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心中暗自有了计划,高声道:“皇上,儿臣有话要说。”
曾皇也被鲍超与曾国荃的争执惹得心烦,见自己的儿子有话说,便挥手制止了二人的争吵,道:“吴王有何建议,尽管道来。”
曾纪泽遂面向众人,朗声道:“我以为,目前我大明最重之事,乃是先统一南方诸省,休养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同时,倾尽全力发展洋务,殖产业、开矿山、炼铜铁、办工厂、产丝布、造枪炮、兴教育、建学校,如此,才能使大明国力兴盛。”
“与此同时,外和欧美列强,使之不介如我中国内战,内连太平军和捻军,使其北上与满清相争,使清狗无暇犯我大明。待三五载之后,我大明国力已盛,便可挥师北伐,扫灭满清,必如摧枯拉朽一般。儿臣以为,这才是大明朝近几年的发展方向。”
曾纪泽之言,正合曾皇的心意,就他而言,当初不愿称帝的原因之一,或许便是江南战乱已久,黎民百姓饱受灾祸,再起兵戈,必使天下苍生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余心不忍。故曾纪泽提出的休养生息的计划,其实本就是曾皇的本意。
“吴王所言极是,朕即日便下旨,令各地仿效江苏,广办洋务,特别是办兵工厂,造枪造炮,强我明军,此乃大明首要之务。”曾皇不给其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抢先表示十分的赞成,如此一来,其他也就不好再提意见,何况这些人在办洋务这方面,均是持有开明态度,就算曾皇不表态。只怕也不会有所异议。
曾纪泽接着又提议。让他的江苏省成为一个洋务的试点省,诸般持有异议的洋务,都可以先在江苏试行,如果效果明显。便在全国推广,如若办差了。也不至对全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曾纪泽提出这么个意见,就是因为包括曾皇在内地很多人,对很多外国地先进东西持有抵制或是保守的态度。而曾纪泽自然知道中国没有更多停步不前的时间,她必须抓住每一天奋起直追世界发展的脚步。所以他才想了这么一个折衷地办法,而另一个目的也是想通过办更广泛地洋务。使自己所辖的江苏省综合实力率先提升起来。
像曾国荃这样见识的人,自然巴不得能把每一分能用的银子。全投入了造枪造炮之中,至于什么殖产业、兴教育,在他们眼中看来,实在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故而对曾纪泽这一动议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曾皇便也顺水推舟,准了他的奏议。
“父皇,儿臣前番提出征四川,后来细细想想不太稳托。当年地太平天国就是犯了分兵的大忌。才使原先强盛地战斗力被削弱。所以儿臣以为,应当罢西军入川的计划。只派水师溯江而上,将蜀国公接应到湖北便可。”
曾纪泽方才已说动了曾皇,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时再提取消征川的计划也是合情合理,曾皇也不想自己这亲家变成他登上皇位的牺牲品,顺势又准了曾纪泽的请求。
众人吵吵一番也没个结果,吴王只几番话便定了大局,曾国荃感觉到自己颇有相形见掘的兆头,在这个时候,他必须提出自己的奏议,否则便在这大政上被吴王盖过了风头。
曾国荃便道:“皇上,既然要平定江南,臣弟以为当立即拿左宗棠开刀。皇上连下了三道圣旨,叫他入京面圣,可这姓左的连个回声也没有,分明就是不想归顺大明,臣弟的大军已经逼近湖州,只消皇下下旨,臣弟保证在一个月之内,拿左宗棠的脑袋来见皇上。”
曾皇抚须道:“左宗棠素来心高气傲,当年在朕幕下时,便多有不服朕,想要此人诚心归顺,确实不容易啊。不过这左宗棠乃当世奇才,若是就此毁了这么一个难得地人才,朕实在是余心不忍。”
“左宗棠虽有些才华,但我大明人才济济,只要朝廷善于发掘,像左宗棠这样地人才自是数不胜数。”在对待左宗棠之事上,曾纪泽与湘王站在了同一立场,“左宗棠据拥兵五六万,据浙江财赋之地,他的楚军又多装备有洋枪洋炮,且他军中还有不少外国雇佣军相助,实力绝不可小视。”
“如今大明立国未久,事出突然,洋人方面还未能明确地断定形势,所以咱们才要在洋人态度不明朗之前,迅速的扫平江南,才不至于重蹈太平天国的覆辙。若是给左宗棠得到了洋人的支持,这块骨头咱们就不好啃了,再给他在浙江站稳脚根,那就相当于在大明的头顶悬了一把利刃。所以儿臣认为王叔所言极是,既然左宗棠三道圣旨都不肯入朝面圣,那咱们也不用再跟他客气,迅速发兵灭了他便是。”
先前曾皇同意曾国荃派西军南下,无非是想给予左宗棠军事上的压力,逼其就范。现在经过曾纪泽的劝说,曾皇方才下定决心,遂道:“既然如此,朕即决定以武力平定浙江,湘王,朕命你即刻发兵,攻打湖州。”
曾国荃一得令,顿时兴奋不已,当即表示决不会辜负圣意。曾皇认为楚军不易对付,有调动曾纪泽的东军南下相助的意思,曾国荃生怕吴王染指浙江,忙拍着胸脯夸下海口,保证在一月之内必能灭了左宗棠。
“哼,你以为左宗棠是那么好对付吗,既然你这么自信,那就让你去尝尝楚军的洋枪洋炮吧。”曾纪泽心下暗笑,便道:“西军兵强马壮,士气正盛,王叔亦是用兵有方,那左宗棠怎能是敌手,父皇大可放手让王叔去打这一仗吧。”
曾皇见曾纪泽无心与曾国荃争功,便也放弃了两军夹击左宗棠的计划,令湘王即日起程,赴前线指挥征浙之战。
曾纪泽并非无心争功,只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在湘王离京不久,曾纪泽亦请求暂回江苏主持大局。江苏是大明唯一一个控制一省全境的省份,而江苏同为财赋重地,上海又是关税主要出处,亦是洋人势力聚集之地,曾皇有理由使江苏保持百分之百的稳定,故也准了曾纪泽离京。
曾纪泽得旨,迅速搭乘近海水师的炮舰回到上海。早先曾纪泽在南京之时,即摇控江苏“改朝换代”之事,等他回到上海之时,这里的易帜、剪辫等表示举措早已完成,其余官职改革,人事任免,也都在顺利之进行。
曾纪泽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分别约见了英、法、美、德四国领事,向各国表示出大明的友好,依然会维护各国在华的利益,各国之前与满清签定的条约,在大明境内,依然有效。同时表示大明愿意与各国立刻建立外交关系,只要各国与满清断绝关系,便可立刻商定互派公使的事宜。
“吴王殿下,我大英帝国极力帮助你们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叛乱,目的就是要恢复中国的稳定,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现在,你们公然与清廷绝裂,再度挑起战端,这无疑是将好不容易才换来的和平葬送,我大英帝国对此深表忧虑。”英国领事哈利的言辞中有几分指责之意。
“鬼才想信你是为中国人世的生命财产安全,你们无非是想为你们的殖民贸易维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罢了,够假惺惺的啊。”
曾纪泽心中暗骂,但他深知中国如此落后羸弱的现实,使得英法这样的列强支持与否的态度,对中国任何一个政权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大明朝刚刚建立不久的时候,更是万不能与列强撕破脸皮。
唯有韬光隐晦,奋发图将,才有将来一朝腾飞,复仇血耻的机会。
不愿忍,却又不得不忍。
“阁下所指的稳定,并非从长远角度来考虑。要知道满清天性落后保守,当初你们英帝国不是打了两场战争,才为你们的贸易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吗。说不定哪一天,这个顽固落后的政权,又会重新封闭她的大门,到时,你们不得不再靠战争来为你们的贸易保驾护航,领事先生不觉得这样其实很无奈吗。”“我大明就不同了,我皇乃开明的君主,我大明亦是开放的国度,只要你们愿守我大明的法律,我们欢迎任何一位英国商人来我大明做生意,开矿、纺织、茶业、军火,只要符合我们两国共同的利益,我们可以在任何行业进行合作,英帝国赚取你们想要的利益,而我大明得到发展,互惠互利,领事先生不认这样的前景很美妙吗。”
哈利的态度缓和了几分,他耸了耸肩,笑道:“就我个人而言,我亲眼目睹了吴王殿下在江苏所推行的革新,我认为殿下是一个十分开明领导人,同样我也相信你们的皇帝和你们的国家都比清国要开明。不过恕我直言,在中国的前途还未能明确之前,我大英帝国是不会轻易介入贵国的这场内战纷争,保持中立,很可能是我国政府长期的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