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闷墩儿
九十年代初人们的业余生活是比较单纯的,那年头虽然也时兴麻将、扑克、幺地人(长牌),但除了逢年过节、嫁娶大寿一般很少玩,毕竟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尽管普遍一天比一天红火,实际上闲钱也都是不多的;那年头也没什么夜生活可言,入夜后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视连续剧,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就是电视剧的人物和情节,像《射雕英雄传》、《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等经典之作都是大家每天最大的谈资,但是那时候电视还属于奢侈品,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甚至稍微偏远点的地方一个村也没有一台,二毛家所在的观音村,当时也仅仅只有四五台,当然他家是没有的,其中最高级的是闷墩儿家的29英寸的熊猫电视,还是黑白的。
观音村属于两路镇,因为村旁边有一个观音崖因此而得名,当时的两路镇还属于江北县,江北县因为江北国际机场的关系一直都是很牛的,两路镇就在江北机场旁边打车都不跳字的,相对镇级地方来说也是很牛的,观音村紧挨着两路镇走路都不带喘气的,而且还通公路,相对村级地方来说自然也是很牛的。
墩儿家在公路边上,公路旁边有一个小土坡,观音村村落就在山坡下,离闷墩儿家有五分钟的路;闷墩儿本名李杰,与二毛同年,黑黑胖胖的有些憨态,他还有个比他大十岁的哥哥李涛,因为年龄相差太大所以与王二毛不熟。
闷墩儿家是典型的先富起来的那一批,闷墩儿爸李树海脑子灵活胆子又大,八十年代中期就贷款在他家门前搞了个预制场;那个时候不仅农村的红砖房就是城镇里的房子也不是钢筋混泥土的,都是红砖砌体预制板封盖的,当时整个大的环境都是百废待兴,人们心里□□时候投机倒把的阴影也还尚在,有市场没竞争所以生意特别好做,李树海作为吃螃蟹的先驱者自然赚得钵盈盘满,那二十九英寸的熊猫电视就是最好的标志。
再说观音村虽然有四五台电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况且当时也没有闭路线,能接收的一共就只有四个频道:中央一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众所周知,当时电视台接收全靠买电视配送的天线,天线大都靠木桩或者竹子支撑**在户外,因此就这四个频道还未见得天天能接收完,还得地势,看天气,看风向风速,常常看着看着就满屏的雪花,电视还“呼呼”的作响。
李四:“现在怎么样了?”
张三:“花着呢,你往刚刚那方向在转转试试。”
李四:“转了,现在呢?”
张三:“好些了,还是有点花。”
李四:“我又伸了些了,怎么样?”
张三:“差不多,还不是那样,算了别搞了,将就看吧,广告就快完了,再搞就开始了。”……
一个人在家盯着电视,一个人在外面搞天线,那些年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观音村在山坡下,地势不好,电视接收信号极差,再加上夏天家里热,所以一到了晚上即使家里有电视的村民也跟着别人一样自备凳子蒲扇,来到门墩儿家的预制场看电视,顺带乘凉,实在两全其美。
因为这个关系,闷墩儿在每天太阳落土的时候不得不干相同的一件事,在预制场的空地上洒水退凉,否则被暴晒了一天的水泥地的地气是没人受得了的,不过闷墩儿对每天多出来的这件事一点也不抱怨,相反还甘之如饴的干得很起劲儿;闷墩儿觉得村里的叔伯阿姨、爷爷女乃女乃们都到自己家来看电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并且还有些小小的骄傲,最重要的是大人们看电视的时候就不会管小孩子了,自己就可以和王二毛,猫千翻(千翻:重庆方言,调皮捣蛋的意思),丢丢妹,晓花姐姐等等小朋友们一起痛痛快快的玩了。
不得不说闷墩儿是个实诚善良的孩子,但是往往老实的孩子都是被欺负的对象,在心里面闷墩儿是不喜欢和猫千翻一起玩儿的,因为欺负闷墩儿最多的就是猫千翻,而且每次都把他欺负得够惨,二毛和丢丢妹也常常作弄闷墩儿,但是不会像猫千翻一样过分。
比如,三个人突然决定玩跳绳,但是身上又没带,于是猜黑白决定谁回家拿,二毛和丢丢妹就偷偷商量出相同的手面,跑路的总是闷墩儿;比如,玩□□抓小偷,二毛和丢丢妹当小偷藏好了让闷墩儿来抓,闷墩儿怎么找也找不到人,却原来两个人早就商量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