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 第八卷 第三十七节 困兽犹斗 中

作者 : 大肥羊

间,为了尽快解决与法国的战争,法德两国进行了一战,争夺战略要地色当。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尤其是将数以万计的火炮倾仓集中到了这一战线。

狭小的色当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火炮阵地。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作战一开始,德军就凭借其火炮优势,大发“炮神”之威,首次火力突击,就以10万发小时的速度,将200万发炮弹暴雨般倾泻在了法军炮兵阵地。仅为攻占法军杜奥蒙炮台,德军就发射了12万发炮弹。这铺天盖地的炮火使法军遭受了沉重打击。

待德军首轮攻击结束后,法军利用剩余力量,对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重兵集结地域进行了报复性还击,摧毁了德军的部分火炮阵地。但是,还击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除了色当通往巴勒杜克城的一条劣质土质公路外,其他通向后方的道路全被德军切断了,弹药根本无法及时补充。

法军不得不一发炮弹一发炮弹地节约着使用,这使本来就已陷入被动的法军处境更加严峻。倘若德军此时发起进攻,那法军只有束手就擒了。庆幸的是,德军对此全然不知。双方陷入了僵持。

就在法军一筹莫展的时候,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这天,法军仍在如数家珍般地用炮弹向德军阵地作着不痛不痒的还击。一名炮手不知是添错了药量还是装错了标尺,将一发炮弹不歪不斜正打到德军地炮弹补给所。恰好击中了炮弹库。

这引发了一战中最大规模的爆炸。震天动地地轰鸣声沉寂后,德军的弹药储备化为了灰烬。储存弹药的地方只留下一片焦土。瞬间,德军阵地上的一尊尊火炮变成了一堆堆废铁。

法军得到情报后,抓住有利战机,对德军阵地的火炮进行了“点射式”打击。德军火炮成了法军的固定靶标,全部被摧毁。色当战役德军最终惨败,那枚歪打正着的炮弹确实功不可没。

之后,得到了补充地法军开始发动反攻。法国人甚至想凭借这场战役体面的结束战争,但是,德国人十分迅速的反应过来,堵住了缺口,法国人又在战壕面前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丧失了二十万人之后缩了回去。而德国人损失了三十万人,累计损失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基本丧失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在基本丧失人力突击能力之后,德国想到了中国的坦克,由于美国签署停战之后。把全部的重武器都交给中国,中国已经拥有了三千辆坦克,可以说的上是坦克大国,虽然是很简陋的轻型坦克。但是数量众多,正好是突破法国人地利器。

两个月后,庞大的舰队将大批的物资运送到了德国的海港,鉴于战事即将结束。中国很高兴能够有人购买这一批废铜烂铁,德国人也很高兴,他们只用2金马克就购买了这些物资。要知道只是美国地那部分物资价值就高达

通过这些物资,德国人很快的武装起了四十个坦克师,准备一举踏平法国。

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美国D型、坦克等。其中,美国D型7坦克数量最多(1300多辆),中国1899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地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

坦克战斗全重7~28,单位功率2瓦/吨,最大行程3564米,装甲厚度530米.型号给德国机械师带来的是无尽的烦恼。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地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

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是中国人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取得的胜利,让德国人盲目的认为,凭借众多的坦克,德国人将轻易的获得胜利,法国人将再一次签署协议。德皇甚至踌躇满志的发出感慨:

“即便拿破仑大帝重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卑躬屈膝,以换取日耳曼帝国的宽恕!”

德国人的气势如虎,引起了英国人的不安。

19世纪晚期英国追求的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由本杰明226;:利与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担当首相时所主导。此名词其实是由某一位访问英国的加拿大国会议员所提出,赞扬英国积极不干预欧洲事务。

在各个时代,英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保持欧洲均势国是英国不愿意见到的。如果让德国掌握了全部欧洲,那么英国将失去所有的屏障,与德国人直接面对。英国人不想直接面对德国这个猛兽。

不经意间,英国人的物资封锁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一批物资送到了法国境内,给几乎崩溃的高卢人一根救命的稻草。这批物资的来源不可考证,但是有一批极为重要的武器,这些武器让德国人吃了大亏。

反坦克枪-这种本来应该坦克出现几年后才随之诞经在坦克诞生之前就生产出来了。在1894年的时候,某位将军就下达令

“研制一种步枪,要威力巨大,能够击穿15毫米优质钢

有的时候,洞悉历史的潮流,多了一百年的见识可以轻易的改变历史。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中华大帝国最新章节 | 中华大帝国全文阅读 | 中华大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