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段克强也拍着脑袋恍然大悟,听着他们的建议,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如果能把这些地方的资源全利用起来的话,这货源就不成问题了,而且更少去了开设新点的巨大开支,扭亏为盈指日可待。
“好!就这么办!”我当即拍板把这事就给这么定了下来,当然这个任务还得让柳玫去配合段克强办,有柳玫出面帮着打通关系,办起这事可方便不少。
解决了大难题,我忍不住露出了微笑,可等大家分手的时候,段克强却把我拉到一边,依旧有些心事重重地说道:“李总,刚才柳小姐的建议虽然好,可我觉得如果真想把公司搞大,还不能放过一个重要环节!”
“什么环节?”我不解地问。
“就是那些靠捡垃圾生活的人群……。”段克强低声和我说道:“李总,你千万别小看这些人,他们每天可都靠这个吃饭的,虽然单个人收集的东西并不算多,可胜在人多啊!以我估计,全东海光靠这行吃饭的人就有近万,就按每人每天捡几百斤的计算话,加起来的数字不大得吓人么?如果能想办法把他们全拉来,让他们把捡到的东西全收到我们手上,这可是一批最大最可靠的货源,就算柳小姐那边事成了,我们也绝对不能放过这个环节!”
段克强的话让我一时间愣住了,我半天都没回答,但心里却在盘算他所说的事。他说的没错,这批捡垃圾的人才是真正靠这吃饭的人群,绝大多数可利用回收的物资全集聚在他们的手中,如果能把他们手里的物资收过来,货源不足的问题不仅能轻易解决,还能借而控制整个东海的废品业基础。
“娘的!周云在深圳不就干这行么?这么重要的信息我怎么就给忘了?”拍着脑袋,我有些后悔这些天没好好考虑,直到段克强提醒我才想起来,可他刚才开会时候为什么不说,反而会后偷偷和我商量呢?
“呵呵,这事有损您大老板的身份啊!而且我担心这话说出来,柳小姐和安小姐她们听了会不舒服……。”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道。
“去你的!我们都在干这行了,阿大不说阿二,还能有什么两样?以后再有这事就会上直说,她们不会介意的。”我笑骂了一句,随后又问道:“老段,这建议不错,就交给你办了,给你两个月时间成不成?”
段克强听了一呆,顿时露出了很为难的表情:“李总,这事……不是我故意推辞,我实在是干不了啊!您不知道,这些捡垃圾的人天南地北都有,有些还是盲流,我和他们又没什么交情,怎么去联系?要是在街上自己转着找,人家还以为我是抓他们的警察呢,还不得吓得全跑光了?”
“这可怎么办?”我皱着眉,想了想他的话也有道理,明明看见曙光在前,可就是不见升起,心里也够郁闷的。
段克强摇头道:“这个我也暂时拿不出好办法来,要不……我们发发传单,吸引那些人来我们站?其实最好的,还是找个比较熟悉他们的人通通路子,听说他们这些人都一帮一帮的,外面瞧着松散,里面全抱着团呢,只要打通了关系,要么不来,要么一群全来!”
段克强走后,我依旧在考虑这个问题,可怎么想都想不出好办法来。这可不比和什么公司,什么机关打交道来得容易,如此大众的人群,又是一个不熟悉的群体,我能找谁去交涉呢?
算了,还是以后慢慢考虑吧,希望柳玫那边能有成绩,先把现在的局面转变过来才事。
柳玫不负众望,很快就帮着联系了几个行业,甚至连有些大型工厂也给她拉拢了进来。现在人还没意识到废品的潜在价值,反正这些没用的物资他们平时不是丢掉,要不就是给人免费收了去的,既然有我们愿意出钱向他们收购,而且还是定期上门服务,管后期的人既能捞点好处,又能卖给柳家的面子,这种好事谁也不会拒绝。
这样一来,仅仅一个月左右,物资公司的货源渠道就畅通了许多,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收购的物资竟然是原本一月的十倍左右,一下子本不忙的处理场变得繁忙异常,第二个月成本一核算下来,不仅扭亏为盈,还赚了不少,估计下月半个月时间,就能把原来亏损的全部弥补。
这个好消息让我们大喜过望,马到成功的柳玫甚至有些意优未尽,还主动提议除了东海外,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周边城市的渠道,同样使用这种方法取得货源。
这当然是好事!我怎么会拒绝?笑着鼓励了着她,让段克强配合着向周边城市扩展,可这么做了几个月后,我发现虽然货源整体有了保证,但从全局来看依旧还有些不尽人意,以我从环卫部门搞到的文件来看,仍然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难道,这些潜力就在那些捡垃圾的人手中么?”公司虽然在赚钱,可同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我看着手中的报表,忍不住又想起了段克强的那些话。
皱着眉头站起来,我在办公室里来回地走,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这最大,也是最容易被疏忽的一块来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真是烦啊!究竟应该怎么办呢?”点着烟,我看着楼下穿梭不止的人流,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这是一个空白,而且是我根本无法去触及的空白,不是我不想去做,而是不知道究竟应该从何处下手才好。
叹了口气,把脑袋都想得有些发涨的我把目光转回了办公室,无意间眼神掠过一旁的书架,当一本书恰巧跳入我的视线的时候,我先是一愣,接着若有所思地停下了目光,呆呆地看着那本厚厚的书脊。
《彼得大帝传》这是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讲述的是俄罗斯一代英主沙皇彼得一世的小说。这本书还是我当年读书的时候买的,彼得大帝传奇般的人生,吸引着年少的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几年来,这本书我一直保存着,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翻阅一下,现在我把它从家里搬来,特意摆在了办公室的书架上,也算给铜臭味浓厚的公司带来点文化的气息吧。
伸手把这本书抽出,我拿在手中并未打开,里面的内容我已经看了无数次,全都熟记在心。这时候,我并不是在缅怀彼得的丰功伟绩,而是突然想起了他在沙皇任上所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在1697年-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考察旅行。这次“彼得大使团”行动中,共有随员250人,彼得大帝化名米哈伊洛夫。微服私访使他看到了许多本来不可能看到的事物。考察期间,彼得用4个月的时间学习造船技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荷兰船场作船舶木工,也曾在英国皇家造船厂工作过,还在普鲁士学习过枪炮制造技术,并参观了工厂、学校、博物馆,直至到英国国会旁听的历史事件。
“一代沙皇都能放下架子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呢?”一丝微笑不经意地从嘴角露出,我如此想到。那一直横在我面前的隔阂其实是那么的脆弱,只要我真真正正地去做,其实也不是件什么困难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