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当欢迎阿道夫.希特勒的歌剧演完后,按计划希特勒将检阅德国殖民地内的纳粹的操练。
但国王的副官却告诉林格,回罗马的火车过几分钟就要开了。
为了不使正在等候的党员们失望,他急忙走到街上,像指挥官那样抬臂行礼,沿着队伍往前走。
一上火车,希特勒便把一肚子气发泄在里宾特洛甫头上。
后者则大声斥责礼宾司长对政府和元首不忠。
回罗马后,希特勒已恢复了平静。
在5月7日于威尼斯宫举行的宴会上,他发表了一篇有力的演讲。
据齐亚诺伯爵说,这篇演讲“非常成功,将他周围的冰雪全融化了”。
实际上,他主动提出将获洛尔作为礼物送给他的主人。
这是个最慷慨的礼物。
因为这会令他的同胞,特别是巴伐利亚人恼怒。
早在1924年当希特勒还在兰茨贝格监牢服刑时,他就曾通过戈林提出过同样的赠予。
那一次,为了支持意大利对这块争得面红耳赤的地盘提出的领土要求,他曾向意大利索借200万里拉,但未借得一文,使希特勒忿忿不平。
在墨索里尼看来,今晚的赠予是某种信号:这一次,某种报酬是少不了的。
自希特勒抵达意大利以来,这次讲话才是有政治意义的第一个事件。
墨索里尼让国王出面当主人,自己退居幕后,把他的客人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让他白天黑夜忙个不停。
这安排是很聪明的,因为这便可避免进行严肃认真的讨论。
后来,里宾特洛甫向齐亚诺递交了一份建议结盟的条约草案。
齐亚诺看了一眼,没有吭声。
其实,墨索里尼的女婿已在日记中写下了:“总理希望缔结这个条约,我们一定要缔结的,因为他有千条万条理由不相信西方的民主。”
更重要的是,希特勒终于找机会提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墨索里尼几乎毫不在乎地给希特勒这种印象:这个小小的国家对他无关紧要,他的注意力在他处。
有了这个保证,希特勒过去所受到的真正和想象中的污辱,都一概值得了,而他也觉得可放开手脚去完成下一步计划了。
而在捷克,贝奈斯总统及捷克其他的领导人均抱有幻想,认为希特勒不敢冒险进攻捷克,因为他害怕这会触发一场大战。
他若真的进攻,法国、英国难道不会想法子制住他吗?但是,这三国却无意当保护国。
“你只要看看地图便知道。”
不久前张伯伦在给他妹妹的信中写道,“德国人若是有意要蹂躏捷克斯洛伐克,不管我们或法国作何努力,都不太可能解救它所以,我们不打算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她只会成为导致与德国开战的借口。
这我们是不会干的,除非我们有在适当的时间内能将它打得跪在地上求饶的前景。
但是,我看不出有此前景。
所以,我已放弃了向捷克斯洛伐克作出保证的想法,也不想向法国就其对捷克所承担的义务一事作出保证。”
英国首相之三心二意,令法国领导人很是担忧。
他们虽然一再发表大胆的声明,但是,目光锐利的观察家们都相信,自莱茵兰被占领以来外交政策就一直跟着英国的转的法国,是不会很快去保卫捷克的。
希特勒猜透了这些人的心事,加上墨索里尼又默许他,将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他于是便令戈培尔加紧宣传攻势,反对这个倒霉的国家。
由于有了“那一天”就快来临的说法,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便加紧活动。
这虽是谣传,但由于5月19日和20日传来希特勒的军队正在捷克边境动员的惊人的消息,它也变得可信了。
消息说,希特勒的11个步兵师和4个装甲师正浩浩荡荡开赴波希米亚边境,德国和奥地利的部队已在西里西亚南部和奥地利北部摆好了进攻的架势。
20日,星期五下午,贝奈斯召开内阁和最高国防委员会紧急会议。
晚9时过后不久,在未与法国盟友磋商的情况下,捷克便下令“局部动员”。
星期六拂晓,捷军便占据了边防要塞和苏台德地区。
这样,欧洲便出现了1914年以来未有过的炽热化危机。
一个小国采取主动反对一强国,并让世人明白,在欧洲强权政治的游戏中,捷克是不当马前卒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这种做法,也迫使她的保护人英国和法国做她的后盾。
结果,法国总理达拉第便召见德国大使,并让他看了放在办公桌上的动员令。
“在这份文件上我签不签字。”
他说,“阁下,这就要看你了。”
在柏林,英国大使汉德逊也向外长冯.里宾特洛甫提出警告说,“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承担着一定的义务,若这些义务不可避免要完成,英国皇家政府也不保证,在形势所迫下它不被卷入。”
里宾特洛甫认为英国是主要敌人,便将大怒降为愤愤然,矢口否认德军威胁捷克边境之说。
假若英法两国竟“疯狂”到了武装反对德国的地步,“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再次殊死一战。”
当晚,里宾特洛甫便乘专机离开柏林,前往贝希斯特勒加登与希特勒磋商。
希特勒也与他的外长一样气得七窍生烟,因为德国并未有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任何一个较大型的军事调动或集结。
谁造的谣?谣可能是英法造的,也可能是捷克人造的,也可能是反希特勒集团造的——该集团包括自称为金融魔术师的沙希特和德国情报头子卡纳里斯海军上将。
更有可能的是惊慌本身之使然。
西方的报纸散布消息说,是因为受到外国压力元首才取消入侵的。
这样,它便犯了一个羞辱元首的错误。
希特勒并未走上军事道路,所以谈不上取消。
但外国报纸的挑衅却使希特勒真正行动起来了。
此后,他强烈赞成用武力解决捷克问题。
在周末未到来前,希特勒迅速地采取了激烈行动。
5月28日,他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参加的有两位最高的军事领袖,外交部官员和其他重要官员。
当大得异乎寻常的人群集合在总理府的冬季花园外时,大家的猜测是,希特勒马上要采取新的军事措施了。
心情紧张的戈林把魏德曼上尉拉到一边:“难道元首不明白他在干什么吗?这意味着与法国打仗的呀!”他说,陆军还未作好作战的准备,他要将此事告诉参谋长。
希特勒开始讲话了。
他讲得心平气和,但他的话却是爆炸性的:“将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这,我矢志不移我们将不得不采用的方法或许不能立刻获得你们这些老将们的认可。”
这次进攻,他解释说,不过是为取得生存空间的、更广泛的战略的一部分。
当德国为取得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向东挺进时,捷克斯洛伐克就将成为后方的威胁。
所以,捷克必须消灭,此刻正是时机,因为英法两国不想打仗,中国根本不可能预,意大利对此也不感兴趣。
希特勒讲完后,戈林两眼闪闪发光,冲到台前,抓住希特勒的手。
“我的元首。”
一小时前曾发誓要阻止他的戈林冲口喊道:“对您之举世无双的战略,本人表示由衷的祝贺!”没有反对意见,连讨论也无须进行。
戈林与希特勒一起朝站在角落里的凯特尔、勃劳希契和贝克走去。
“就这样吧。”
他说,“我们先碰碰东方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
然后,我会给你们3到4年的时间,到那时,我们再去碰碰西方的局势。”
三位将领当时未说什么,但到了次日,贝克写了一份严厉批评的备忘录。
他宣称,今日之德国并不比1914年的德国强盛,更易毁于空袭。
更有甚者,德国面临着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英国和美国之四国联盟。
“德国的对手!”他得出结论说:“不但有可供其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且其人力物力皆远胜于德国。”
5月30日,贝克将此阴暗的评价交给了勃劳希契。
勃劳希契问凯特尔,如何让元首知道才是上策。
凯特尔建议,将有关政治的部分删去,免得希特勒因此连对法国干预时力量对比的分析看也不看便将它扔在一边。
勃劳希契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朱特堡炮兵学校举行的一次会议期间,将删节后的文本呈给了希特勒。
元首极力反对:报告不客观,过高地估计了法国的军力。
“这是陆军的另一次灾难。”
凯特尔写道:“使勃劳希契进一步丧失信心。
对此,我是深感遗憾的。
但元首并未拿勃劳希契是问,而是拿贝克和总参谋部是问。”
希特勒力排众议,决定以武力对付捷克斯洛伐克,并令陆军于10月1日执行。
这样,“绿色计划”的第四个文本便付诸实施了。
在法国边境上建造“西壁”防御系统的任务,由建筑高速公路的弗里茨.托特承担,并加速进行。
数星期后,近50万人便在加紧修建工事,以便在东线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闪电战的同时,能以最小的兵力抵住法国。
与此同时,德国也加紧了它的宣传战。
其目的,用元首自己的话来说是“用威胁的办法,吓住捷克人,磨掉他们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一定要使我们的民族团体懂得如何支援我们的军事行动,并影响中立派,使之有利于我。”
朱特堡会议期间,德国驻莫斯科大使来文,加强了希特勒东进的决心。
冯.德.舒伦堡伯爵报告说,捷克斯洛伐克有意要避免冲突,准备在合理范围内作出让步。”
欧洲危机的舞台已布置好了,这舞台将使5月事件显得微不足道。
“绿色计划”虽已付诸实施,但希特勒的意图还是要用它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
现在的问题是,他应向战争悬崖走得多近,对此,希特勒在那年夏初或许连自己也不知道。
如同在莱茵兰和奥地利危机时期一样,他靠的是直觉。
他遂派他的私人副官魏德曼上尉飞赴伦敦,与哈利法克斯勋爵进行非正式会谈。
这是一项异乎寻常的探索性任务,由魏德曼的私交、半犹太血统的霍亨洛公爵夫人暗中安排,完全绕过里宾特洛甫。
魏德曼的正式任务是探讨戈林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可能性,但希特勒也亲自指示他通知哈利法克斯: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受到虐待。
“若在近期得不到满意的解决,我只好用武力解决。
把这点告诉哈利法克斯勋爵!”魏德曼转述了他的警告。
但哈利法克斯彬彬有礼地回答说,在限期到来以前,许多问题都可解决。
他还在原则上同意戈林来访,还含糊地邀请元首本人作为国王的客人前来。
魏德曼满心欢喜地飞回德国。
但是,在贝格霍夫,他等着向元首汇报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而元首却在外边与尤尼提.密福特一起走来走去。
希特勒回来后不耐烦地打断魏德曼的汇报:尽管英国已同意戈林出访伦敦。
“不去了!不再去了!”他冲口喊了一声。
关于哈利法克斯之事,他连一个字也不愿意听。
数星期后,威廉大街的秘密代表弗里茨.赫塞,被里宾特洛甫从伦敦召回,原因是,他曾发回一份报告说,张伯伦已考虑将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
“给我发回这种东西有什么好处?”据赫塞的说法,外交部长当时这样说道。
元首已深信英国一旦武装完毕,便会将德国打得粉身碎骨。
不久前,元首曾对里宾特洛甫说过:“现在已没有什么国际廉耻可言,有什么战利品可抢谁都抢。
我要把这点儿作为教训。”
在英国人将他包围前,他将先发制人。
赫塞解释说,张伯伦的私人顾问曾要他非正式地通知元首,伦敦《泰晤士报》那篇说英国准备接受对德国有利的解决办法的社论,系首相亲自安排的。
对此心中有数后,希特勒不是不用武力威胁便可为苏台德的日耳曼人取得自治么?“自治?”里宾特洛甫喊道:“不可能再有什么自治了。”
他说,在谎称德军已有所行动前,希特勒或许会满足于自治。
现在,这可是不够了。
听到这句话后,赫塞全身都凉了。
他初次醒悟到,战争的危险是迫在眉睫了。
他祈求外长去向希特勒保证,他能用和平的方法取得苏台德地区的割让。
里宾特洛甫深受感动,答应找希特勒说说。
次日,他把赫塞召来,告诉他,元首嘲笑了捷克人会拱手将军事基地交出的想法。
“我就是不信!”他说,“他们不会愚蠢到那种地步!”希特勒的态度是强硬了,但他的将领们却在继续反对他的扩张政策。
贝克在公开散布阴郁的预言:在新的战争中,谁是罪魁祸首的问题,与上次大战相比,将更重要;战败的后果将比1918年的失败更为惨重。
7月,他为勃劳希契草就了第三份冗长的备忘录。
他宣布,他敢肯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必将带来另一次大战。
“这种战争的后果,不仅仅是军事失败,而且是德国的全面灾难。”
他继而说,人民不要这场战争,陆军对此也没有思想准备。
当贝克将此文件呈交上去时,他的讲话尤其大胆——他让勃劳希契在军事将领中组织抵制。
“倘若军事将领们不按自己的特有的政治见解和良心行动。”
讨论纪要说,“历史就会将罪过加在他们头若大家行动坚决,战争政策就执行不了时局特殊,措施也随之特殊。”
在众人劝说下,勃劳希契召开了一次高级陆军将领会议。
在会上,他宣了这份备忘录——它预言,入侵捷克必将导致一场大战,德国一定打输。
为了苏台德,竟拿民族存亡去冒险,这值得吗?众人一致认为,军民皆反战。
将领们也同意,陆军的训练和装备或许可打败捷克人,但要打败欧洲强国的联盟,是绝对不行的。
会上只出现两条反对意见,但都很温和。
布许将军重弹了军队不该干预政治的老调,而莱希瑙这个第一个变为纳粹的将军则告诫其同僚,应单独与希特勒辩论,不要集体前往。
勃劳希契采纳了他的建议,单独前去面见元首。
但是,他是否像对同僚们说话时那样强硬有力地去面陈希特勒,这还是值得怀疑的;然而,即使说法比较婉转,它也带来一阵大声呵斥,重使勃劳希契循规蹈矩。
将领们的否定态度使希特勒气馁。
8月10日,他将总参谋长等人请至贝格霍夫进午餐。
他又历时3小时滔滔不绝地大讲他的政治理论,但他们也同样不以为然。
众人的一致反对反倒加强了元首的决心。
5天后,在朱特堡附近观察了一炮兵演习后,他将高级将领召至饭厅,宣布于秋天用武力解决捷克问题。
他向听众保证,只要张伯伦和达拉第仍然在位,就不会出现大战。
在结束讲话时,他提醒大家注意,他的预言是会应验的。
在国内,希特勒陷入反战派的重围。
他的论点仍不能令其将领们信服。
反战派主将贝克将军再次提出辞职,勃劳希契不予接受,他就索性不再上班。
为解决这一问题,希特勒接受了他的辞呈,但“出于外交政策方面的原因”,令他保密,不得让公众知道。
但是,所有这些忠告在希特勒身上都未产生多大效果。
他一心要战。
在视察陆军的演习后,阿道夫.希特勒对自己副官说:“战争是万物之父。
每一代人都要经历一次战争!”,,,、,S,H,u,,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