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新君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一章 存亡之战(二十)

作者 : 邪情小生

松散的衣衫还未穿戴整齐,德妃便不得不躲进了后殿,脸色娇红更带着浓浓的愤慨,等待临幸的她如同玩物般被打发,甚至还被重重的踢倒在地,一块大大的淤青出现在他柔女敕的娇臀上,这让人情何以堪!

可随着响彻整个大殿的咆哮传入耳中,德妃神色中的气愤瞬间被惊骇所取代,整理衣衫的双手愣愣的停了下来,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

“百万雄师,百万雄师啊,朕举全国之力,集结起来的百万雄师啊,难道就这么葬送在潜山之下了么?世民你真是辜负朕的一片信任啊!”阵阵哀叹从李渊的嘴里发出,大殿上的众文武俯首躬腰,噤茗寒蝉,无人敢言。

李渊见殿上大臣皆沉默无语,心中怒火更甚,伸手重重一拍御案,厉声喝道:“秦王隐瞒西南战事,该当何罪!”

李世民连遭挫折,无论是后方粮草被劫还是全军溃退,皆未将军情传达到长安,李渊收到的全是进展顺利的捷报,根本未曾想到前方战事已经快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直到王伏宝弃守灵关,陆续有唐军从这里溃逃,长安才从溃兵的嘴里了解到前方真实的战况,大相径庭的战报怎能不让李渊怒火中烧。

在李渊血红的虎目瞪视之下,只见杜如晦捧笏出班,他是秦王府的属官,乃从事郎中,与李世民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紧要时刻,即使是冒犯圣颜,也必须要为李世民开月兑,不然一条隐瞒军情不报的罪责就够李世民受的了,还不算南征之战大败所要担负的罪责!

杜如晦出身于世宦之家,少年好学。隋炀帝大业年间,吏部侍郎高孝基器重他机敏善应变,遂将他补为滏阳县尉。他见隋朝政治**,又认为县尉之职卑微,因而弃官归家。

秦王李世民闻知杜如晦足智多谋,便召进府中任兵曹参军。唐政权初建,需要向各地选派官员。时秦王府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幕僚,一部分已被调出去任职。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有胆识,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以后要建立帝业,必须得此人辅佐。别的人全调走不足惜,唯杜如晦不可舍。”李世民听到此说,立即上奏李渊,要求将社如晦留任秦王府。

从此后,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左右,参赞机戎,成为李世民智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对于李世民的信任杜如晦也十分感激,因此忠心异常。

而此次李世民竟然隐瞒军情不报,对李世民相对了解的杜如晦猜测对方自统兵以来,从未遇到过挫折,连战连捷,战绩彪炳,心高气傲的他难以接受失败,而同时因为王伏宝叛变的太过突然,导致战事迅速糜烂,李世民忙于应付,根本没有心思把战况传达到长安。

不过不管是何原因,现在必须要平息李渊的怒火,不然李世民即使能归来,也注定难逃罪责,即使罪不该死,也定将被李渊奚落,甚至是打入冷宫!

深吸一口气,杜如晦在无数双目光的注视下,沉声说道:“陛下,秦王隐瞒战况的说法并不符实,臣手中的便是前方的奏陈军报,从军报上标注的日期上看,在半月前就已经下放,只因报信的驿兵耽误,才没能及时达到陛下的手中!”

接过侍从递过来的军报,李渊粗看一眼后,忿忿的将其砸向地面,怒声吼道:“将那驿兵立刻斩首示众,不……给朕诛灭九族!”

望着殿外快步去执行李渊命令的侍卫,杜如晦心中安定不少,他上交的军报并非完全作伪,只不过在日期上动了点手脚,心思缜密的他在得知前线的战报后,便立刻意识到了各种可能降临到李世民头上的罪责。

而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隐瞒军情的罪责,所以让护送军报的人没有把军报直接送到李渊的手里,而是送到了秦王府,找杜如晦为他解这一困局,后者当机立断,找了个能人篡改了军报发出的日期,并把罪责全部推到护送军报的驿兵头上。

可是李渊并未因此而平息怒火,百万雄师出征未果,且还面临覆灭的危机,作为全军统帅的李世明难逃责任。

“隐瞒军情的过错就且揭过,可世民统军不利,指挥失当,导致我唐军将士陷入危局,此又该当何罪?”李渊目光阴狠的投向杜如晦,身躯微微前倾,像是要把对方生吞一般。

“下臣仔细看过秦王的军报,之所以会陷入粮草不继的困境,实因我军战线太长,前期进军太过顺利,导致从安陆郡到潜山,再到豫章郡,一路漫长的土地上无我军一处堡垒要塞,龙旗军纵横往返,熟知地形,来去自如,断我粮道,劫我辎重,此乃无解之诡计也!”

杜如晦只说了一半,李渊的脸色似乎已有好转,正如杜如晦所言,面对龙旗军小股部队的后方骚扰,人生地不熟且毫无根基的唐军注定被动挨打,李世民不与对方纠缠,想要一劳永逸,直取豫章都城的做法无可厚非,从大局来看,他的做法无疑是最正确的。

可是前线败局必须有人承担责任,李渊如不追究李世民,恐怕在外人眼中存在偏袒的嫌疑,毕竟二人乃是父子,对于军心民心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想到这,李渊怒容再现,哼声道:“狡辩,纯属狡辩,朕只问你,李世民损兵折将,被困于潜山之下,该当何罪!”

刚缓了口气的杜如晦,身形猛的一震,鼻翼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弯了弯身子,恭声道:“治军当严,赏罚分明,秦王打了败仗,理应予以严惩。”

见李渊微微皱眉,知道对方还是念及亲情,杜如晦随即趁此机会话风一转道:“但臣以为,赏罚分明,亦须有度。赏无尺度,便会滋生骄逸,放任乖戾;罚若无理,也必流于粗暴,失于偏颇,有失赏罚之初衷,诚不可取,总要赏罚明辨,赏罚合理,才能令人心服口服,亦可警尤他人。”

李渊脸色一冷,森然道:“杜如晦,你这是在教训朕么?朕只问你秦王该当何罪,你说这些话难不成想要袒护他么?”

“臣不敢!”杜如晦直了直身子,声音语气更加恭敬,但却透着分坚定,这个时候万不可退缩,不然李世民罪责一定,恐怕此生再无翻身之日,只见他朗声辩解道:“我军之所以会遭逢大难,实则王伏宝背信弃义,真是要说错,秦王仅是识人不明,在整个军事调度上没有犯下丝毫错误!”

杜如晦已经给了李渊很好的台阶下,这个台阶是为李世民开月兑罪责的台阶,识人不明不过是小错,就算追究也不过罚银扣俸而已,并不危机李世民的地位。

沉默片刻,李渊神色中带着丝丝无奈的摆了摆手,轻叹一声后,冲着大殿的众臣道:“秦王之罪过暂且放下,如今我大军遭逢大难,还请众位爱卿商量个对策,救我几十万被困大军方为当务之急!”

话音刚路,杜如晦彻底的放下心来,李渊既然已经不提李世民的罪过,那么只要潜山下的唐军可以突围而出,那么李世民最终定能度过此次的大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隋末新君最新章节 | 隋末新君全文阅读 | 隋末新君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