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风云 210 二级监督(下)

作者 : 孤舟六百

见杨涟言语中似有威胁之意,其中一人说:“卑职不知道,不过估计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请大人搭救.”

杨涟说:“以前内卫出了你们这样的事是要活埋的,皇上重视经济审察制度胜过重视科举制度,他说过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制度,只要愿意可以选出很多人出来做官,出现一点小问题还能够弥补‰记住本站的网址:。哈经济审察制度是避免官员变贪的制度,稍微有一点缺漏就会使整个制度变成一纸空文,所以不能出现一点错误。现在由于你们的过错使经济审察制度出现了问题,皇上不会高兴的,你们要想办法将功补过。”

这时另外一个人出列躬身说道:“杨大人之前已经说了我们现在不算犯官,那就是说杨大人暂时不会给我等定上什么罪名♀许多天我们也知道经济审察制度是皇上亲自定的,也知道我们做了错事皇上会不高兴,请杨大人想个办法搭救我等,如有所命我们绝对不敢不从。”

杨涟点头说:“皇上喜欢听真话,你们把真实的想法和过程写出来由本官带回京里,然后立即去把犯了的错误改正好,说不准皇上看在是因为制度出现漏洞这个缘由上会网开一面。”

杨涟的话里已经有暗示的意味了,这些人也不是什么愚笨之人,心领神会之下立即坐到一边去各写经过。等他们写完后杨涟看了看,发现他们都着重写的是刚刚上手业务不熟悉等原因,在后面又写了些个人体会和愿意弥补过错的决心☆涟点了点头叫人将他们写的经过收好,然后让他们尽快回去把事情重新做过。

几天后,洪承畴和侯恂也来跟杨涟汇合准备回京,从他们的脸色上可以发现他们也很不满意,军务上的事杨涟不好多问,就叫人收拾东西召集护卫准备回去≤督、巡抚、总兵等官员也知道他们要走,于是准备了送行的宴席,在告别时杨涟悄悄地告诉卢总督要他准备一下,朝廷可能会对他的建议作些询问。卢总督知道杨涟是在想自己示好,也说了些表示愿意继续增加友谊的话。

第二天一行人上路出发,这次没有顺着长城边走,而是向东进河南从开封向北回京。在河南时也顺便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政务和军务,跟陕西比起来还要差些,只不过因为移民事务既多又累人,官员还一时没空搞歪门邪道。军务方面也是兵备涣散,当兵的没有精神跟职业种田的农夫区别不大,让洪承畴和侯恂看得直皱眉。

一行人回到北京后已经是十月下旬,杨涟先是跟早几天回京的高攀龙通了下气,然后由高攀龙去监政院跟信王等说明经过,杨涟在都察院中召集人商议卢总督提出的二级监督是否可行。

话说高攀龙来到监政院跟信王和刘宗周商议后,发现这一阵遇到的事情比较多,准备直接向天启禀报要天启拿主意,谁知道信王想了想没有同意。见高攀龙不解信王说:“高大人有所不知,皇兄现在也很忙,前几天你以都察院名义呈上的奏章,皇兄看了后只叫人传话说叫我们自己商议,有了结果再通知他。现在你和杨涟带回来这么多要处理的事务,如果我们不先拿出个章程出来,恐怕皇兄也不会满意。”

刘宗周也说道:“是啊,高大人所带回来的消息说明怎么判定官员能力一事必须解决了,在皇上否定了论功行赏和论资排辈这两种方法的前提下,不好准确判定官员的能力。假如我们现在把事情往皇上那儿一推,说不准皇上会误认为我们在逼他改主意。再说现在杨涟杨大人又带回来消息说各省政务官和监督人员缺人,如果不把事情处理好就报上去确实欠妥,至少我们也要拿出个初步意见出来。”

这官员能力的判定一直是圣学院的事,圣学院一直没能解决让刘宗周很脑火,到最后只要有人提到这事上他就会不高兴。现在他居然主动提出来并还说到杨涟的事,就让高攀龙感到很奇怪。

高攀龙还在捉模刘总周的话是什么意思,信王在一边问道:“看刘大人气定神闲的样子,是不是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了?”

刘宗周微微一笑说:“下官前一阵因为一点小事去了徐大人的博学院,碰巧跟那个泰西人邓玉函交谈了一下,虽然他说的不多但也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

高攀龙问:“外国人也懂这个?他们也遇到过这类事?”

刘宗周摇头说:“我没有直接告诉他朝中之事,这毕竟是我们大明内部事务不好说出来让外人小瞧,只是问他在他们那里怎么看一个人的能力。他开始也说根据一个人的处理事务的结果和此人的学问来判定,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可以用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后来我又问他除开功绩和年龄怎么判定能力?他愣了半天居然说出了个让人想不到的答案,你们猜他说的是什么?”

信王和高攀龙同时问道:“他说什么?”

刘宗周说:“他说如果不以过去的功绩来推断现在的能力,就只有用这个人对未来的规划来预先判定能力。不过还是要涉及到一个人的学问,还要用结果来验证这个预先的规划是否合理,是否有继续推广扩大运用的必要。他这话说出来后让我很吃惊,因为我想起皇上曾经说过用过去好的成果加上现在合理的需要,来推断以后的发展方向这样的话,我在想这绝对不会是巧合,其中肯定有合理的地方才会让万里之隔的大明和泰西有惊人相似的观点。”

高攀龙说:“于是你就准备从预谋和学识这两处着手?”

刘宗周点头说:“这只是个方向,具体怎么做还没明确,但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信王点头说:“无论是学识还是预谋,都需要一个人不断学习才能具有。现在事务多而杂,不像以前那样只需要能做应制文章就好,所学太多需要的时间肯定也多,加上杨涟杨大人带回来的消息说各处都缺人,这就需要供大量的人进行培训学习的学校。再说一个人上了二十岁已经不好让其从头再来学其它的了,而要把一个小孩从小培养出来至少需要十几年,难道我们还要这样等待十几年?”

高攀龙说:“那这样吧,我们就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说出意见就是要广办学校,看皇上怎么说。”

高攀龙回来后将一路看到的听到的做了个总结,结论就是新型官员不够用需要激励制度鼓励并培训更多的人参与,老官员需要公平需要朝廷兼顾他们的感受☆涟带回来的消息除了说各处都缺有用之人外,还对各地的现在作了个悲观的描述,顺便提了下陕西总督提到的二级监督建议,说执行起来有负面影响但有一定用处看能不能择机执行。监政院几位把两人原来的呈文包括带回来的书面报告原样呈给天启,并提出广办学校的建议。

天启这几天正头疼,两个儿子满月过了好几天,但他一直没给取个好名字。一开始他使用掉包计让张春英和冯思琴两位分不清谁是谁,两人无奈之下想等儿子长一阵后自然能从长像上看出端倪来,谁知道一个月过去了两个小孩子是越长越像,这就让两个人心生不满了。现在两人都要求天启给儿子改个好名字,说不然都不好区分,天启不好太违背她们意思就决定给两个小孩取个小名。

天启的意思是既然两个长像都差不多,就等两人在其它方面表现出不同再取个相应的大名,比如说喜欢诗词书画的就取个文雅的名字,喜欢刀枪棍棒或者兵书韬略的就取个英气勃勃的名字,现在最多取个小名作个区分,反正也不需要分大小♀取小名也是有讲究的,医疗条件差小孩子不容易养活得取个贱名,比如说什么狗剩、孬娃之类的让阎王判官不好意思动手害人。

做为皇子肯定不能取得太难听,天启左思右想下取了两个瓜,张春英是四川人在大明的西边,她带的小孩就叫西瓜,冯思琴是南京人带的小孩自然就叫南瓜。天启取这两个名字看似随意还是动了番心思的,名字叫瓜就表示此人不是很聪明不需要得到阎王的嫉妒也就会平安到老,北京在北方谁取北瓜就有提前正位的嫌疑所以不考虑,东宫一般是太子之位所以也要避免取东瓜,再说世上也没有东瓜北瓜一说。

知道天启给两个儿子取了两个瓜,张春英和冯思琴都不满意,几次找到天启要他改个好听的。天启被逼无奈只得说以后取大名一定征求她们意见取个威风的名字才把两人劝得勉强满意,这天刚好接到监政院的呈文于是说要处理政务借机月兑身。

天启看了监政院的呈文后对他们提的广办学校一事表示同意,让他们作个具体规划直接执行就好,只对杨涟提的二级监督有一定的兴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天启风云最新章节 | 天启风云全文阅读 | 天启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