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交货(下)
郑家营子距离大沽河入海口大约有四五里的样子。在这个时代,郑家营子已经是胶州比较大的村子了。虽说建村只有五六十年,但这些年来,村子里的人丁很旺,现在已经是有几十户,五六百人的大庄子了。
崇祯五年的正月十五这天,村里的人们还是和平时一样,为了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各自忙碌着,没有人想着去过什么节日。
没有人注意村子东边的大沽河上跟往常有什么不同。这里一大早就停了十几艘渔船,每艘上都装满了货物,盖得很严实,而且每艘船上面还有三四个人在看守着。这些船就是孔明用来运盐的船了。也许有人会问,这郑家营子离胶州还有二十里左右远,为何船却在这儿停下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离河的入海口比较近,河面上没有结冰而以。
孔明、李二虎和李老头带着四个从刘家岛找来的渔民,就在郑家营子一里外的河边下船上了岸。几个人没做任何停留,匆匆的往胶州城赶去。
“孔公子,我怎么感觉自己这一身打扮有些不伦不类的,你看我这个样子,多别扭呀,哪有一点像盐商的样子。等下见了那钱许多的人,可别露出了什么马脚,坏了你的事才好。”下船走了几里路后,李老头还是没法把自己的心给稳下来,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
“李老伯,您不用紧张,等下您就按咱们昨天晚上商量好的办,他们又没见过您,怎么会知道你是冒充的。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和这四位大哥跟着您吗,有我们在呢。”
“孔公子,他们不会把我们几个扣下作人质吧,这贩私盐的可都狠着呢。”
“不会的,他们要是把咱们扣起来,那下次他们再想要这精盐的时候上哪儿找去呀?他们也不敢,您再看看我给你找的这几位大哥,看看他们的样子,一个个看上去凶神恶煞似的。和那些有钱人家的保镖还是很像的。这可是我专门给你挑的人呢,再加上他们手里都还拿着刀呢。”孔明想想觉得有些可笑,为了让这李老头冒充是盐商,孔明可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像这四个‘跟班’,就是刻意在那干活的三十个人里面选出来的,一个个五大三粗胡子拉茬的,另外孔明还专门找了几把砍刀给他们佩在身上。
“几位大哥辛苦了,等下到了胶州,几位大哥给小弟撑撑门面,不会要你们打架的,你们只要跟着李老伯,在他身后站着就行,等我们收了银子,你们就可以回村里去了,等晚上我回去后,我再给每位大哥二两银子的辛苦费。”
“这怎么敢当啊,孔公子不用再给我们银子了,只要以后再有了活还找我们去干就行,这十天下来,我们兄弟每人都领了将近一两银子的工钱呢,我们打鱼一个月也赚不到这么多钱,还要冒很大的风险。”一大汉听孔明说回去还要再给银子,急忙推辞。这个时代的人心思很单纯,虽说穷得吃不上饭,可是为人都很实在,觉得来胶州跑一趟只是一个小忙,又不用干活,是不应该收钱的。
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真是一点不假。当初孔明决定每人每天给五十文的工钱,只是想吸引刘家岛的村民来帮他熬盐,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但这就是这高得离谱的工钱却让刘家岛的村民很开心,他们从来没拿过这么高的工钱,那些地主奸商是从来尊重他们的,把他们当做牛马,只给少量的工钱。所以在他们心里,孔明比那些地主奸商好很多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孔明的形像变得很高大。
“这都是几位大哥应该拿的。”孔明明白自己做的是杀头的买卖,想要堵住别人的嘴,除了会做人以外,还要给人实实在在的好处。“小弟以后再有活一定还找咱刘家岛的各位大哥来干,还望到时候各位大哥肯帮小弟的忙才好。”
“孔公子你给我们开这么高的工钱,要是再有什么活,你只要开口说一声,咱们还来给你干。”
“那我可要谢谢咱刘家岛的各位哥哥了。嗯,这样吧,回去以后,我算算看这回能赚多少钱,看能不能再给大伙再回些钱。就算我先预付给各位的工钱。”
半个时辰后,几人来到了胶州城的南门——镇海门。照例交了些酒钱给守门的差役。
进了城,孔明把李老头和四名扮作打手的人安排在一家叫‘悦来’的客栈里以后,和李二虎上街去找李大虎去了。
胶州城是一个很小的城,直径也就一里左右,没几条街道。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就找到了李大虎他们。这次钱许多派来收货的人有一个却是孔明的老相识,他就是‘兴隆货栈’的伙计孔三麻子。另外还有七八个人,五辆牛车。
“孔三爷,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掌柜,这批盐就是他老人家给咱们生产的。”孔明带着李大虎和孔三麻子进了客栈,来到了李老头的房间,给双方介绍起来。“这位是‘兴隆货栈’钱掌柜的派来交易的代表孔三爷。”
“原来孔三爷就是李某这批货的买家啊,幸会,幸会。”
“幸会,李掌柜的,小的小孔三,是我们钱掌柜的派来交易的,我可不是什么三爷,您叫我三麻子就行。”
“那怎么好,孔三爷可不是李某的伙计,李某怎么好这么称呼您呢。”
“那李掌柜的您想怎么叫都行,谁叫您是我们的财神爷啊,我们还指望着你的盐货给我们东家挣大钱呢。这五十担盐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跟您要的货会越来越多,李掌柜的您可要备下充足的盐货,免得到时候给我们供不上。”
“这盐货,我可是多的是,只要你们出得起银子,我老李当然乐得多卖些,只是这东西价钱可不便宜呀,你们想要大批的盐,可得准备好银子才是啊。”
“李掌柜的这话可怎么说的,还怕我们出不起银子吗?我们东家可是衍圣公府,那是多大的产业,在咱们山东,除了几位王爷外,就数我们公爷的家业大了,您就有再多的盐,我们也买得起。”
“这可不见得,衍圣公府虽说很有钱,但在我们这些盐商眼里也不过如此,充其量只是身份比我们这些商人高贵些罢了。就拿这一批盐吧,总共虽然只有五十担,也不是多大宗的货,可每担的价钱是纹银子二十两,五十担就是一千两。不知道下次你们准备再要多少担?”
“每担二十两?上次那批货,我们在老家收货也才不过二十一两银子一担,这减去运费和中间他们赚取的利润,成本怎么着也不可能超过十五两银子,李掌柜,你这不是宰人吗?”
“是,上次这位孔公子确实是以每担十五两银子买了我二十担的盐,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呀。你也知道,现在这登州的兵灾是越闹越厉害,这胶州虽说离那里也有些距离,但是也受了影响。
“兵灾怎么会影响这盐价呢?您这不是说笑吗。”
“我可不是跟你说笑,自从登州孔有德作乱以来,这胶州的米价也跟着越涨越高了,以前一两银子就能买一石米,现在要将近二两才行。那些给我干活的工人,我是要管他们吃饭的。也就因为我能让他们吃的饱肚子,所以他们才能给我做出这么纯的盐货来。现在这米价涨了,我的成本也就增加了,你说我这盐的售价是不是也得往上提一提,要不然我喝西北风啊?”
“那也不能涨这么快吧,这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每担盐就涨了五两银子,这我回去也不好跟我们掌柜的交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