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爆竹声响,乾隆四十八年终于来到,见到李尘放声高吟王安石这位宋朝改革家的诗词,看着这漫天的烟火,李志也忍不住道;“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众人一同站在院子中,李志所咏之词伴随着天空中缓缓洒落的烟火,到还别有一番韵味,李尘眉头一皱道:“爹爹尚还风华正茂怎么饮下如此悲观之词?”
“哎,生的这样一个少年老成的儿子,想年轻也年轻不起来了。”李志低头看着李尘调笑道。
“爹爹,我们往年的新年的时候是怎么过的?”李尘突然转开话题道。
“怎么过的难道你不知道吗?”李志好奇的问道。
李尘小嘴嘟囔道;“小的时候的事情我是记不起来了,等我记得事情的时候爹爹便一直沉浸于科举之中每年的春节过得甚是惨淡,上年我们父子呆在那个破旧的茅草屋里,衣食住行尚还满足不了哪有心情过得春节?”
听了李尘的话,李志不由的低下头,自从李尘的母亲去世以后他们父子便一直结庐而居,每天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想起以前的生活他还真有点想要泪奔的感觉。“其实我们家以前过年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活动,想你曾爷爷在康熙朝的时候从河南迁至钱塘,而且一直我们李家便人丁单薄,想来都是一脉单传,至此还没有出过女丁,所以平时的大年初一我们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哦。这可真够可怜的。”李尘失落的道,他原本还以为可以出去拜个年挣一些压碎钱,现在呢?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了。
看着李尘失落的样子法善四人对视了一眼,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四人来到齐刷刷的站在李尘的面前。看着眼前的四人李尘一阵迷茫却见法善挥手示意,四人一起拜倒在地口中高声喊道;“弟子法善、法成、**、法宪给太师太拜年了。”
李尘自己愣了一下,刚刚还想着自己给别人拜年挣些压岁钱呢?现在呢?却让法宪他们讨了先,李尘看着拜在地上的四人把手高高举起,这一下可难为了李尘,他自己出门有法宪跟着身上从没有带过银子,看着他们的样子这不是明显在要红包吗?现在的李尘可去哪里弄红包呢?这是便见一只大手伸了过来,在四人的手掌里不大不小的放了些银两。
“好了,你们就不要为难江流了,你们也知道他这小子身上从来不带银子,你们的红包我给了。”
“写先生,法善、法成、**、法宪再次给李先生拜年了。”四人手里拿到银子也不看多少直接揣在怀里,四人一转身有向着李志伸起了双手。
“你们这群小子。我的那一份也少不了的你们的。我请你们过来的时候变早有准备。”说着便又从怀里掏出相同大小的银两放在四人的手中。
“呵呵,既然先生这么爽快,那我们也不能藏着掖着。”法善结果银子起身**的笑道。
“嗯,我知道了,明天还要出银子是吧?”李尘看着众人没好气的道。
“呵呵,公子冰雪聪明,自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嗯,知道,睡觉去,这真是流年不利,大过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钱。”李尘一边抱怨一边向李志施礼。等到中人回过神来的时候边听‘啪‘的一声李尘已经开始关门准备睡觉了。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大清早的李尘便开始起床穿黑色那个李志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新衣裳开始早在沈府便开始的各种锻炼,但是在大年初一按照以往钱塘县旧的惯例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所以李尘在刚开始锻炼没多久的时间便开始陆陆续续的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响,这也惊醒了昨晚睡觉较晚的李志众人。众人开火下锅煮了昨日的饺子一起吃过之后,天也渐渐的明了起来。
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这些暂且不提单说大年初一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有了青帮第六代自己的身份李尘却没有了享受压岁钱的权利,非但如此李尘现在的怀中还揣着李志昨天放在枕头下边的压岁钱,以应付今天可能会来的各种突发事件。事情也不出昨日李尘的预料,今天青帮的在钱塘分部的帮中一大早便在佛生的带领下过来给李尘拜年,欠前前后后的十几日可是让李尘好好的心疼了一把,虽然现在李家并不缺什么银两,但是自从李尘开到清朝之后还是没像大年初一这样花钱如此厉害的时候,虽然没人给红包银两不多,但是仍然架不住人多,单单是青帮的一行人下来李尘便已经撒出去了几十两银子。送走了青帮各位的时候天色已经近午,这个时候张玲又带着素秋前来拜年惹得李尘又是一阵肉痛,好在张玲每个月送来沈府的银两还算不少这也令李尘心里颇为平衡一些。
中午的饭,张玲和素秋是留在沈府的吃的,亲自下厨的自然是这个现在已经名满钱塘的大厨有间酒楼的掌厨张大师傅,自从花费了近两个月传授张玲厨艺之后,张玲现在已经深得各大菜系的招牌菜做法,只要你来有间酒楼,只要你能叫上名来的全国名菜,有间酒楼就绝对保证你满意,示意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有间酒楼的名声已经响彻整个钱塘,成为全钱塘妇孺皆知的一个的名酒楼。
在李家张玲除了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的同时自然还要少不了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的习俗屠苏酒,相传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但也有人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由于屠苏酒的特殊功效,屠苏酒变成了元日全家饮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饮料’,以祛不正之气。宋朝文学家苏辙也在《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饭后送走了张玲素秋,李尘也要忙活自己的事情了,俗话说;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擂大鼓,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蒙香斗,三十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街上走。现在的李尘也要上街好好的转上一转,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没有。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