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问答:什么布剪不断?答案众所周知:瀑布。
现实与虚幻,如何区分?似乎,但凡不构成被认定为精神病的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算现实;其余全是虚幻,否则,你就接近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极度厌恶被认定成一个精神病?为何呢?因为在很多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精神病院的电影,挺可怕的。一个人丧失了自我意识的病态生活,在大脑健全的人看来,那是不是难以接受?特别是有一段时间上映的电视剧,几乎全是一种套路:凶恶的人通过迫害威胁到他利益的人成为一个精神病来铸造他们的成功路。
若不能将虚幻从现实生活中剪断,我是如何能够恢复我一惯以来喜欢的简单生活呢?
戴着耳机,在大街上讲着故事,自己倒是不觉得什么怪异,因为戴着耳机的自己,听不到多少音量。可是,路人会怎么看?若我见着那般的一个路人,百分百会指其是个精神病。
对于一个厌恶成为精神病的人而言,要如何的剪断虚幻对我现实生活的影响呢?
如果有一天,我是一位老师,有一个学生这样问我,我将如何的回答呢?
一个老人牵着一个小孩的手,对小孩说:“你看这海,大不大?”小孩看了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点点头说:“大”。老人接着问小孩:“你知道大海是如何形成的吗?”。小孩望着那望不到边的大海,然后用自己的小手试了试海水,又试着向水中倒了倒,然后在那儿计算着大海可以装下多少个自己,然后摇了摇了头。老人对小孩说:“你妈妈应该跟你说过积少成多的道理吧?”小孩茫然的看着老人,老人摇了摇头说:“一滴一滴的水,多了,就可以积成一碗;一碗一碗的水多了,就可以积成一池;一池一池的水多了就可以积成一条河;一条河一条河的水多了,就可以积成一个湖;一湖一湖的水多了就可以积成一片海。一片一片的海多了,连成一片,就成了面前这海洋。”
老人问小孩:“如果你不要一滴水,你会有一碗水吗?”。小孩太小,有些些反映不了。老人看了看小孩,自顾自的说:“你如果不要一滴水,你就没有一碗水;如果你不要一碗水,就没有一池水;如果你不要一池水,就没有一河水;如果你不要一河水,就没有一湖水;如果你没有一湖水,就没有一片海。如果你连一片海都没有,就永远不可能有一座海洋。”
在那像也有着海的地方,一个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头对面前的另一个小孩问:“文字学起来难不难?”小孩点了点头,说:“难”。白胡子老头听后,对小孩说:“文字原本是世间最难学的,要学好文字,在过去,至少要六十年功。”白胡子老头想起了他曾经的求学之旅,他由一个武功造诣一流的武术大家因为比不过一个学文的人,而弃武学文;他用他习武时的刻苦钻研精神,用了十年功,竟然比不过一个幼童,为此,他不顾身份的拜师学艺,甘愿舍弃他一身的武功,终生追随文字。他想起了他师门中那一群儒雅的师兄弟,忍不住悲喜起来。白胡子老头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对身旁的小孩说:“当有一天,你的身旁,处处都是文字,那么你就学成正果了。”
一个小女孩问自己的母亲:“身旁如何能够处处都是文字呢?”小女孩的母亲听了,微笑着说:“如果你看不到身旁处处都是文字,那么你能够将你身旁的事物都讲成故事,像妈妈这般,那就可以了。”
像妈妈,小女孩的妈妈,在小女孩眼中,就像个神仙;小女孩在睡觉时幻想着,某天像自己的母亲,成为一个像神仙般的女人,可以飞在山崖间令所有袭击她的人闻风丧胆。
某天,一个儒雅的男人问一个受了伤的小女孩:“你还想要放弃那些文字吗?”。小女孩有些些的反映不过来;那儒雅着的男人对小女孩说:“就是你讲的那些故事呀?”小女孩点了点头。那儒雅着的男人愣了一下,然后接受了小女孩的要求。儒雅的男人在临走的时候对小女孩说:“如果未来,你遇着了危险,那些你放弃的文字会重新回来。”小女孩看着那突然出现令她感觉陌生的男人,半晌没有反应过来;从外面走到小女孩身旁的爸爸看着小女孩的反映,大声的说:“那是你亲爸爸呀,你不知道吗?”。
虚幻与现实,要如何剪断呢?如果剪断了虚幻着的故事,生活能够简单起来吗?
走在大街上,见着一个边走路边讲故事的人,她是否像个神经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