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后主 正文 第五章早朝预备文武试,只叹蜀汉少人才

作者 : 我命非天12

昨夜静思,在门口待了一晚上,思考良多,也让蚊子叮了不少包。()

不过万幸,后世记忆里对人才选拔是一套一套的,首先就是科举制,文武科举。

文科举现在不适合,虽然我想把所谓益州大户尽数一网打尽,但一来蜀汉的富和他们密切相关,不能轻举妄动。否则人家被逼反了,断了你的粮食你就够吃一壶了。

二来,先帝定下的章程不能随意更改。有人说做皇帝那么轻松愉快,其实不是的。有的时候皇帝只是一个可怜的人,例如每个皇朝最后几任皇帝,欺上瞒下的奸佞之辈层出不穷。加上现在最近的献帝,多么的可怜。如果你要改什么东西,大臣不同意,跪在你面前,你能当做没看到,但史笔如刀,一笔笔把你记在史书上,你只有一个暴君,纣桀之君一个称呼。

所以皇帝其实做的也不顺畅。

不过文的不行,还有武的。

今天发生了件大事,或者说三件大事,一个就是罪臣朱褒伏诛,人头已经送来成都,一路张挂在帅旗之上,让天下有反心的人开开眼。

第二件事就是诸葛亮已经一擒孟获,现在又给放了,引起了不少争议,朝中有大臣说即为反贼就该直接就地正法,诸葛亮这事做的不地道。不过诸葛亮声望比我这个蜀汉皇帝还要高,非议也只是一小会儿,更多的时候是看到我面无表情,想拍我马屁才那么说。

第三个就是朝中有大臣去世,一次还是两个。一个是丞相府长史王连。他在诸葛亮起兵的时候就多有劝阻,想不到还没看到诸葛亮凯旋就去了。第二个丞相府西曹椽李邵,犍为郡守李邈的哥哥,广汉郡大族李氏的族长。今年才四十多,可谓英年早逝。

我不禁大叹古代的医疗技术太落后了,连个小病都能要了人的命。

其实还是丞相府太忙了,一天不忙到晚上大半夜的,别想睡觉,操劳之下谁都扛不住。

我听闻之后先是道:“追封二位老臣为关内侯,厚葬。”又叹道“今蜀汉人才凋零,老臣不断去世。先是先帝去时,就有张飞、关羽。后又有朕初登大宝时的黄老将军,马将军。值此蜀汉危难之际,这些人却一个个离我而去,天要亡我乎?”

底下大臣跪倒一大片,都道:“臣之罪也。”

我模了模眼泪道:“天要收人,岂是人力可抗拒?你等无罪,罪在朕,自朕登基以来,少问人才之事,连新进朝臣的大臣都不晓得是谁,朕真乃昏君也。”

“陛下!”

刚站起来的人又跪下了,我让他们起来,道:“值此人才凋零之际,众位臣工议一议,该如何处理。”

此时蒋琬出班道:“陛下该开求贤令,求天下人才之助,先帝在时曾多有此举。[虫不知小说网]”

费?道:“今我蜀国人数百万,若无一二人才臣打死也不信。事故求贤令当有奇效。”

秦宓道:“陛下,诸位五虎之子今已成年,也在军中历练。如张将军之子张苞,与其父一般有万夫不当之勇。赵将军之子赵统,手持长枪,十步之内不见活人。又有关将军之子关兴,关平,手持偃月刀,也有先父之能。我蜀汉人才也是不少的。”

我道:“我非背后非议,将才可,帅才不多。相父在时我蜀汉如涛涛江河不可挡,相父若不在,天下当以谁为继?不过此乃后言,就此打住。朕有一法,可保求贤令完备。”

扫视了一下百官,我朗声道:“我意开恩科,分文武。文在各郡各地,每一年而试,依自己想法答题,由当地县令、太守、郡守为考官,有大才者立为秀才。每两年,秀才在每郡郡地考试,由朝中百官审核,又有大才者为举人。每四年举行一次科考,由朕与列为百官一同观看考卷,有惊天之才者为状元,第二位为榜眼,第三位为探花。其余同为士子,赐官而为,若能与之所书之问一类则继续提拔。列为觉得如何?”

郭忧之出班道:“不可。”

“有何不可?”

“求贤令乃是求,陛下此举虽好,却奈何乃初为,世人不解又无甚好处。即便所得之才也是想为官之人,此类人有求贤令即可,无须如此麻烦。”郭忧之说的有道理,但没说透,其实就是一个字,益州大户利益怎么保证?他不是益州大户,他也是苦寒出身。他有这番话不是为了益州大户,而是为了我。

所以我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回去,接下来还有好戏等着这些人。

立刻就又有不少益州大户出班道不可,陈述颇多,其实都是废话。

我放下这件事说:“既然如此,此议揭过。朕还有一策,便将文状元其中的文,改为武。在朕面前捉对厮杀,当然不可持利器,又放置诸多事物,如石锁考验力气;笔墨考验兵法;政策考验文学,列为觉得如何?”我心中冷笑,刚才提文状元就是为了引出武状元,你们这些益州大户还想怎么样?还想把你们那么酒囊饭袋的儿子拉进军营中去?了不起我把你们全咔嚓了。

虽然那些人知道这武状元其实和文状元没什么区别,都要考研以及有让学识的寒门士子来出仕。但刚才皇帝已经让过他们一回,如果自己再反对恐怕家族之中的人也不会保自己,这个以前看着贪玩的小皇帝也一定会砍了自己。

当下所有人或无奈,或欣喜的一同跪拜道:“陛下圣明。”

当下皇帝道:“诸葛乔何在?”

“微臣在。”从文臣这一批官员的最后一个,走出来一个年轻人,这个就是诸葛亮的养子,诸葛瑾的亲生儿子,诸葛乔。

诸葛亮对自己家人很严格,诸葛均到死都只是一个长水校尉。诸葛乔这个儿子更是严格到让人惊讶的地步,后来诸葛乔就是死于劳累,吐血三升,不久就病逝了。

不过诸葛乔此时还是年轻人一枚,但很稳重,就和诸葛亮一样。

皇帝道:“着你在成都外建一座状元寨,图纸朕已初拟。”旁边小太监听到暗号,知道该自己出马,从怀中掏出绢布,小碎步来到诸葛乔身前,诸葛乔躬身拿过图纸。

皇帝又说:“限你一月内督造完毕,朕届时亲自去看。”

“臣遵旨。”诸葛乔下拜谢恩回班。

不过朝臣看他就不一样了,这个武状元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建造武状元比试的地方却是诸葛家的人来造,皇帝其中深意可值得深思啊。

尤其这个年轻才立冠之年,其后还有不知道多少年好活,皇帝也只有十八岁,看来皇帝是要大力启用年轻人了。

作为益州阶级利益最高的一批人,这些人可能带兵打仗没什么用处,但对于政治这类事情是一顶一的厉害。从皇帝一件出恭小事都可以看出些道道来。

皇帝又道:“自今日起,在天下益州之地多张贴榜单,榜单旁安排一位识字的士子,高声朗读,教天下习武之人尽皆知晓此盛会。另,自第一届状元试开始,将征西大将军魏延请来。”

当下无事退朝,我自然是去找皇后嘿咻去了,毕竟这两天为了今天朝会苦思冥想,当了许多天和尚。今天安生了,就该适当放松一下,反正大事小事都有丞相府处理,即便诸葛亮现在远在南方也一样是由他处理。

不过就在我要进皇后寝宫的时候,谒者,早前太子舍人霍戈求见。

霍戈这人是个忠臣,和他父亲霍峻一样。霍峻曾驻守葭萌关,在面对敌军的围攻时曾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并以区区数百人之众,大破扶禁、向存所率领的万余人。后官至梓潼太守、裨将军。享年四十。还葬成都时,刘备甚是惋惜,曾对诸葛亮说:“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国,欲行酹。”并亲自率领群臣吊唁,举国荣之。

不过可惜历史上的刘禅太2B,这样的人不知道重用。

我今知晓历史,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对来禀告的太监说:“着他在宣室殿等候。”

太监领命退下,我也只好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匆匆离了皇后寝宫,来到宣室殿。

宣室殿就是汉朝时期皇帝办公、处理政务的地方。李商隐有诗记载“宣室求贤访逐臣”,指的就是这里。

当我来到宣室殿的时候,霍戈就跪在一边等候,见我来到先是一个硕大头颅碰地。

我叹口气,扶起他道:“绍先,你之来意我知晓。”

霍戈起身,和我一同来到一书案,他在旁,我坐在书案上。

书案上此时堆积了一些竹简,我已和以往的刘禅不同,所以有一些奏折诸葛亮安排我来观看和批阅。

我随手拿起一个,上面写着“今陛下天人,所言与常人皆不识,但先帝高祖之风不可轻弃。益州豪门,皆望陛下天恩,着手政事,行大义与天地,仁爱与世人……”写的就是说皇帝你这样不行啊,我们益州豪门多有帮助你的地方,你今天的所言就是想把我们豪门往死里逼。虽然没写明,但说的是诸葛亮此人专政,不让你看奏折,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今天恢复正常了,就该把诸葛亮的权利收束一下。

我冷笑着放下竹简,指着竹简说:“绍先可曾看过?”

霍戈道:“尚未看过。”

“你也是益州豪门之一,有何说?”

霍戈道:“先帝天恩于家父,臣虽百死亦难报先帝与陛下之恩,陛下所言为何,臣便百死亦完成陛下所托。只是陛下今日之言,稍有不妥。”

霍戈是太子舍人,陪伴太子读书的人,所以他有资格不净身就站在我旁边。而且他也有这个资格和我这么说话,葭萌关一役,影响远大,功劳卓著该记载在史书。

我道:“先帝之德,朕难望其背。只是如今益州疲惫,虽据蜀道之难御天下以不臣。只是兵寡将微,如何成事?先帝仁德著称四海,曹操也曾有言天下英雄唯他与先帝。天下多有仰慕者来投,朕初登大宝,若不掌豪门之鼻,怎能服众?”

“话虽如此,陛下初登大宝,根基未稳,着手此事当是五年之后。”

“朕等不及了,当南方再无战事,便是蜀汉要北伐之时。若还是这批人,牵朕后腿,那时悔之晚矣。”我放下平天冠,双手往后推了推,把一些露出来的头发束缚在头皮上。

霍戈是忠臣,但忠臣往往会忽略一些问题,他们以为天下人会和他们一样忠诚,不会做些下三滥的事情。所以他有些不信:“当不会如此吧?今我蜀汉失了益州,国土去了一半。值此疲惫之际,当上下同心,一致对外……!”

我一拍桌子道:“就怕这些酒囊饭袋兹敌生事,朕难以为料。先帝好高祖之风,对这些益州豪门极好。朕不同于先帝,先帝起兵之初多败,何故?就是做事顾前不顾后,朕若要办一事,须得虑其最险,最难,最坏打算。若非如此,朕如何心急于办此事。”

霍戈叹道:“陛下当真于往常不同矣。”说罢,又说“臣告退。”

“都来了,还走什么?陪朕一同用午膳吧。”

“遵旨。陛下,久不吃得陛下的饭菜,微臣都有些想念了。”

“哈哈哈,那就多吃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蜀汉后主最新章节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文阅读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