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页

深圳,我的老板富二代 15.第十五章

作者 : 野林

第15节第十五章

现在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了。拉牛牛

按中国企业体制来分,我们属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初叫个体户,个体户这种叫法至今存在,工商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有一种叫个体经营。民营企业区别于个体户是因为有固定的营业场地,固定资产,纳税,从业人员多,关键是有主营产品。

我们的公司坐落在深圳最繁华的东门商业步行街,见证了深圳30年的成长,某种程度上至今还是深圳的一张商业名片。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步行街每天的人流量都在几十万以上。有人说,来深圳不去东门,等于去了北京没去**一样。

东门是深圳经营服装最早的集散地,有批发、零售,有大路货,也有品牌。娱乐自然完善,比如本色酒吧,陈楚生就是从这里起飞的。

我们公司严格意义是做商业地产,比如开发一栋物业,再租赁给一些经营服装的商户,主要营业收入就是租金加管理费。东门寸土寸金,巴掌大的地方也能租出去,随便摆一个小摊,一年赚个几十万轻而易举。郑世乾的父亲郑伟雄,早年是个木匠,家里四兄弟,他老大。读书不多,胆子大。深圳刚改革开放就来了,开了一家士多店,卖一些烟酒。郑伟雄一共生育二子三女,老大就是我的老板郑世乾。

士多店的收入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家里的开销的。此时假货开始出现,作为潮州人的郑伟雄怎能放弃这样一个商机,于是士多店里卖的烟酒,大多以假乱真。来士多店买东西的,除了来深圳旅游的,就是一些小打工人,买了也就买了,几年过去,没见到一个真正上门找麻烦的人。

郑伟雄四弟郑伟翅,身高一米八,交游广阔,身边有小弟上百人,几经折腾,开了一家夜总会,日进斗金。当年的罗湖,不认识他的人不多。大弟郑伟鹰,二弟郑伟展还在潮州老家耕作,听说四弟发财了,就相跟着都进了城,靠在老四的门下,做些小营生。

此时我的老板已经开始出落得人模人样,他是老郑家的第一个长孙,地位非同小可。还有个关键就是老郑家除了老大生了两个儿子,其他兄弟却是一顺溜的女儿。

郑世乾经常去四叔的夜总会玩,当时人还没长开,嘴角连绒毛都没得一根。在四叔的夜总会认识了一个放碟的,叫陈聪,陈聪这个人门路很广,认得很多香港水客,经常搞来一些带颜色的碟片。

郑世乾就央求陈聪,也要进些货来卖。陈聪带他认识了几个人,之后在士多店里,他们家的碟片是公开卖。

东门很早以前很旧很丑陋,但由于人流特别高,政府就要整治开发,老四郑伟翅看准机会,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栋楼,开始了物业经营。

这个时候老大郑伟雄也小有积蓄了,在东门的九龙城买了十几个铺位,靠租金生活。这个时候的日历还刚好翻到1993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收藏此书

加入书签

深圳,我的老板富二代最新章节 | 深圳,我的老板富二代全文阅读 | 深圳,我的老板富二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