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克拉克终于带来了曾纪泽美国政府的答复。美联邦政府批准首批为淮军订制的三千条享利1860式来复步枪将在中旬运抵上海,其余部分将分批运抵。
美国方面的答复基本满足曾纪泽的设想,今时不比往昔,如今他身居江苏巡抚之职,更有上海这个不可多得的银饷来源,拥有了权力和金钱的支持,他就有了更大的自主发展能力。
不过,眼前曾纪泽首要面对,则是正在向上海方向挺进的李秀成兵团。这位醉心于经营东南的太平天国忠王,在连下宁波、杭州等重要城市后,一心想要将江浙这两个东南富省完全纳入他的控制之下,故在攻克杭州不久,便开始准备向上海发动第二次进攻。
上海被人称为“陆上孤岛”,并无雄关险隘可守,要想确保上海城的安全,必须守住外围要地。曾纪泽在与威利、刘铭传等人商议之后,确定了坚守外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
曾纪泽命张树声的二团布防于上海西面的青浦,刘铭传的三团布防于南面奉贤县,胡雪参的一团布防于南汇镇,此三处皆为上海外围重镇,只要守得住,太平军就休想踏入上海半步。
淮军这三团战士全部武装了刚刚运抵上海的美制享利式来复步枪,这些淮勇早先就经过了一段西式的军事训练,对于西式武器必不算陌生,在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很快就熟悉了新式步枪的使用方法及性能。三团人马陆续开出上海城,赶往预设地点布防。
另外,曾纪泽根据战术需要,将炮营的三个野战炮连暂时分拆,分别配给了三个步兵团使用。拥有着先进的枪炮,又是以逸待劳,曾纪泽对守住上海非常有信心。尽管如此,但此刻他的三团淮军悉数派出,手底下除了直属大刀卫队这外再无兵可调,兵力上不免显得捉襟见肘,万一某处战场出现意外,竟是无兵可援。
驻华的英法军队向他提出了出兵协防的意向,曾纪泽委婉的拒绝了,他是打算把上海作为他独拒的一块根据地,他必须避免别包括洋人在内的其他军事力量的介如。
就在曾纪泽在为兵力不足的问题头疼时,从淮南赶回上海的李鸿章给他带来了好消息。随同李鸿章而来的是淮军的第二批部队,即吴长庆与潘鼎新部。
此二人原为驻守三河的庐江团练,李鸿章通过庐江进士刘秉章与他二人取得了联系。潘鼎新是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门生,吴长庆的亡父与李文安也是旧交,二人听李鸿章说曾大公子要组建淮军,自然是一呼而应。二人招集所部共五千多人马,同样搭乘洋人的火轮,冲过太平天国控制的江域赶到了上海。
曾纪泽遂将这两部人马改编为两团,分别由吴长庆与潘鼎新任团长。两部人马分别开往七宝、泗泾布防,这两地是上海外围通往上海城的必经之地,两路人马控制此地即可对外围三团随时支援。由于时间仓促,曾纪泽来不及对新编的两个团进行西式训练,故只能先发给武器,边布防边训练。
至此,曾纪泽的淮军完全成形,共计人马一万余众。短短的近一年时间里,曾纪泽指挥的军队人数就从五百升至了一万,这对他这个外行出身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一连串的军事部署已经让他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在经过斟酌之后,他决定新设立一个参谋处。
统帅一支军队,尤其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并非战略游戏里按按鼠标那么简单。人才的选拔、编制的确定,枪炮弹药的分配。军法的制定与执行。军令的传达方式,后勤的管理。地形资料的搜集,敌方情报的分析……种种难题,只有身临其境才会体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解决这些难题,单凭统帅来做分析与决定的话,那曾纪泽也不用干别的了,光累也就累死了。所以,他需要建立参谋处,这个集中了多种智慧头脑的部门来帮助他统帅这支新建的近代化军队。
李鸿章自然是参谋的不二人选,事实上,参谋与清国的幕僚有着相似之处,曾国藩派李鸿章担当曾纪泽的副手也正有此意。不过眼下李鸿章对西方军事接接触尚少,担当参谋的话于作战谋划方面有用武之地,但对于如何采用西式军事理论,科学的调配管事一支近代化军队还尚有欠缺。
曾纪泽不得不又找上了威利,他把他的设想讲给了他,并请他帮助李鸿章组织参谋处,但这位英国少尉却表现的有些无奈:“我的曾啊,我只是一名陆军少尉而已,我也不是万能的。现在你的军队已经超过了一万多人,这相当于一个师的数量,你建立参谋处的设想是很好的,但这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这位颇有些自负的英国人还是第一次表现出无能为力,曾纪泽并不知道,他所提出的参谋制度,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也是比较先进的军事理念,而这个落后而古老的国家,直到抗战时期才真正的建立起参谋制度。
曾纪泽意识到,作为一名西方的军人,也许威利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点,现在的他,需要更高级别的西方军事人材来为他日益庞大的淮军提供帮助。
曾纪泽立刻想到了一个人――英国人戈登。
这位英国少校精通于步炮作战,在原有的历史中,他是即白齐文之后出任的已经解散的洋枪队第三任长官,此人公正严明,军纪严肃,拥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
即使是因为杀降事件而与戈登反目的李鸿章也曾在日记中这样描术过:这个英国人的到来,真是天赐。他的言谈举止比我所见过的西洋人强过百倍,那些人大多傲慢自大,令人生厌。看这个英国人作战,真是疲惫的眼看见美景,沉重的心喜获甘露……如果有什么能和老师的学识一样让我敬佩,那就是这个英**官的指挥才能。”
更重要的是,与只为金钱诱惑才接受雇佣的威利相比,戈登更多了几分人文主义关怀,他曾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我想,如果我能活下来,圣诞节之前应该能回家。我承受的损失惊人,100名官官伤亡,3500名士兵伤亡1000人。不要说我脾气倔强,但我真是不在乎提升或荣誉。我知道当我离开中国时,我会和来时一样穷。但是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数十万人的生命能够得救,我就心满意足了。”
挽救生命云云,大概指尽早结束战乱,使老百姓不至于长期流离失所。戈登日后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他并不是在唱高调。
一支军队,士兵可以只为了钱而战斗,领导者却必须有更高的目标,曾纪泽的身边需要这样的,戈登是一个选择。不久以后,还将有更多这样的人加入,并聚集在曾纪泽的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