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田 正文 第三十八章 下油锅

作者 : 易月半

华佗听了左慈的话,捻须笑道:“好你个左元放,这是趁机敲诈佗来了吧?不过我等医家最重眼见为实。须知一针一药之下,便可能是一条人命。因此佗更需谨慎小心才成。这却不是怀疑老友你的诊断之术呢。”

左慈听了尚未答话,诸葛均却击节赞道:“好一个眼见为实!此言足见华先生的为医谨慎,其中非但蕴含才学,更见德行。只是世间万物生化,纵然是亲眼所见,也未必为实。”

华佗听得微微动容,他把脉察伤之时,全神贯注,真个是心无旁骛,因此对外界的变化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倒不是说故意忽视了诸葛均这个孩子。而他身后二人虽然知道他的习性,但却也碍于身份,不好打搅于他。因此直到这时华佗才察觉到舱中多了一个孩子。他听诸葛均所言,登时被挑起了一丝好奇,却不好立即就诘问于他,便注目左慈:“元放,请问这位是?”

他为人倒是随和,虽然诸葛均一个孩子贸然插嘴也不动气。只是他身后两人听得诸葛均居然无礼插嘴,而且话意里面隐隐然有着对师父所言不以为然的言辞,脸上都是微微不悦。

左慈却是诚心不立即介绍诸葛均给华佗,其中当然也有他的缘故。

原来左慈此次游历,除了追随诸葛家船队一窥美人姊妹的真面目,却也是和华尃约定在这左近见面。此次诸葛玄受伤,他见其伤势自己难治,又思及和老友见面时间已近,便匆匆上岸一会。但他和华尃一见面,忽然想到了之前和诸葛均的对话,便立即询问华尃是否另有一名为“佗”,此言一出,华尃登时大为惊讶。

华尃早年游学徐方,已然通晓数经,医道上更是小有名气,但如今这却为他招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他心烦之际,索性改易原名“尃”为“佗”,从此就叫做华佗,更离开徐土,前往扬州老友左慈处暂避一时。但此事尚未传开,知道的人极少,惟有家人弟子而已,左慈却是如何得知?

华佗虽然是古人,但却是受儒家熏陶,不言鬼神之事,而且他更有一桩好处,那就是凡事讲求实际,换句话说,就是他很有科学实践精神。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一个能将麻醉、外科手术之事发扬光大的古人,自然不是那些迷信之辈可以比拟。是以虽然世间将左慈传说得神秘莫测,他却是知道自己这位老友不过凡人中的杰出之辈,断然没有未测先知之能。于是华佗便坦承自己改名的因由,并询问左慈何以得知。

左慈便将诸葛均“天授才智”之事说出——这个却是刘详与他说话间告知的,又言说自己这位义弟竟能未卜先知,事先便预知华尃将会改名为华佗。他此时见义弟非但精通房事知识,做得一手好菜,临机决断处置黄盖、周泰也是颇有见地,心中对其已经是暗暗心服,言辞便多有夸赞。

华佗听得将信将疑,对这种怪力乱神之事,他心中还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口中虽然称奇,心头倒是将之当做事有偶合,诸葛均很可能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左慈见他不以为然,心头也自有气,竟然便不立即介绍诸葛均给华佗认识,却在一旁暗自盘算,存心要用言语挤兑华佗,让他见识自家兄弟的本事。

此时左慈听得华佗问起,便朗声一笑说道:“好叫你华元化得知,他便是诸葛府君的侄子,我左慈新结拜的义兄弟,曾预言你改名为‘佗’的诸葛均了。”

此言一出,华佗等三人都微微动容。他们上得船来,报了名号,自刘详、应惜儿以下,人人都面露诧异之色,所为便是华佗改名之事。众人此时都以为果然诸葛家三公子才智天授,竟能未卜先知,惊奇之余更是信服。

华佗等人不知究竟,后来便和众人略一谈论,大家异口同声,却和左慈言说一模一样,于是不免心头也是大为惊讶。他们如今听说眼前小儿便是诸葛均,都不由得瞩目在其身上。却见眼前孩童眉目清秀,四肢均匀,虽未长成,却隐隐可见日后大好轮廓;脸含轻笑,行动雍容,小小身材竟似蕴含成人气度;惟有一双眼睛灵动跳月兑,顾盼有神,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华佗一观之下,心头暗赞一声:诸葛家二公子已是大见不凡,不想三公子气度更是罕见,诸葛家一门何幸,竟得天地灵秀所钟爱,生此一双佳儿!

诸葛均见左慈介绍自己,便先不慌不忙地将手中药材放下,然后轻拂大袖,整顿衣衫,这才上前,毕恭毕敬地对着华佗一礼,然后开言说道:“想来先生便是华佗了?均闻名久矣,只恨不能一会。今日终于得见先生之面,实是大慰均平日渴慕。家叔父昨夜不幸遭遇贼人暗算,受伤难起,均在此冒昧请先生轻展神技,拯危扶困,救治家叔父。其中失礼之处,不妥之言,还望先生勿要见怪才好。”

华佗见他进退有节,行礼姿势虽然显得粗疏,但诚心正意的心态却是显露于外,却也不敢轻视于他,略让一步,以示不敢全受他的晚辈之礼,口中却谦辞说道:“三公子言重了。你既然是左元放的义弟,佗与他乃是平辈论交,这大礼佗却是不敢受了。至于治病救人,本来就是佗乐意之事,佗自当尽力而为,又何来见怪一说?”

左慈听得一乐,便笑道:“算你华元化知趣。我这均弟年纪虽轻,见识却广,乃是天授之人,和你平辈论交那也不辱没了你呢。”

诸葛均见华佗虽然对左慈的话语不以为意,但他身后两人却都有不平之意,便赶忙问道:“华先生,您身后两位壮士仪表非俗,却不知是何来历呢?可否为均介绍一下?”

华佗未及回答,左慈便抢先道:“这两个小子却是我这元化老友的弟子,那个看起来高壮憨厚的叫做吴普,字德成;子黝黑瘦削的叫做樊阿,字子意。按辈分来算都是你的师侄之辈,均弟你直接呼字便可了。”

诸葛均那里敢如义兄说的一般对这两人轻忽?他是读过三国志华佗传的,知道吴普和樊阿是华佗门下两大高徒。历史上的吴普精通五禽戏,他治病救人都按照华佗传授,活人甚多,更有医学著作《吴普本草》传世;而樊阿则非常擅长针灸之术,下针之处往往人所不及,却能药到病除,而且又从华佗处获得药方漆叶青黏散。这两人得华佗传授养生之法,都活了百岁上下,乃是三国寿星。

这师徒三人要是放在后世,那起码得是国家一级的科学医疗人才,你想请都请不来的人物。也就是这汉末古代对于医学科研重视不够,结果师父华佗屈死,两个徒弟也都流落民间,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白白浪费了我国医学史上的一门顶尖人才。

但诸葛均却是有着前世的知识和经验,深深了解一个好的医疗人才能发挥多么巨大的作用,因此心里便先存了结交之心。此时他便正色说道:“义兄切不可如此说,均观二位壮士都有过人之才,而起年辈都长于均。均岂敢如此冒昧呢?还是你我各算各的,均就称呼二位壮士为兄。”

这话听得吴普和樊阿面色稍缓,但左慈却不肯干:“均弟,话不是这等说法。俗语云:学无长幼,达者为先。你之识见乃是天授,远过于这两个蠢蠢木木毫无情趣的小子,当他们师长那也不委屈。何况你要是和他们称兄道弟,为兄我的面子却往那里搁呢?”

诸葛均听得一头冷汗,心想看华佗的模样,大概也不可能和你一般无耻,在徒弟面前大谈房中术的奥秘。因此吴普、樊阿估计在这方面见识不广,在你眼里那自然便是无趣得紧了。但是这种东西要拿来服人,只怕是不太可能吧?

果然吴普、樊阿两人听了左慈的话,心中更是不服。他们见诸葛均年事甚轻,便对他那所谓“天授才智”怀疑起来。樊阿心思灵活,更怀疑这是左慈和诸葛家串通了的把戏,拿着师父改名的事情欺骗他老人家。这时他便踏前一步,先对师父和左慈行了个礼以示尊敬,这才开口说道:“三公子的才智过人,阿今日也是一再耳闻。预知家师改名之事,更是神乎其技。但阿刚才听三公子所言,便是人亲眼所见,那也未必为实,不知却有何证据?”

一旁应惜儿静听至此,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樊壮士此言古人便有凭证。岂不闻《吕氏春秋》所记录孔子穷乎陈、蔡之间的事情?当时颜回为孔子煮饭,见煤灰掉入饭中,他不忍心丢掉饭粒,便将其吃掉。结果孔子见了,便误以为颜回是在偷吃。后来事情澄清,孔子就感叹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也就是说眼睛所见未必可信呢。”

在场之人多是通晓经典的,便是不知道的听了应惜儿这么详细一分说,也都不由得恍然大悟。华佗通晓数经,更是捻须微微点头,心想这位女子真是才思敏捷,立刻就能举例为自家主人作证。

但不想樊阿也是一笑说道:“夫人此言虽然说得不错,但是其中却又不全对。想那颜回吃饭一事,却是孔子眼见,颜回自家也不否认,当是真的无误。其中有错者,不过是孔子自己推断颜回的想法错了。因此,错的不是孔子眼见的事情,而是孔子通过眼见的事情产生的想法罢了。即使是此事,眼见又何尝不为实?”

此言一出,应惜儿登时一愣。她虽然读书不少,倒是没从这个方向上去思考过。如今听来,樊阿所说确实大有道理。此事如果按此推论,非但不能驳倒眼见为实,而且还能作为眼见为实一词的佐证。一旁众人听了,也都不由得暗暗点头。

诸葛均听了樊阿的话,也是暗暗称赞。心想历史记录此人针灸时用针大胆新奇,看来果然本身便是一个不拘泥于思维定势的人才。此类人物最适合搞科研创新攻关,在这因循守旧风气严重的古代,倒是难得一见的人物。

不过此时他心知若不显点本事,非但义兄面子过不去,而且只怕从此华佗师徒三人就会对自己有所成见,把诸葛家当做欺世盗名之辈。于是诸葛均便先请刘详去准备一些东西,然后问樊阿道:“樊壮士,均若说自己可以用滚油洗手,你可觉得是否要眼见为实?”

樊阿听得一愣,回答道:“三公子,那滚油其烫无比,人的皮肉一触,便会立即焦烂,那里会有人能拿来洗手?若三公子你真能做到,阿便当真拜服你的能为!”

诸葛均微微一笑,说道:“我诸葛均为人处世,以诚信为本。既然说能在滚油中洗手,那边绝对不会骗人。方才我已经请刘叔业去准备火堆和油了,这边请诸位一起移步,看均滚油洗手的手段!”

诸葛慧、诸葛亮一齐听得大惊,两人便要出言劝阻,但诸葛均却对他们微笑摇手示意无碍,两人虽然心中不安,却又知道三弟绝不是会自家找亏吃的人,便先忍下不言。倒是薛清漪忍不住叫道:“小贼,你、你莫要胡乱夸口!那滚油便是溅些出来落在身上也会起泡的,岂能用肉手伸进去?你还是不要逞强吧!”

诸葛均见她是真的关心自己,心头感动,便对她微微一笑道:“我是才智天授,不会有事的。待今日事毕,我为你做几件好玩的物事,也算是个赔礼致歉,如此可好?”

薛清漪摇头道:“谁要你的物事来着?我看你还是莫要去碰滚油的好。”

此时众人都移步上岸,那岸上早已经生起一堆大火,其上安放一口平素用来煮肉的铜鼎。此时刘详早已经叫人将油都倒入鼎中,那油香气飘散,甚是好闻,众人远远闻得,便知道这是麻油。原来西汉时胡麻(芝麻)自西域传入中原,开始普遍种植,到了东汉末年麻油已经非常普遍。三国志中著名的火攻场面里使用的油料,往往便是此物,人民对此物非常熟悉,是以樊阿一见,便知道诸葛均果然没有欺骗自己。

营地里的兵士僮仆都听说诸葛家三公子要滚油锅里洗手,除了那轮值看守的,余下诸人都一个个凑近来看神迹。这些人就远远地围了一个圆圈。诸葛均怕油污了衣服,便月兑了长袍,换过一身较为贴身的衣物。此时他高高挽起袖子,一人独自站在鼎前,忽然间觉得自己就像那早些年天桥卖艺的把式。

那火烧得极旺,不多时鼎里的麻油便已经沸腾起来,滚波翻浪,望之触目惊心。众人都想就算是丢块木头下去恐怕不多时都会烂了,何况诸葛均那细皮白肉的小手?一个个都摇头不已,华佗便温言说道:“三公子,我看此事还是算了吧?何必一时意气,做那口舌之争呢?”

此言一出,大家都点头不已。诸葛均平日里和船队里大家关系都好,谁也不忍心见这孩子吃那滚油泼手的苦头。但华佗一言未毕,诸葛均却忽然哈哈一笑,竟然便将自己一双小手给伸进油里。众人一见之下都是大吃一惊,诸葛慧更是硬生生用手堵在唇边才没有叫出来,薛清漪却没她那礼节路数,登时便是一声惊呼,扑上前去。

但诸葛均却是行若无事,一双小手在那翻滚的沸油里上上下下,看来真是自在得很,全然不见半分痛苦。众人一惊未毕,见此情状愈加惊异。一众兵士僮仆看得目瞪口呆,便有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拜起天赐金童来了。这一人跪下,便带动余下的人的情绪,只听得连声膝盖触地的声音,很快四周人等还能站着的便已经寥寥无几,更显得油锅之前的诸葛均、薛清漪等人鹤立鸡群。

华佗等人虽然不至于随众人跪下,但也是看得心动神摇,一个个都想莫非此子真是天人下凡,竟连滚油都煮不熟他?应惜儿心思更活泼,一见周围人等虔诚跪拜的模样,便立即想到这倒是个收心的好法子,眼见得这些人不管是孙策的丹阳兵还是刘详的部属,一个个都已经对诸葛均敬若天人,想来从此定是不敢违抗他的命令的了。若这也是在诸葛均的一开始的算计中,那可就真是厉害得紧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三国去种田最新章节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文阅读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