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第二百一十一章数千年未有之人物
迪生做出了他人中最重要的而他却没有料到这个选择。对于中国对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将有无法估量的影响。
“你做出了非常明智的决定。恭喜你正式成为大明政府的外藉雇员。让我们来喝一杯庆祝一下吧。”能将这位伟大的明家收纳于麾下。曾纪泽颇有一番成就感。便命取来好酒。三人举杯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咳!中国的酒好怪异啊”酒量本就有限的爱迪生。一时兴起喝下了整整一大杯的白酒。立时有了强烈的反应。
“看来你在中国要适应的东西还很多。那就先从我们的酒开始吧。”曾纪泽笑着说道。
“依王爷的意思。是想让托马斯先生从事发明研究工作。那既然如此。就不妨先在上海建立一所专门的实验室。的点由我来选择。至于实验室需要的器材人员嘛。托马斯先生可以列张细表。我会想方设法满足你的要求。”容在高兴之余还不忘正事。
“没错。你有什么需要。尽早容就是了。他会替你解决一切难题。”曾纪泽轻拍着容的肩说。
爱迪生对此表示十分的感。于是双方敲定。在上海建立一所科学实验室。取名为纪泽-爱迪生实验室。爱迪占有该实验室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曾纪泽则以私的名义。控制百分之七十的股份。
为了尽的主之谊。曾纪泽找了-谋部懂英文的年轻参谋李宾。让他带着爱迪生游一下济南的山水。然后再回上海筹办实验室。
在送走了爱迪生之后。容又向他引了另一名年轻人:“王爷这是我曾经的一名学生。名叫裴明宪。字鹏飞。刚刚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国。目前正在《明报》担任记者兼编辑。他是专程从上海赶来。为王爷做专访的。”
曾纪泽猛然想起。道:“是专访的。本王差点给忘了。也好本在正有空闲咱们到后园聊吧。”
“你在国攻读的什么专业。怎么跑到明报去做记者了?”泽边走边问。
“我在耶鲁攻读的是化学专业。辅学。本来国后想去武器制造局工作。但正巧《明报》开设了一个“科普专栏”社长段鸿飞先生跟老师故交便想让老师为他介绍一既懂点科学知识。又能写些文字的人。于是老师就我介绍过去了。”裴明宪谈吐轻松自然言辞有度这一点颇纪欣赏。
“你大学读的化学。到头来却改行当编辑会不会觉的大材小用了呢?”曾纪泽有意识的问道。
“专业对口固然可以学以致用。但我以为在报社做编辑。为民众普及科学知识。将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有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工作。”裴明宪坦然的回答。
说话间三人来到后的竹亭。裴明宪便拿出了笔记本。以记者的口吻道:“殿下也知道。我们的科普专栏将是第一次上报。这对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那么。我想听听王爷对科学的看法。”
“既然谈到科学。那么我想大多数的国人。对科学是什么还很不清楚。就我个人总结。科学就是运用范畴道理规律等思考形式。反映出咱们眼中世界各现象内含的一体系。就象佛家有一套轮回的体系。道教有长生的体系等等。科学应当是凡人智慧的最高结晶。”
裴明宪跟着微微点头。作为一名海归的留学生。他自然清楚曾纪泽关于科学的论断是十分恰当的。接着又问道:“我们知道。科学原意其实为“科举之学”。宋代的陈亮在其文中写道:自科学之举。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一日之程文。至於老死而不遇。可见科-之意。其实与自古以来的科举之制是很大关系的。那王爷又认为。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事实上。“科学”二。历史上是康有为在1893年才引进并使用。而曾纪泽则是通过报纸学校等方式。前对其进行了宣传。实质上科学一词对大多数言还都很陌生。
“如果我们把科学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社会科学。一类叫做自然科学。那么自然科学狭义上来讲。指的就是蒸汽船枪炮电报这些所谓的“奇技婬巧”。而社会科学。我们的科举之制就可归于其中。不过。今的中国。重于社会科学而轻于自然科学。而者更是弊病重重。其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实际上根本不适应当今的国情。至于自然科学。若非这些年推行洋务。我们几乎连一枝像样的造不出来。所以
解决当今中国的种种问题。首先就要解决科学的问题
曾纪泽不失时机的科举制度进行抨击。而在几年之内彻底变革科举制度。同样是他的既定目标。
裴明宪对此深以为然:“如王爷所言。那我大明若想奋起直追。赶超欧美。势必要大力的发展科学了。”
“对。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崇科学乃是天下大势。所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满清的灭亡已经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我大明若是不想重蹈覆撤。非将展科学作为重要国策不可。”曾纪泽“盗用”某人的名言。提出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个响亮的口号。尽管他并不认为这句话完全是对的。但至少放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就是天下大道
“而欲发展科学。必须教育。不是原先那种单纯只读四书五经。应对科举的教育。而是德知体三位一体的新式教育。假使我大明十年之内。新式学堂遍及全国各的。又以十年。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新式学子走出学堂。我华夏的兴而奋斗。那么。再过十年之后。我大明必将重振汉唐辉。中国。亦必将傲立于世界列强之林。”
明治维新使日本用三十年时间为世界强国。国的大物博。人口丰富。只要将她导上正确的轨道。曾纪泽相信不出二十年。中国便可与英法争雄。三十年的数字。还是他保守的估计。
裴明宪越听越兴奋。然记了自己记者的身份。仿佛已置身于曾纪泽所描绘的雄图伟之中。情不自禁的起身向曾纪泽深鞠一躬。感慨万千的说道:“我中华能有王爷这般的领袖。实乃万民之华。祖先之佑。”
这些话曾纪泽平不知对下属们谈多少次。些接受采访。自然是信手拈来。也许是他天生有着一种感染人心的口才。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就算是自己情不自禁的之激动。又更何况是那裴明宪。
“免礼了。”曾纪泽笑着将他扶起。|光中满怀期望。“本王的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易。若想实现这些大道。我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通新学。扎实苦干的栋梁。你要好好的在你的岗会有一番作为呀。本王你有很大的期望。”
作为一名满怀报效国家之心的年轻人。裴明宪当即表示出极大的决心。而就在采访行举结束之时。泽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叫下人从书房中取来一张纸。
曾纪泽道:“这是本王业余时间一点科学研究成果。权当是庆祝科普专栏开办的小小贺礼吧。不过。稿费你们可不能少啊。”
裴明宪接细看一番。眼睛中惊喜的神色愈加的浓重:“王爷。这……这可惊世界的发。”
“你是学化学出身的。应该知道本王写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吧。”曾纪泽倒显的相当的不以为然。
“知道。我当然知道了。这是元素周期表啊!”裴明宪激动的说。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是在1869年由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诺维奇门捷列夫先整理出来的。他当时是将已知的63元素依原子量大小以表的形式排列。并成功的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特性。
曾纪泽一直试图为国人树立起一种追求科学的典范。而他本人尽管不是一个科学家。但却具有任何一位学家都没有的“赋”。作为十九世纪的一项重大发现。元素周期表是曾纪泽唯一记的清楚的一项。这意于他高中时曾一,对化学十分感兴趣。
严格来讲。这算是曾纪泽的第一次“抄袭”。以前的他往往只是“借鉴”。而他选的这位抄袭对象。和抄袭的时间。又恰巧不会引起什么争议。
对曾纪泽而言。什么元素周期律。也只不过是超越百年的知识中的一叶而已。但对裴明宪而言却是意义大。他仿佛捧着宝贝一样把那张表细读了数遍。一一核算之后。才确信这元素表是何等的精确。而由此所引发的他对曾纪泽的惊奇与崇敬。更是一发所不可收拾。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我前认为王爷你是一位伟大的领袖。真没想到你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几千年来。人类中都没有出现过王爷你这样的人物。真是太神奇了。”宪有,语无伦次。
曾纪泽习以为常。微笑着接受了他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