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谱 9.50、当年皮条客

作者 : 杨山林

第9节50、当年皮条客

50、当年皮条客

钱知县对陈知府的反常行为,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浪客中文网他怎知这陈知府就是当年贾涉的好友陈履常,也是为贾涉、胡氏牵线搭桥的皮条客。

当年,贾涉的夫人史氏暗中将贾涉二女乃胡氏绑架到府中,当丫鬟虐待,身为捕头的陈履常奉命化装劫匪又深夜将胡氏抢回。胡氏恨贾涉欺骗,路途上在密林中悄悄出走。陈履常寻找不到,只得回去向贾涉复命,贾涉牵挂胡氏月复中婴儿,派多人暗寻,仍然没有音信。因战乱不断,皇上诏令加强边防,令各州县抽调干员到边防修筑城墙。说的是抽调人才,实际上是让带民工去出苦力。贾涉觉得在高邮待下去难有发展,便和陈履常商量着毛遂自荐,当了高邮的民工带班。贾涉有心从此役求得进身之阶,自然管理严格,十分用心,不仅工期提前,而且质量也使验收的大员们非常满意。当时的荆湖制置使赵方见他文武全才,勤于公事,便上奏朝廷,提升他为真州通判,不久又升任大理司直、知盱眙军。

贾涉得到升迁,雄心大振,遂一门心思谋划前程,便将胡氏丢在了一边。

当时金、蒙、宋三足鼎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各地盗贼蜂起,江湖上诸多豪杰、袅雄纷纷揭竿而起。潍州北海人李全、定远季先、石硅等当地豪雄,皆趁乱起事,招集兵马,独霸一方。

贾涉看准时机,献招抚策道:“涉以为国家者,当化强贼为我用,不可失英雄为国患。”建议“括淮甸闲田,仿前朝韩琦河北义勇之法,募为民兵,给田而薄征之,择土豪统帅。”当时皇上正为外忧内患昼夜难眠,得此良策,岂有不采用之理?当即下诏褒奖,并令他负责当地招抚事宜。贾涉接旨,便与知州应纯之一道,将李全、季先、石硅等豪雄一一招抚,各许官职,号为忠义军,分二路与金兵作战,很快便收复了金兵掠去的城池。贾涉立了此功,很快便代替了死去的应纯之的位置全知楚州,且节制京东忠义军。

金太子守绪又带兵南侵,遣将完颜讹可等复围枣阳,分攻唐、邓;另由金左都监纥石烈牙吾答及驸马阿海,围攻安丰军,及滁、濠、光诸州。又分兵数路,一攻黄州的麻城,一攻和州的石碛,一攻滁州的全椒、来安,及扬州的长、真州的**。江淮制置使李珏,命池州都统制武师道,忠义军都统陈孝忠往援,皆畏金人声势,逗留不前。贾涉令季先赴滁、濠,李全断敌归路,并定赏格:能杀金太子,赏节度使;能杀亲王,赏承宣使;能杀驸马,赏观察使。李全奉檄趋涡口,与金将纥石烈牙吾答等连战化湖陂,杀金将数人,得敌金牌。金人乃解诸州围,尽行北去。李全追至曹家庄,复斩杀数百人,乃还军献俘,并缴上所获的金牌。贾涉因退敌有功,官职提升为淮东制置使,节制京东、河北军马;李全也在贾涉的推荐下,授以广州观察使之职;石硅、季先等均以战功得官。

贾涉从一从八品县级小官,一跳数级,成为正三品制帅,相当于后世的副处级县公安局长一跃为正部级大军区司令员,官场上自然瞩目。“林高于稍,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浪必湍之”,“出头椽子先沤烂”,这是官场窝里斗定律,你不服不行!

中国人的“窝里斗”是自古有名的。比如,在没有出现“皇帝”之前,大家是乱打一气。等到出现了“皇帝”,大家都是争着抢着去夺那个宝座;夺下宝座以后,“皇帝”又会拿自己的臣子开刀,以免他们“犯上作乱”又夺了自己的“江山”。即便是“江山”坐稳了,“窝里斗”依然是照样猖獗。大家看“皇帝”是没法当了,就会互相攻击,博得“皇帝”的欢心,以便自己的官职地位在别人上边。

有人把国人的窝里斗比喻为螃蟹在篓,真是再恰当不过。

篓里有一只螃蟹,你必须盖紧篓口,不然,它就会顺着粗糙的内壁爬出去。但如果竹篓里有两只以上螃蟹时,你就不必管它了。一只螃蟹往上爬,其他的螃蟹就会死命地把它拉下来,其结果是没有一只可以逃得出去。

贾涉招抚民间武力,成立忠义军,连打胜仗,升任淮东制置使,节制京东、河北军马,知扬州兼主管淮东安抚公事的崔与之感到削弱了自己权力,首先上奏朝庭:“山东新附,置之内地,如抱虎枕蛟,急须处置;自古召外兵以集事,事成与否,皆有后忧”,对贾涉毫不留情地上了一剂烂药。

中书一把、宰相史弥远心有灵犀一点通,立即采取措施,制定了忠义军分屯制度,令贾涉分散忠义人势力,增加正规军的人数,强力维持官方的主控权。贾涉根据史弥远指示,“分石珪、季先、夏全为两屯,李全军为五砦,并整顿淘汰三万多人”;同时“利用忠义人彼此互不相属,各自**,对经济资源的依赖等弱点,分批派遣忠义军去解除滁州与濠州之围,而由正规军随行督视”。忠义军统领季先死后,中书派遣统制陈选至涟水,统领其军,引起季先部下哥们公开抗拒。他们不服从朝廷派遣的上司,暗中迎接老哥们石珪到盱眙,奉为统帅。贾涉无法直接统领该部,只得将石珪的部众拆散,由季先的部将分别统率。此分化计谋仍被对方识破,拒不执行。贾涉不得已,只得忽悠李全来对付石珪。李全趁机占有季先原有的三千军额,收容余众,并命他的部将刘全分千兵驻于扬州,将其势力扩至江北;进而建造船只,向南发展,表面上配合中书府分化忠义军的政策,实际上趁机排斥异已,大肆扩张自己实力。

荆鄂都统制许国奉祠在家,两眼早就盯上了贾涉的职位,看到李全势力坐大,趁机上奏道:“李全奸谋甚深,反状已著,非有豪杰不能消弭”,直言贾涉没有好好全面贯彻中书指示,没有工作能力,让李全的忠义军坐大,威胁了国家安全。

“利用分化挑拨的手段,让忠义军之间互相冲突,以便从中掌控”,本是史弥远的既定方针,如今见李全排挤了群雄,一枝独秀,威胁更大,当然不说是自己政策错误,反借许国之口,将责任一古脑儿加在了贾涉身上,令贾涉对李全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削弱其越来越大的势力。

上司指示,贾涉不敢不遵。为了强化楚州战力,及官方在前线的主导性,贾涉将原驻屯于镇江的八千正规军移至楚州城中;另分帐前忠义人万人,由官军将领统帅屯于城西;并遣五千官军屯于淮阴;同时,大肆削减李全的忠义军粮饷。

李全锐头蜂目,箭法高超,用丝线拴一铜钱,挂于百步之外,能箭射落地,百发百中;且一杆铁枪重三十六斤,舞起来水波不进,人送外号“李铁枪”。更有妻杨妙真,原是著名农民义军“红袄军”领袖,人号四娘子,手使双刀,武艺不在李全之下。如此枭雄夫妻,岂是受气包子?

朝廷的分化抑制政策反惹恼了李全和杨妙真,助长了他夫妇二人的割据野心。李全以胶西地处南北商业、交通的冲要之地,让兄李福守据,自行收税。同时,他见青州**辖境内六盐场利厚,提出分其一半。**不同意,李全大怒,扬言要提兵取**首级。**向贾涉申诉,李全伏兵邀击,于是**向蒙古请附。贾涉以此责李全,李全干脆以**叛宋为借口,率兵急攻**,**弃地而逃,李全遂占领青州,使青州成为李全又一据点。随后,李全又以收买军校的手段,趁宋朝调动官员,丘寿迈初摄帅事,吞并了原来由贾涉掌握的帐前忠义军。

贾涉利用**以牵涉李全,反被李全抓住时机灭了**,大肆扩张。如此一来,不但贾涉与李全的隔阂已深,李全的势力也发展到了远非贾涉所能控制的态势。

贾涉遵照史弥远的指示,千方百计抑制李全,李全的势力日益壮大,丞相史弥远却为稳定时局,维系朝廷与忠义军的关系,改变政策,以李全平叛**有功为由,厚赏李全,并升职为保宁节度使,几乎和贾涉平级。

第一条上司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上司有错误,请看第一条。这是中国官场颠扑不破的真理:

上司永远是对的。你的学识高于上司,就会与上司为敌。上司需要的是维护权威,他指令和要求的事情,你不办,说明你目无上司,上司的权威也就无法落实,这就有损于上司的形象,上司不恨死你才怪呢。你是一个下属的角色,在上司失误的时候,他不拿你当这个出气筒谁当?你不做那个替罪羊谁来做?

一个人有没有本事,要让上司去说。因为,说到底本事是上司给的,上司让你有你才能有,上司不让你有,你本事越大越倒霉。

在官场上,小本领可以拿到上司面前去炫耀,比如“枚好量大”、“荤笑话很多”之类,工作能力强之类,尤其是“有思想,有独到见解”之类大本领则应该藏起来,而且是藏得越深越好。后世一个为县政协委员的县府办公室副主任在政协会议上当着一把手的面口若悬河,提议献策,表现自己的思想见解,不是立马被一把手以“骄傲”为由一撸到底吗?

这些都是官场秘诀,钻研透彻才能把官当好。贾涉没有学好,一心一意“表现自己”,最终落了个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他却认识不到,小蛤蟆垫桌腿,气鼓气胀,忧愤成疾,病倒在了床上。待他得旨调离,已经病入膏肓,在卸任南归途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贾涉途中咽气时,只有陈履常在他身边。临死之时,他拉着陈履常的手,满眼含泪说道:“履常,我官做到这一级,虽死无憾,只有一事放心不下。当年胡氏离开之时,已怀孕三个多月,我请妙玉算过,是一男儿。此儿若在,今年该已十岁零六个多月,不知现在何处,是否健在,是否入学?我贾家一门单传,到我这代方有二子,想不到又丢失一个。难道我贾家就真的情受不住两条根吗?不找到他,我实在难以瞑目!”说着泪如雨下。

陈履常跟贾涉多年,祸福与共,见贾涉落泪,不由得也湿了眼眶,颤声说道:“大哥,你放宽心。只要我在,哪怕倾家荡产,我也要找遍下,找到他们母子。找到他们,我把他们当亲嫂嫂、亲儿子看待,有我吃的,就有他们喝的;我权多大,就要把孩子提升多高。你尽管放心!”

贾涉说,“你史氏嫂子不贤,你要对她多加劝导,让她善待胡氏母子。”

“史氏嫂子虽说性情不好,但大理还是明白的,如今牵扯祖宗香火,她断没有再胡闹之理。她若真的仍如以前短视,我就为孩子另建宅院,另立门户!”

陈履常大包大揽,贾涉这才面露笑容,从怀中掏出一个玉锁,递到陈履常手中,说道:“这是我那次出差请名匠为孩子雕刻的,上面镌有我为孩子取的大名。我家三代为官,最大的官就算是我了。我为她取名‘似道’,希望他做到相当或超过道一级的官职,成为我贾家前无故人的有用之人,为我贾家光耀门楣,我方死而无憾!”说罢,方才紧紧抓着陈履常的双手闭上了眼睛。

陈履常与贾涉本是同乡,又一起供职,其友情自是非同一般。并且同赴前线多年,在内外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战场、官场相互照应。贾涉立功,陈履常有份,贾涉升迁,陈履常亦升迁。他从一个军中小卒升至如今的一府最高长官,自然是与贾涉的培养提拔分不开的。

陈履常与贾涉是标准的“一起扛过枪,一起吃过糠,一起打过仗,一起嫖过娼”的铁哥们,当然对贾涉忠心不二。他办完贾涉丧事,到嘉兴上任之后,便四处委托同僚好友,查找胡氏下落。

陈履常寻找胡氏母子,一晃多年,毫无收获。

那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胡氏竟然在自己辖区之内,并且找上门来。

那,胡氏为儿子申冤告状来到府衙,抓起鼓槌对着衙门前的堂鼓就是一阵猛擂,被衙役带上大堂。虽说胡氏多年苦难煎熬,已今非昔比,成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黑瘦枯干的老太婆,但作为贾涉的铁哥们、当年的皮条客,到贾涉住处像出入自己家一样,经常让胡氏做吃做穿的陈履常来说,仍然是一眼便认了出来。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好叔叔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流氓谱最新章节 | 流氓谱全文阅读 | 流氓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