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扬眉吐气

作者 : 玉葬沉烟

第二百八十七章扬眉吐气

俄军组织的最后一次赤塔争夺战以失败而告终,在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之后,他们仍然没能撼动仅仅由五百名明军坚守的小小土城,。

机枪的巨大威力在这一战中尽显无疑,就是在这一战争之后,西方国家才开始重视起这种魔鬼一般的射武器。

俄军的失败就在于他们只是简单的妄图打通补给线,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他们仍然没有吸取教训,改变这种固执的策略。

如果他们能够转过弯来,以主力由赤塔城方向突围,恐怕即使明军有机枪之利,也不可能挡得住十几万大军的轮番进攻。

十天之后,俄军弹尽粮绝,他们开始大批的宰杀战马以充饥,但肚子问题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而没有了弹药,他们又拿什么来抵挡明军的进攻呢。总不至于回到原始的冷兵器时代,以大刀长矛来对抵挡枪炮吧。

对于俄军所处的困境,明军.前敌统帅部一清二楚,原本他们是打算等着俄人饿得撑不住,主动投降的,但考虑到赤塔城的坚守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为了避免出现变数,前敌统帅部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十万大军全线出击,在近百门大.炮的掩护下,大军只遭到轻微的抵抗便渡过了石勒喀河,中路三个师的主力当天便攻克了俄远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尼布楚城。

当明军昂阔步的踏入俄军.阵地之时,才现这里的俄军在进攻开始不久便全线崩溃,有力气的拼着命往北部逃去,希望能够翻过山脉逃回西伯利亚,而饿得走不动的则干脆坐等明军前来,然后缴械投降。

击溃俄军当然不是明军作战的目的,前敌统帅部.的命令很明确,穷追不舍,直至消灭任何一名敢于顽抗的敌人,好看的小说:。

于是,第集团军的勇士们继续北进,一天之后,他们.将近九万俄军包围在了雅布洛夫山脉脚下。

饥饿难耐的他们,想在明军的追击下翻过高不.可攀的群山逃出升天,这机率几乎是微乎其微。俄远东军总司令阿巴耶夫不愿再拿他的士兵的生命做赌注,这位在俄国国内赫赫有名的将军,最终屈辱的选择了向明军投降。

远东之战大明.获胜的消息,很快传向了全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明俄战争中大明的获胜,让欧美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的话,那这一次中国的胜利,则令世人震惊。

明军借着得胜之势,迅扩大战果,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第集团分为两路,主力部队六万余人,会同第集团军,会攻俄乌的伯兴一线,即南贝加尔湖区域之敌,一路四万人,沿奥廖克马河北上,深入东西伯利亚月复地。

当时的西伯利亚军事力量颇为薄弱,主力十万大军被歼灭,则整个东西伯利亚的小股部队凑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人,他们如果能抵挡得住明军成建制的正规军的进攻。

明军北上之军一路长驱直如,连克丘利曼、乌卢、雅库茨克诸城,同时北太平洋舰队也成功的运送了一支海军战师在马加丹港登。

月中旬,两支明军在朱格朱尔山脉与切尔斯基山脉间的奥尔托巴甘会师,至此,明军完全控制了鄂霍次克海沿岸的俄国将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南线,在两个集团军的协同作战下,乌的伯兴之敌苦战二十天后溃败,明军十万大军深入到南西伯利亚,迅的攻占了贝加尔湖周边区域,并将兵锋指向了叶尼塞河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地区。

俄国沙皇政府从增兵远东到试图与大明谈判,从对大明开战决心不明,再到对大明军队的作战实力等一系列误判,导致了远东十几万大军的被歼,。

而漫长的交通线又使得俄国从中亚调来的援军行军缓慢,直到大明攻占了贝加尔湖一带时,将近五万人的援军才仓促的赶到了西西伯利亚。

明军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再一次的上演了闪电战的神话,当然,这离不开明军新式武器的作用,以及电报广泛应用的功劳。

反观俄国,尽管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胜出大明不少,但在将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战斗力方面,却远逊于大明。

直至此时,俄军所用的步枪,才刚刚换装成为后膛枪,而这些换装的后膛枪,已经是英法列强准备淘汰的型号。

而明军则比英法更厉害,不但装备了神器般的马克沁机枪和飞艇,组建了成建制的炮团,就连最基本的步枪,也已经进入毛瑟枪的时代。而当、无烟火药广泛应用于子弹与炮弹中时,这种装备上的差距就更为的明显。

其实,这场战争早有开战之前,胜负就已成定局。

尽管明军在西伯利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已经是强钝之末,双方在叶尼塞河附近激战数次不分胜负,之后便开始了僵持。随着时间进入九月,西伯利亚也进入了雨季,泥泞的环境使双方更无法起有力的进攻。

大明因这场战争的胜利,国内民心士气空前的高涨,人民无比的团结,而俄国则不一样,远东的惨败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颜面扫地,数年辛苦改革所积累的人心与物资在化为乌有。

这一次不光是普通民众怨声载道,就连上层贵族也对战争的失败极为不满,攻击的矛头纷纷指向了沙皇和他的政府。很快,俄罗斯国内又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屈辱性的选择与大明和谈,其他书友正在看:。

十月初的一天,俄国斯的谈判代表团悄然来到了南京。与以往进京的列强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不同,这一个二十多人的代表团,竟是趁着天刚蒙蒙亮之时,悄悄的从南京不太繁华的太华门进城。

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团,他们试图避过中国民众的围观和嘲笑,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大明政府可不打算让他们蒙混过关,在谈判之前先羞辱谈判对手一番,这同样是一种打击对手信心的有效手段。

所以,早在俄国使团到达的前一天,南京的警备厅便张贴出一张公告,声称明天早上俄国使团将由太华门进城,请附近的居民尽量推迟出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这公告看起来是在为俄国人着想,其实却是暗着告诉南京的市民们,俄毛子要派人来谈怎么割地赔款了,想看热闹的人们可不要错过呀。

果然,自信心高涨的民众们,在这一天起了一大早,几千号人天还没亮就挤在了太华门外,而当俄国使团进城之时,太华门前的那条街已是人山人海。

“***俄毛子,看你们还敢嚣张不。”

“叫你们欺负俺们中国,现在遭报应了吧,活该。”

“不跟他们和谈,叫咱军队打到俄毛子京城去,抓了俄国狗皇帝回来给咱皇上当太监。”

……

群情亢奋的市民们叫嚷着,宣泄着内心的怨气。

多少年了,这种久久压抑于心底的怒火,积累到今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二十多年前,就是在金陵这座古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中国从此成为列强欺凌的对象,中国人也成了列强眼中野蛮、落后的民族。

今天,一个曾经欺凌中国最盛的列强终于是灰溜溜的找上门来,这一次,不是夺走中国的土地,而是乞求中国的原谅,拱手将它们夺去的土地奉还,。

尽管,距离民富国强的伟大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无论如今,今天都是足以铭记于史册的一天。

这是一个开端,一个伟大的开端。

“何助理,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新上任的俄国驻华公使白亚尔慌张的说道。

何景龄是一名外交部的年轻助理,他负责接待俄国使团入城,眼前场景本就在他意料之中,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微笑道:“公使阁下请看,我们大明的民众多么的富有热情,他们竟然会起这么一大早欢迎阁下的到来。”

白亚尔听不太懂中国话,但那些中国人激愤的表情却告诉他,这些人绝对是怀有浓重的敌意,而他也知道这些姓何的中国官员,明摆着就是在看热闹。但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和他的同伴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的前行。

冷不丁,一物横空而来,正中白亚尔的脸。白亚尔吓得大叫一声,腾的就龟缩在了马背上。

“哈哈——”何景龄大笑起来,捡起那飞来之物在他眼前晃了晃,幸灾乐祸的说道:“公使阁下休要慌张,只不过是一片菜叶子罢了。”

“无礼,太无礼了。”白亚尔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不敢太过激动。

这时,民众们纷纷开始向俄国使团投掷杂物,什么菜叶、鸡蛋的,嗖嗖的就往来飞,整得这些俄国人是既恼火又尴尬。

何景龄见戏弄得他们也差不多了,真要让他们挂了彩,倒显得大明没有气度了,遂招呼随行的士兵,在人群中开出一条道来,引着这些狼狈不堪的俄人在民众的骂潮之中去往了俄国使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一最新章节 | 一八六一全文阅读 | 一八六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