极端畸型,绝大多数国家依靠一二种初级产品出口维持生计,基本上没有制造业,而且交通、教育、卫生等设施异常缺乏。
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卡住非洲国家的脖子,长期以来,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信贷条件苛刻,近年来,世界一、二级初级产品下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水平,工业制成品价格成倍上涨,1984年仅非洲农产品出口收入就比1980年减少40多亿美元。
例如被誉为黑非洲的楷模的科特迪瓦,在70年代以前,经济曾持续二十年高速增长,其平均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七,但80年代以后,由于其主要出口产品可可和咖啡价格的暴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1980年—1985年,黑非洲出口额下降了百分之五十,损失了2400亿美元,大多数非洲国家外汇收入连年减少,而进口费用却成倍增加,许多非洲国家指出: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由于盲目地追求现代化,非洲国家普遍不重视农牧业生产,忽视和减少了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粮食收购价过低,挫伤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这是很大的失策。
非洲在五六十年代**时,一些领导人受到苏联的影响,把的经济建设模式搬到了非洲,结果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效率很低。
一些领导人受到当时西方凯恩斯主义思潮的影响,照搬资本主义的经济建设模式,滋长了依赖性,总体上说都是选择了计划经济或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又由于当时非洲国家缺乏现代化管理人才和可供遵循的法制措施,管理中漏洞较多,官僚主义、贪污**等丑陋现象也开始滋生并流毒至今,有的国家不顾国力,基建规模过大,背上沉重的包袱。许多企业管理混乱,效率极低。
非洲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战乱不断,使这些国家正常的经济生活难以为继,并且军费负担沉重,南部非洲局势剧烈动荡,莫桑比克称其**以来遭受南非侵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8亿美元。
乍得、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国防费用占国家预算的百分之四十——五十。
安哥拉的石油收入绝大部分用于军费开支。
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非洲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为破坏必将危及人类,给农业和粮食造成重大损害,非洲粮食自给率已从六十年代初的百分之九十八下降到1979年的百分之八十三,就在这十来年期间,非洲已由一个粮食净出口地区变成了一个净进口地区。
六十年代非洲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二点六,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粮食生产增长率下降为百分之一点三,远远小于人口增长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下降,1970为一百七十二公斤,到1979年只有一百四十六公斤了,许多非洲国家的人民得不到起码的热量标准,即每人每天一千六百卡,约每年一百五十公斤粮食,大批居民营养不良,甚至挨饿。
1980年,在联合国世界粮食委员会发表的报告中列举了面临粮食奇缺的二十六个国家,就有十七个是非洲国家,其中有的实际上经常处于饥饿状态。
从1935—1980年,非洲粮食的平均年增长率再次下降,下降到了只有百分之一点一四,而同期间全世界谷物平均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二点三七,可我们不要忘记,这期间非洲每年要净增人口一千七百—一千八百万。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粮食供应情况进一步恶化。
1983年秋冬之际,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农学家小组,对非洲的粮食状况作了评定,认为二十二个国家的危机看来即将来临。
这些国家是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佛得角群岛、中非、乍得、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莱索托、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专家小组断定需要供应四百万吨紧急用粮,以免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一点四五亿人民中将有人在饥荒中饿死。
当联合国许多计划还没有实现,许多报告还没有引起重视时,***已经来临。
“我之所以到这里,一个原因是休假,一个原因是希望你们黑字的农场能为这些人做一些事情,你要知道,这可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生命。”
“这个你放心,我们的总公司——大汉商贸会做的,我们的政府也会做的。不过,你现在要做的是把孩子安全的生下来,其他的事情等你生完孩子后再说。对了,如果你觉得说中文费力可以说英文,我们突击队可都是会说英文的。”
进入1977年,非洲每年都有多达二十—三十个国家发生粮荒,其中经常严重缺粮的国家有十五个,即莱索托、安哥拉、赞比亚、佛得角、博蒋瓦拉、科摩罗、布基纳法索、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乌干达和乍得,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差不多要占非洲总人口的二分之一,正是由干旱、蝗等天灾,农业问题、人口膨胀、政治动乱、战争等**造成了灾难。
在连续遭灾的情况下,1982—一1984持续三年的特大旱灾发生了,受灾范围从南部非洲一直到东非、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遍及三十四个国家,而其中二十四国面临严重的粮荒,受灾人口几乎占非洲总人口的半数。
这二十四个国家是:乍得、安哥拉、佛得角、埃塞俄比亚、贝宁、博茨瓦纳、中非、几内亚、莱索托、冈比亚、加纳、马里、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塞内加尔、斯威士兰、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索马里、象牙海岸、多哥、赞比亚,这次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的受灾程度远远超过一九七三年的西非大旱。
其中一直风调雨顺了若干年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遭遇了五千年来最大的旱灾。
布基纳法索、中非、冈比亚粮食均减产百分之五十。
毛里塔尼亚在1983的整整一年只收到一万五千吨粮食,国家的财政也告罄。
加纳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达二十万吨。
贝宁的粮食仓库空空如也,存粮告罄。
多哥的国库存粮只剩下三千吨,只够全国人吃三天。
斯威士兰、莱索托1983年降水量只有往年的一半,粮食产量减产四分之三。
连被称为黑非洲玉米粮食的津巴布韦也粮食欠收,竟出现西南部约二百万居民缺粮的灾情。
西北非洲沿海诸国,尼日利亚旱情异常严重,全国十九个州中九个州遭灾,受灾人口达一千五百万。
喀麦隆的北部地区,人们在七个月的时间里没见到下一滴雨,不得不纷纷跑到干涸的河床上挖坑汲水。
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炽热的哈马丹风更是助纣为虐,象牙海岸、加纳、贝宁等国,灌木竟自己燃烧起来,树林中火灾四起,天火将人们苦心经营的许多大种植园焚为一片片焦土。
1983年,世界上第一大可可生产国象牙海岸,由灌木野火引起的火灾使二十五万公顷的可可树林化为乌有,可可年产量锐减八万六千吨。
非洲最西部的塞内加尔,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等重要河流干枯,往昔壮阔的河水如今成了溪水般的细流,结果大西洋的海水倒灌入干枯的河床,沿河流域的大片良田被冲成贫瘠的盐碱地。
塞内加尔1982年—1983年高粱、花生、粟等主要粮食作物减产近一半,其户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花生等全部枯萎,颗粒无收。
塞内加尔的八个大区普遍遭灾,尤为严重的两个大区缺粮率竟高达百分之九十四,只见烈日下的塞内加尔,大地生烟,白晃晃一片,地面反光强烈到刺人眼睛。
西非萨赫勒地区的八个国家,历来是非洲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从1970年以来,这个地区已经遭受四次严重干旱,这一地区还一直是撒哈拉沙漠扩张肆虐的对象,饱受土地沙漠化之苦,如今,一场旱情最严重、受灾面积最大的干旱又降临在萨德勒地区的人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