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夫妻 第六十章 夫妻一体

作者 : 青云观主

春天来了,总有些新景像。

县里的出租车仿佛一下子多了起来。清一色的桑塔纳,比大城市还整齐。很多大城市的出租车主力还是夏利呢——小县城,营运证没几个钱,而且经常要跑乡下,桑塔纳比夏利更经用。

省电台在县里建了个调频广播转播台。这么一来,在县里的大部份地方也可以收到省里的调频广播了。本来这种事情林原和是不会去多注意的,但每次坐在自己的车里,小齐都会打开车上的收音机,收听省台的调频音乐广播节目。没过几天,林原和就对最近的一些流行歌曲熟悉了。他很意外,离开学校那么多年后,又重新跟上了流行音乐的脚步。如今也不是港台歌曲包天下的时候了,国内乐坛也出来不少好的作品。省台的音乐广播节目,选的作品都比较新。甚至偶尔有些欧美的最新歌曲。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当年,林原和买了不少欧美歌曲的磁带,还以为是最新风潮呢。后来才知道这都是国外好多年前的歌曲了。

紧跟流行音乐的脚步?林原和摇了摇头。学生时代的热情早已褪去,他也不再是那个为一首新曲而兴奋的学生。他看了看坐在旁边的赵涵。赵涵似乎比他更精通一些当前的流行状况,但她也不再有什么热情。喜欢唱的,还是些老歌。

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快乐老家”,他又有些感悟。如今,他和赵涵组成的这个名义家庭,无疑是他目前真正的“快乐老家”。

今天他们是应邀去何景明家中作客。何景民夫妇已经办完了调动手续,在县城也安顿了下来。夫妇俩租了一套新建的商品房,两室一厅,房东刚刚买下就租了出去。房租很便宜,一个月才三百。小区也是新小区,很干净,目前入住的人不多。唯一的缺点是李清上下班会有点远,骑车需要半个多小时。

随同何景民一家三口过来的,还有李清的妈妈。李清的妈妈本来对女儿非嫁给何景民有些不满,但女儿铁了心,她也无可奈何。等自己的外孙女出生以后,她也想着帮自己的女儿带带孩子。可是自己的女儿只是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就那么一间房,实在太不方便了。这次女儿女婿办了调动,邀请她一起来,她便跟了过来。

林原和、赵涵进了何景民的家,四下看了看。房子很新,但设施很简单。房子造好的时候,配齐了卫生设施,住人没有问题,就是简陋了一点。周围的许多邻居正在装修房子,楼道里的灰尘还比较大。何景民夫妇当然不会去装修别人的房子,他们也没这个财力。如今的霍海县城,在新区买个类似的房子不到十万,但装修一下,往往要花上四、五万。

房内的家具就更简单了。除了主卧的一张床是新的,其余的家具全是从旧货市场上淘的。随着旧城改造的力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外来人员也越来越多,旧货市场的生意好了起来。何景明他们也能检些便宜。即便是这样,房间里的家具数量依然很少,勉强能满足一家人的日常需要。

“家里简陋了一点,不过比我们原来的条件要好得多。”何景民开口道。李清和母亲还在厨房忙着,何景民跟林原和在客厅里聊着天,赵涵在一旁正逗着何景民的女儿。他女儿差些天才到三周岁,长得粉嘟嘟的,很是可爱。

“房子挺好,就是李清上班远了一点。为什么选这儿?”林原和问道。

何景民有点脸红。他本来的意思,也是选在五小周围租个房。不过,李清看过之后,觉得价格贵。而且房子老,结构差。老房子都是砖混结构的,好多使用的是预制件,隔音效果很差。新房子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房子又结实,隔音效果还好。关键是,夫妻俩在家里办点私密的事情比较方便。

“李清觉得那边的房子比较小,价格还贵。反正骑车半个小时也不算远。以后有条件了,可以买个助力车。”何景民解释道。

“助力车以后可能会限制。现在的助力车马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交通隐患很多。这里是小县城,不会控制摩托车、助力车的上牌,但县里已经有人提议将助力车纳入机动车管理,就是要有轻骑的驾照才可以驾驶助力车。”林原和道。

何景明点了点头。这种刚提议的消息,一般老百姓不太会知道,更别说何景明这个刚来的外人了。

“以后再看吧。”何景民道。

“你有驾照吗?”林原和问道。

“没有。”何景民道。这个年代,许多大城市的私家车牌照还没放开,驾照根本没普及。林妈妈说要给赵涵买个车,也只是说说罢了。即使买了车,上牌也是个麻烦事。要不就得挂到单位的名下,或者在外地上牌。

“你去学一个吧。正好赵涵也要学,你们俩一起去学吧。你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在沪海那边的厂里,这里的业务会越来越少。有个驾照,来回跑也方便点。学车的费用,我们先给你垫着,等你以后有钱了再还。”林原和道。这个事情赵赟跟他提起过,但费用这一块厂里不太好处理,但厂里可以给时间——学车的时间可以算作上班,不扣工资。

“行,那没问题。”何景民也理解赵赟的难处。厂里以后要进的人会越来越多,学车费可以报销的话,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就很难收。他的工资也还可以。赵赟给他开四千五一个月,年底根据经营情况还有一笔年终奖,但平时就没有奖金、补贴之类的项目了。

饭做好了,大家也上了桌。林原和看了看桌上的菜,问李清道:“来了几天,这里的生活还习惯吗?”

“总得还行。就是讲话听不懂。学校里还行;到了外面菜场买菜,讲得费力。我说的,他们能懂;他们说的,我听不懂。”李清道。已经见过几次面,她也不再拘束。

林原和听后,笑了。这一带的方言,五里不同音。彼此之间互相可以交流,但要想学别人的口音,很难。往往会学个四不象。赵涵一家,除了大哥赵赟好点,其他人都是一口霍宁话,跟霍海县城的话区别很大。到了霍海,林原和听懂本地话问题不大,但让他说,也没这个本事。县里领导外地来的多,平时讲话的口音更是五花八门。虽然大家努力在说普通话,可很多人的普通话,地方口音实在太重,听起来很费力。

“这里菜场的菜真贵!而且习惯跟我们那里很不一样。”李清的妈妈插了一句。

林原和点了点头。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差距很大,这在菜场中就反映了出来。看看桌上的菜,他也有些明白。可能是今天请了林原和夫妻俩,菜比较丰盛,但跟这一带的做法差别很大。比如虾,他们似乎把虾当作调味品,每个菜中会放上几只。这跟这一带的习惯很不一样。这边的人吃虾,一般是整盘虾上,或蒸,或煮,或爆,或炸。很少会象他们这样处理。

“这里的人买鱼头特别多,胖头鱼的鱼头很贵,鱼身子很便宜。黑鱼和鲢鱼,我们那边很少吃。鲤鱼菜场里就根本没有。不过,大部份的鱼比我们那里还便宜一点。肉、蛋的价格差不多,就是蔬菜太贵。这边的各种各样的笋很多,价格太贵了,都是好几块钱一斤。青菜还要八毛一斤,整整贵了一倍。”李清的妈妈继续道。

“现在还好,蔬菜不是贵的时候。”赵涵道,“过年的时候,青菜都在三块上下呢。”

林原和看了看赵涵,有点纳闷。过年时候的菜价,赵涵怎么会那么清楚?她那时不是还没买菜做饭吗?至于青菜的价格,他更清楚。菜场里的青菜价,高的时候在一块,便宜的时候在五毛,至于几块钱一斤的,那是极个别的时候。

“这边的人爱吃甲鱼、螃蟹、黄鳝,菜场里很多。我们那边很少吃这些东西。”李清道。

在何景民家吃了晚饭后,林原和、赵涵照例散步回家。路上,林原和问赵涵道:“你怎么对菜价那么清楚的?过年时候你不是还没开始买菜做饭吗?”

“在局里上班,经常能就听到别人议论菜价。”赵涵道。

林原和想了想,问道:“引进的教师有多少已经过来报到的?”

“来报到的已经有二十多个。”赵涵道。

“你最好多关心一下,多了解一下他们的具体困难。象李清这样的,何景民工资收入还算好,一家的生活还有个盼头。其他人未必有这么好的条件。好不容易调来了,结果生活却过不下去,这要闹笑话的。”林原和道。

赵涵点了点头。虽说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尽可能不谈工作,但有时候又怎么能完全避免呢?再说,这也是林原和对赵涵的关心。如果不是赵涵在管这项工作,林原和未必对引进的教师会有多么上心。

“有一对从中原地区来的夫妻。女的本来就是高中教师,男的是当地土管局的,有个三岁的小孩。这一次一家三口都过来了,安排在九里桥镇。两人都是师范本科毕业生,现在都当教师了。”赵涵道。

“哦,土管局的?那不是富得流油的单位?还跑我们这里来?”林原和有点好奇。

“他们那里不一样,是个农业县,土地也卖出去。土管局的工资基本上要拖欠三个月。女的还好一点,因为是教师,上面管得比较紧,但也只能保证档案工资。其它的不是没有,也是要拖欠几个月。他们到了九里桥,我去看过。暂时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学校给了他们两间。新房子已经在造了,下半年就可以拿到。”赵涵道。

“他们自己要求去九里桥的?”林原和问道。

“谁都想留在县城,但县城里哪有那么多的名额?退一步,就自己选择了九里桥。其实我倒觉得九里桥不错,比县城有味道。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县城已经看不出传统江南小镇的特色了。”赵涵道。

“再过几年,很多人会在县城居住,去下面乡镇上班,早出晚归。算算路程,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也就20公里,还没有你在舟城上班的路远呢。现在公交车还不方便,晚上7点以后车就很少。以后会不一样。”林原和道。

赵涵点点头。结婚后,她从家里到学校,将近30公里的路程,坐公车要一个多小时,也没觉得有多远。到了霍海,骑自行车20分钟的路程,就感觉象是很远。真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

接下来的几天,赵涵对已经报到上班的引进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走访。果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外省来的教师刚开始到这里,生活上有些不习惯,这个问题不大,大家都会在交流中互相改变。房子问题也是个事。不过,要想彻底解决全县教师的住房问题,没个两三年时间根本不可能,教师们也能理解。虽然没有单元房,但是集体宿舍没有问题。小家庭弄个两间宿舍房临时过渡一下,也能马马虎虎过得去。还有两个学校承诺的条件没做到。以前答应得挺好的课时津贴、奖金都没能及时兑现。

赵涵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乡镇合并,各个乡镇对当地学校的财政拨付有些拖欠,学校也的确有些困难。这些钱,全校教师都还没拿到,当然不可能只给新引进的教师单独发放。这个事情如果找林原和,会很简单,只要林原和出面打个招呼就行。但赵涵不愿意为这点小事去麻烦林原和。今后的工作中会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她不可能都找林原和。再说了,以后工作变动了,没有了现在的条件,那工作该怎么办?

她让那两个校长分别带她找到了当地的乡镇负责人。没想到,一说明来意,那几位乡镇领导当即表态,欠下的马上就拨付,以后也会保证不再拖欠。而且他们很热情,非要请赵涵吃饭。赵涵也只得勉为其难地接受了邀请。两个不同乡镇的领导表现得如出一辄。

“赵局长,还是你出马管用,我上门找了好几回,没一次能彻底解决的。去一次,要一点。后来领导都躲着我了,请他们吃饭都不来。”事情解决后,一名校长对赵涵道。

“主要是钱不多,乡镇也不好意思多拖。早晚要给的,我们态度诚恳一点,他们也就来个顺水推舟。”赵涵解释道。

“是,是。”校长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毫不以为然。要不是林县长是你爱人,这事能那么顺利?就是王局长出面,对方也得拿捏一下。

照理说,夫妻俩关系不好,有第三者插足的,这类的八卦消息一般传得比较快。类似林原和、赵涵两口子特别恩爱的消息一般不太会传很远。但前段时间计雅君的到来在县里惹出很多八卦新闻,林原和也是当事人之一,所以后来两口子特别恩爱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尤其对那些机关和乡镇干部来讲,这属于绝对重大必须掌握的消息。

赵涵心中也有点失落。本以为这次要好好磨磨嘴皮子,没想到事情那么顺利。她明白,这是她身上林原和的标记太明显了。与其说是这些人想巴结她,倒不如说是他们不想得罪林原和。

回到家后,她把事情原原本本跟林原和说了。讲得很详细,甚至连这几位乡镇领导吃饭时的表情都讲了一下。林原和听了之后,对赵涵道:“事情能解决就行。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用多想。”

“我这算不算打着你的幌子在外……”赵涵本想说招摇撞骗的,可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词汇,只能说了半句。

“呵呵……”林原和笑了起来,道:“你这是正常工作,怎么扯到那上面去了?别担心,这些乡镇干部都是人精,真要他们干点为难的事,还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推月兑呢!”

赵涵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失落感。或者是一种矛盾心理——既想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又不想失去身上林原和的光环。

接下来的几天,林原和去乡镇考察的时候,只在三个乡镇吃了饭。上次请赵涵吃饭的那两个乡镇就在其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名义夫妻最新章节 | 名义夫妻全文阅读 | 名义夫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