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曾绍清感到很郁闷的是,在翠微中学附近,竟然都没有找到一家卖自行车的店铺。
在辛辛苦苦的找寻了一个小时之后,曾绍清实在是有些撑不住了,于是就对曾钦铭和罗月他们说道:“爸,妈,姐姐,这附近恐怕没有卖自行车的地方哦。我们还是坐车去西单那边吧,我知道那里有不少的卖自行车的店。而且,在那里我们还可以顺便去小姑姑的店里面选两套新衣服。”
曾钦铭他们也是走得脚都有些发软了,自然不会拒绝曾绍清的这个建议。这个时候,几个人的位置也已经靠近复兴路了,于是就往前赶了一段路,来到复兴路上,找了一个公交车站,坐车前往西单。
事实上,就在曾青毓服装店的斜对面,就有一家卖自行车的店,里面的自行车的种类也比较齐全。
曾青毓看见哥哥一家人带着罗慧妍前来,非常开心。在得知曾绍清和罗慧妍想要买自行车之后,也是非常的赞同,当即叫来店里面的服务员,吩咐了一声之后,曾青毓就离开自己的服装店,带着曾绍清他们去了对面的自行车店。
自行车店的老板貌似和曾青毓是认识的。也是,这些店老板都是消息很灵通的人,曾青毓这样有背景的人来这附近开店,他自然是要打听一下的。在得到一些消息之后,自然是要想办法和她打好关系。这样的人物,要是关系好了,那带来的好处,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店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看见曾青毓前来,连忙笑着迎了上来,打招呼道:“曾小姐,你这是有生意照顾我这小店啊?”
这也是在八十年代中期,要是换在十年或者是二十年之后,要是他这样称呼曾青毓,恐怕就会被打入地狱了。
曾青毓笑道:“是啊,秦老板,我侄儿子和侄女儿来京城上学,想买一辆自行车代步。我知道你这里自行车款式齐全,就把他们带来了。你帮忙给个建议,怎么样?”
秦老板脸上都笑开了花,一直以来,他就在想方设法的和曾青毓拉近关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现在曾青毓带着侄儿侄女上门来买车,正是和曾青毓拉关系的好机会。
于是,秦老板就拉着曾绍清和罗慧妍,帮他们介绍起他店里面的自行车起来。
秦老板的店里面自行车的品牌的确很齐全,不但国产四大名牌永久”、“飞鸽”、“金狮”和“中华”都有,还有十来个国内并不太出名的自行车品牌,甚至,这店里面还有好几个国外进口的品牌自行车。
秦老板尤其卖力的向曾绍清和罗慧妍推荐几个进口品牌。在他看来,以曾绍清他们的身份,这进口的品牌车,才能配得上他们的身份。
不过,曾绍清对秦老板的推荐却是不以为然。要说自行车的款式,现在的这些都不在他的眼中。毕竟,从2011年回来的他,见过了太多后来的优美款式的自行车。在八十年代中期,哪怕是国外进口的自行车,要是单论好看的话,又怎么比得上后世的?
最终,曾绍清选择了国产名牌自行车“凤凰”,当然,罗慧妍同样也跟着曾绍清选了一款‘凤凰“牌女式轻便车。
凤凰牌是上海自行车三厂生产的,曾经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凤凰牌自行车在六七十年代就出口东南亚了,因此拥有一辆这样的自行车,在这时候绝对是一种骄傲。
在八十年代,大街小巷,“凤凰”牌自行车随处可见。在商店里,凤凰自行车总是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成为消费者购买自行车的首选。“凤凰”被人们视为吉祥和高贵的象征,甚至成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很有“面子”的嫁妆。
想起这个时候“凤凰”牌自行车的风光,以及后世国产自行车的没落,曾绍清不由得有些感慨。
这家国内曾经最富知名度的自行车制造公司,拥有辉煌的过去。1958年,在上海的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上海自行车三厂,这是一家地方性国营公司。几年后,由这个厂生产的凤凰牌自行车,开始成为全国名牌,并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量长期名列全国自行车行业第一。1992年,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成立。
成就凤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短缺经济”时代。河北省石家庄市志记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供应紧张。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车(主要是上海产“凤凰”、“永久”,天津产“飞鸽”)实行凭票供应。1962至1963年之间,“凤凰”、“飞鸽”和“永久”的标价高达每辆650元。
凤凰折翅始于联营。
“联营”之祸缘起1986年12月。当时以凤凰为“龙头”,在江苏、浙江、广西、陕西和新疆等地的43个单位,联营组成“凤凰自行车(集团)公司”。凤凰派人参与其联营企业的管理,联营企业可以使用“凤凰”品牌,但必须为此支付的“品牌使用费”。不过由于组织中的各成员是一种松散联盟关系,因此这种联营的经营方式更像是“特许经营”的初胚,而非如今的控股集团概念。
事实上,除了凤凰之外,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其他四大自行车品牌——“永久”、“飞鸽”、“金狮”和“中华”,也都无一例外与其它小型自行车厂进行联营。
在自行车还属于紧俏商品的1980年代,联营让凤凰自行车的产能迅速扩张。1989年整个集团共生产凤凰牌自行车为620万辆,而1990年凤凰公司的产量仅为354万辆。
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自行车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行业产能过剩。仅大陆地区就有150多家自行车整车厂和700多家自行车零件生产商。
凤凰开始逐步收回品牌使用权。1993年至1997年间,凤凰先后与新疆自行车厂、杭州自行车厂、哈尔滨自行车工业公司、太原自行车总厂、山东鲁南自行车总厂、南宁市自行车总厂、合肥自行车二厂、山东淄博自行车厂等终止联营。不过,五大品牌已经把这些竞争对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扶植起来了”。这些联营厂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在离开凤凰后,开始成为凤凰强劲的竞争对手。
“知名品牌的口碑在联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而小厂通过联营提升了自己的生产能力。”联营最大的危害在于:小型制造商把五大自行车品牌拖入了无休止的低价竞争的泥潭,使它们无暇顾及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
国内市场的混乱竞争局面,为台资和外资自行车公司,提供了进入大陆市场最佳时机。1990年代,在新台币升值、劳力短缺以及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冲击下,台湾的自行车公司,开始将大部分订单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大陆进行生产,而它们在台湾和欧美的工厂,则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自行车。
1992年,台湾的巨大机械工业公司与凤凰自行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巨凤自行车公司,同时“巨大”还在江苏昆山设立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昆山捷安特和上海巨凤成为“巨大”的生产重心。
捷安特等外来品牌一开始就刻意避开低价竞争,明确将产品定位于中高档,从而保留了足够的盈利空间。2003年,“巨大”(包括其在大陆的工厂)平均出口单价为125美元,而凤凰2003年的平均出口单价仅仅在40美元左右。
高端市场被占据,进一步挤压了凤凰等老名牌的生存空间。同为上海名牌,永久在自行车业务遭遇巨亏后被中路集团收购。
看见曾绍清和罗慧妍已经选定了自行车,曾青毓就去结账。
秦老板连忙道:“曾小姐,你这就是见外了。区区两辆自行车,哪里用得着你付账嘛。”
虽然这么说,但是秦老板心中还是有些肉痛的。毕竟,两辆“凤凰”牌自行车价值可是不菲。在他的店里,标价高达六百元,两辆车就是一千二百元。
不过,为了能和曾家拉近关系,秦老板却是决定豁出去了。
曾青毓笑了笑,说道:“秦老板,这帐还是要付的,毕竟,这两辆车可是值不少的钱,怎么能让你赔本呢。当然,秦老板你要给我这侄儿子和侄女的车打个折,那还是可以的。”
见曾青毓说的真诚,秦老板也知道,像是曾家这样的人家,那是绝对不会这样就收下这两辆自行车的,要真是这样,一旦被人知道,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于是,秦老板想了想,就说道:“既然曾小姐这样说,那我也不再坚持。这样吧,我给两位一个成本价,四百元一辆,怎么样?”
这可是少下来不少,也真的差不多是秦老板拿车的成本价了。他从代理商手中拿到车的价格,都是三百左右。再加上一些其它开销,成本价就接近四百了。
曾青毓就笑道:“好,秦老板果然是实在人,爽快!就这样,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