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 第一百二十六章 过桥米线

作者 : 龙城十二

更新时间:2012-08-17

清道光八年(1828年),地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上联是“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下联是“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月兑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这一幅幅对联,看的沐风如痴如醉,可时间不多,只能走马观花似的瞻仰一番,游完滇池已到中午,不用说当然是到莲花池吃一碗过桥米线,沐风虽然是地南人,可过桥米线是春城特产,沐风自己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传说中被无数老饕奉为圣品的春城名吃,沐风垂涎已久。

吃过桥米线当属坐落在莲花池的过桥都为最正宗,这是一家以专门制作过桥米线闻名的饭店,所在的地方莲花池同样闻名,这家饭店这时候属于国营饭店,肩负着一些招待外宾的职责,沐风到的时候,这里差不多已是人满为患。

莲花池位于春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下,池侧有水口,水满时流入盘龙江。据史料记载:莲花池源于唐代,到了明朝初年就是“滇阳六景”之一,有“龙池跃金”的美誉。传说池里有五个龙眼,百年来一直是清泉涌流。

这里曾有陈圆圆的梳妆台、永历帝陵等历史遗迹,更因与历史名人吴三桂、陈圆圆有重要关联,莲花池成为春城自然风景与人文地理的“双料胜地”。据史料记载吴三桂选中它,兴建“安阜园”,专为宠妃陈圆圆住宅。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奇花异卉、书画奇珍应有尽有。吴三桂还令人修筑栈道,由五华山直通莲花池,供其往来于美人与政务之间。

更为特殊的是,明朝末代皇帝永历被吴三桂率兵杀到缅甸,从缅甸带回后就用弓弦绞死在这里,从九五之尊到一缕亡魂,让人不免嘘嘘。

由于人多,还得等一会,沐风也不急,和李娴在这院子里转了起来,这个地方沐风在后世来过两次,故地重游,免不了对比一番,第一次来的时候是2000年左右,莲花池附近已是春城有名的城中村,哪还有一棵绿树,就只有一个过桥都孤零零的矗立在钢筋水泥之间,莲花池中也被淤泥淤积,变成一潭绿油油的死水,散发出阵阵恶臭,和滇阳六景一点都搭不上边。

后一次是2009年,这时候春城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莲花池附近的城中村被全部拆除,莲花池也成为一座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重新焕发了生机,按照地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思路,重现明代胜景,通过具体的景点来加以体现,所以莲花池以江南园林风格为主的基础上,由北向南将构造安阜园门、玉石玲珑、翠海妆楼、龙池跃鱼、莲池沉香、高山桃林、永历遗冢、长桥波飞、荷月黄昏、盛世花潮的“莲花十景”。

这个时候沐风一对比,和现在的莲花池相比,2000年的那个印象糟糕透顶,2009年那次多了些热闹,只有现在才是那么自然,自然的树,自然的景,自然的人,当失去了要重新找回时,总是会缺少了原本的那份韵味,这份韵味才是古迹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池边杨柳,李娴看到沐风沉思“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没什么,我只是在想,这地方还能保持这个本色多久”沐风注意到,刚才进入过桥都的时候,周围已经出现了不少建设民房的工地,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们的攀比之心,还有周围几所高校学生的租房需要,不用多久,莲花池周围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楼,莲花池就将彻底走向灭亡。

李娴没有沐风想的那么多,她此刻就想着时间过的稍微慢一点,这样她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沐风在一起。

过了二十多分钟,总算轮到沐风他们,两人各点了一份十二元的套餐,一碗米线,这个价钱已经算是高的离谱,可后世地南的过桥米线有的能卖到上万元一碗,不得不说,这吃的就是名气。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上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

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

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女敕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

米线吃完,虽然已是冬日,可沐风还是出了一身毛毛汗,主要是鸡汤的味道过于鲜美,这时候甚少有洋鸡,多用郊区农民放养的土鸡,那个味道少了些腥膻多了些甘甜,再加上两人点的是腰花,牛肚套餐,就着米线汤头涮一涮,那个滋味,让人口齿留香。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顶戴最新章节 | 顶戴全文阅读 | 顶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