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的住处比起诸葛家如今居住的院落要略小一些,收拾得干净整齐中透着雅致,显然不是出自馆舍下人的手笔。刘琮和黄承彦派人对看门的下人报上名号,并且送上名刺。不多时荀攸就亲自出门来迎。
这位日后名动汉末三国的谋臣如今正值三十多岁的壮年,正是一个男人生命中的黄金时段。诸葛均仔细打量,见荀攸生得身材清瘦,容貌英俊,留着漆黑如点墨的髭须。美中不足的是一侧的耳朵似乎受过伤,带着一处触目惊心的残缺。
和刚才琴瑟和鸣中透出的襟怀不同,荀攸和他们说话时显得极为温和,显得随意又谦虚,言语之中不露半分锋芒。刘琮和黄承彦就邀他过隔壁一叙,同时大家也尝尝诸葛均的手艺。荀攸略一沉吟,也就答应下来,没有丝毫的名士架子。只是他听说要下厨做菜的人竟然是年纪最小的诸葛均,倒是不由得惊讶地多看了他两眼。
诸葛均看得心中了然。这荀攸分明是刻意藏拙来着:像他这样平易近人,不近不远,言语看似平淡无味,其实却让你半分怪罪的余地都没留下,才是所谓大隐隐于朝的格调。难怪荀攸在荆州住了许久,竟然没有什么传闻留下,甚至日后曹操一招,他就能收拾包袱走人,全然不见刘表有半分留难——就算甘宁投孙权都没这般轻易法。
这样的人,是最容易把自己掩藏在人群之中的。你要和他没有深入的交往,不曾看过他的能为,往往也就不以为意,把他当做凡人看待了。但实际上他就如同藏在匣中的宝剑,不发则已,一发就是凌厉逼人。
荀攸无疑正是这样的人才。根据他如今的表现,看来是并不看好刘表的前途,只是把荆州作为乱世中的一处暂时栖身之所。因此他敛了锋芒,不露声色,只是悠然而平和地度日,等待着自己心目中值得投靠的明主。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此时的荀攸,或许心境便是如此吧?
诸葛均看着荀攸的举动,听着他的话语,心中忽然闪过这样的明悟。不过这么说来,如今他叔叔荀彧所选择的主君,兖州刺史曹操,此时或许还不是荀攸心目中的最佳选择?否则荀攸既然入蜀不成,大可以抽身回去投靠曹操的吧?
此时众人已经一同回到了诸葛家下榻的馆舍,众人分宾主坐定。诸葛亮和刘琮就要推荀攸坐上首——他毕竟是太守,而在座的其他人官位都不如荀攸。荀攸笑着推辞,要求把自己的坐席设在黄承彦的下首,诸葛亮的对面,说是如此也方便大家谈论。刘琮见他执意如此,也就不再强求。
诸葛均既然知道前世历史上荀攸的厉害,自然对他的举动多加关注,刻意揣摩。如今见刘琮如此,心中也是轻轻一叹,知道这位刘二公子果然没把远道而来的蜀郡太守放在眼里。所谓“落架凤凰不如鸡”,荀攸那太守毕竟只是有名无实,如今世道大乱,朝廷的法令连都城都出不去,谁又会真正遵守那名份地位?既然身在人家的地盘上,那也只能识趣一点了。
他一边思索,一边仔细观察荀攸,话语就渐渐少了。黄承彦拉着荀攸、诸葛亮谈论刚才的曲子,兴致倒是越发高昂。荀攸却淡淡地笑着,口中总是恰到好处地接着黄承彦的话,既不锋芒太露,也不冷落生疏,竟是一点汤水都不肯漏出来。诸葛均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观察古代名臣的处世交接之道,就在心中反复咀嚼荀攸的应对,越听越觉得这人真是于最平凡处藏锋不露,简直就如同一方被千年流水冲刷光滑的精致玉石一般,滑溜得你全然抓不住他的把柄,看不出他的端倪。
刘琮却浑然不觉,只是觉得这位荀府君虽然弹瑟技艺过人,但要说见识那也不过如此。诸葛亮、黄承彦由曲知人,猜想荀攸襟怀应该不止如此,两人脸上神色都微微有些疑惑起来。但荀攸应对得很是自然,他们也完全看不出破绽。
此时黄承彦正说到自己听闻荀攸和郑泰等人设谋想要刺杀董卓,事发后荀攸、何颙二人被捕,何颙自杀的壮烈。荀攸只是温言以对,把事情的功劳全都推给了郑泰等人,仿佛那震惊天下的刺杀未遂事件并不是自己所为一般。刘琮这时候也听得入神,就叹息道:“何伯求(何颙字伯求)慷慨自尽,真是天下义士啊!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不害怕的又能有几人呢?”
刘琮这话倒是无心而发,可是让旁人听了难免就会以为这是暗中指责荀攸贪生怕死,不能为名节而自尽。荀攸听了只是微笑,也不出言反驳。诸葛均却忽然插嘴说道:“琮兄,何颙自尽虽然慷慨悲壮,但也未必就是全无畏惧。均觉得那监狱之中严刑拷打的痛苦,有时候比死还可怕呢。能在那种环境还晏然自若,从容待死的人,只怕也是很厉害的。”
他故意露出天真的神色边说边比划,说道“监狱的痛苦”还故意缩了一子,看来很是无邪。刘琮听得一笑,也点头应道:“均小弟说得倒也不错。仔细一想,在监狱中忍耐的痛苦,未必就会低过死亡的威胁。荀府君能忍耐坚持,其实也是难得。”这句话其实是他对自己刚才失言的补救,有几分并不是真心如此想,因此说来口吻就有些随意。
荀攸如何听不出来刘琮的不以为然?但他也只是轻声叹道:“败亡留死,攸终究也不过是一个忍辱偷生的人罢了,想来真是愧对那些死去的讨董志士啊。”这声轻叹里带着些萧索与寂寞之意,听来就有些苍凉了。
诸葛均听得心中一动,正在考虑要如何继续出言试探荀攸的心意,这时候刘琮的下人却来回报,说是刺史府那边的手续已经办妥,如今枣子可以随意取用了。诸葛均听了,就不再参与席间的讨论,先告退去换衣服,要为众人备办席间的下酒菜肴。
他要做的几道菜肴其实都很简单,前面几道都是以螃蟹为主。先上来的却是《山家清供》记录的宋代名菜“蟹酿橙”。这道菜是选用黄熟的大橙子,截顶,然后将橙瓤细心剔出,另外装盘;但是橙子内部却要留下足够的橙汁,然而再剜开蟹壳,劈开蟹件,取出螃蟹的膏肉填入橙中。分量差不多后把橙子截下来的顶盖盖回去——这里就需要一定的刀工了,否则装回去容易月兑落也是麻烦。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将橙子放入小甑,加入适量的水,再在水中调配一点酒、醋——为的却是在去除螃蟹的部分腥味。如此一来原本浓烈的橙汁香味就可以抵消大部分螃蟹的腥味,再加上这点睛一笔,螃蟹的腥味就微不足道了。
蒸熟后将这道菜分送各人席间,另外各自准备盐、醋、糖、姜的小碟子,外带一个小勺,各人按照嗜好自行调取蘸酱,然后以勺子自橙子中取出。放入碟子蘸好再用筷子夹起食用。这却是诸葛均考虑到古人的长袍大袖不方便而做的一点小配合。
那橙子自甑中取出,安放在备好的盘中,端上来时众人都看得大为稀罕,心想从来就没有把橙子煮熟再吃的说法。刘琦就笑道:“均小弟,这把橙子煮熟了吃虽然也是个妙思,但似乎也算不上什么难为的菜肴吧?”
诸葛均也不说话,先把橙子顶部的橙盖揭开,随着蒸腾而起的热气,一股蟹肉的香味伴着橙汁的清香就逸散出来。黄承彦闻得这股美味清淡的香味,忍不住咕咚吞了口唾沫,叫道:“虽然不知味道如何,可这香味真是妙极!”
等到菜分到各人的席上,大家才知道诸葛均这道菜的妙处。这汉末时人们虽然也食用螃蟹,但是做法都比较粗糙,除了蟹酱之外,多半就是用水煮熟随意服用。因此在诸葛均的前世历史上,还曾闹出晋朝高官吃螃蟹结果吃坏肚子的笑话来。而这种宋朝风格的雅致作风席间众人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黄承彦先按照诸葛均的说法,取了盐醋调和,然后蘸着吃了一勺膏肉。鲜女敕清美的滋味一入口中,这位沔南名士就忍不住一派桌子赞道:“妙!妙!妙绝!清淡中见甜美甘醇,完全没有蟹肉的腥味,也不似平日里煮食的粗糙口感。如此吃螃蟹,那才真是雅致之事啊!”
别说是他,便是刘琮、荀攸,此刻也都惊讶起来。这滋味的确是他们从来没有吃过的,而且以橙子这种天然食材作为盛放的器具,雅致之中更见巧思,配合起在场众人的名士身份,那才是真的有了格调。原来吃东西还可以吃得如此优雅月兑俗,如此清新自然,一时间两人都不由得暗暗赞赏。荀攸更是若有所思,隐约觉得自己似乎从这道菜中窥见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这位汉末的谋臣自然不会知道,他所隐约窥见的,乃是随着时间长河一路向下,悠久之后属于宋朝士大夫们的悠闲生活,那是属于《清明上河图》的富足优雅时代。这种格调是无数岁月积累所带来的美味感动,自然和汉末还很粗糙的烹调手法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