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器时代 第四十七章 牛耕与梅河北岸探索

作者 : 射天虎

回到村里,石路先研究和报告的羚羊谷周边的地形和情况。和带着十个民兵骑着马,沿着沼泽边往西北走了四天才到达野马迁徙的山口,那里就是目前已知的能够到大荒原的路。沿着山脚往东走了五天,看到有一条大河,比梅河大好多,这河是从狰兽山中间由东北向西南流出来。

顺着河往下游走了三天,河水就到了大沼泽。与大沼泽的交汇处西边一天的马跑的路程就是羚羊谷。大河顺着沼泽往下后不久就拐向东边,没有发现和梅河交汇。大河和梅河最近的地方就是羚羊谷所在的丘陵延伸到沼泽的部分,动物跨河以后沿着这个突出在沼泽中的丘陵迁徙。

石路看看图以后就知道,羚羊谷的丘陵就是狰兽山的向南突出部分,三面被水包围,一面被山挡着。如果不是和他们骑马,绕这么多路程估计得用一个月。大河应该是从星星湖流出来的,从中横切狰兽山。只不过大河的对岸还无法探寻,这时候也无法肯定梅河是否与大河交汇,毕竟两河最近的距离也差不多一百里。“地方实在太大了,而且这个时空行进的速度太慢。”石路自言自语。这时候还不是探索的时候,他就先放在一边,回到耕种上来。

今年的春耕石路非常重视,这是由于族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耕作的巨大收益。为此,他让巫准备了一个盛大的祭祀仪式,仪式中召集了所有的族人,还选出几样农具摆在祭台上。巫还宰了一头猪,一只鸡,一只鹿和一头牛,献给神灵和祖先。石路用竹板刻了一道祭文,向族人念了以后就烧掉。祭祀活动以后,繁忙的人们又变成农夫忙碌起来。除了部分挖矿的继续以外,剩下的劳动力都投入耕作中。

水田里是树根清理的最干净的,这个时候陆果已经把田埂打好,只不过里面已经长出一些杂草,开荒半个月,春季的温度升的很高,杂草都很高。石路决定用牛耕。犁已经做好,用木头包着铜皮作为犁头,耙也做了一些,本来是要人拉着或者马拉,不过有了牛就先训练牛耕田。这次抓到的野牛实际上是黄牛一类,不过总是能用的。石路让陆果找来一头公牛,用烧红的铜把鼻子弄穿,栓上绳子,牛就服帖多了。这时候套上犁,石路在后面扶着犁,前面有两人牵着牛,牛的野性还很大,不停的挣扎,一动石路就扯绳子。半天以后这牛就被驯服。示范完毕以后,所有能用的牛都用同样的方式,几天就把田耕完了。耕完以后就是去年参加插秧的带领着族人把秧苗分开插到田里。到四月中旬的时候,十里平原上新开垦的土地中,种植了四百亩的稻子。这已经是从野稻子到人工种植的第三代。

在种植稻子期间,劳动组的其他人也完成了粟米、豆以及部分麦的播种。豆种在十里平原和梅林后面的丘陵地带,一共种了五百亩:粟米种在通往温泉的路两边,总共种了三百亩。芋头由于产量高而且需要的农家肥多,就只种了五十亩。在这些地的边角的空地上,南瓜和葫芦也种了不少。白菜也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足够的蔬菜供应。苎麻在春天来的时候已经发芽,加上收到的种子,石路用扦插以及播种的两种方式在丘陵上种了十几亩,以后还将陆续扩大。

当这些种植完成以后,小麦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今年的冬麦由于施肥和照料手段的熟悉,产量提高很多,一千亩左右的麦田收获了接近十七万斤的麦,到秋收时依然绰绰有余。再加上根据这两年的气候特点,晚春种一些,秋天依然能有收获,这样,今年就可以彻底的摆月兑对狩猎的依赖。这边收获小麦,那边继续的播种,今年的春季只播种了八百亩麦田,这几乎用完了目前开垦出来的土地。

耕种完毕以后已经是四月末,石路又进入改进船只和制定今年夏天的探索计划中,陆果立即的把人手转移到未完成的建筑工作里去。一直到五月十日的时候,陆果才完成神庙以及边缘的建设,其他部分还未完工,而雨季已经开始了几天。

议事厅被拆了重建,正式的成为一个神庙。神庙的两边的墙和华洞两边的石壁紧贴。石壁上还凿进去一个凹槽,用来垒砌砖头。整个神庙长二十米,宽五米,有两层楼,木头被大量使用,总共用了十根中柱和二十根边柱,都是选择定居以后几年积累下的粗壮的木材。砖头依然不够所以土砖还是大量的使用,有部分还用土墙而不是砖头。整个楼高八米,全部用瓦作为屋顶。两层楼共有八个房间,正中的房间还通向华洞,弄了一个门,这个屋子平日就作为神庙的核心,长老会议以及族里的大事都要在这里决定。各种神物重新被送进被巫改造后的华洞。北边的上下四间屋子作为族长处理事务以及保存重要的资料的场所。长老们除了巫以外,平日在族里处理自己负责的事物,保存资料,协调大事都在这个区域,这是为了方便族长有事找他们。南面剩下的屋子则是给巫以及他所带的管理神庙的弟子们使用。本来石路以为这个楼应该很有空余,不过把摆放东西的架子放进去,所有物品整齐的准备好以后发现还挺拥挤。

神庙前面就是一个高台,作为祭祀使用,日晷已经改成铜盘,也放在这里,巫要每天观察记录。高台前面就是一个广场,周围的房屋都被移开一段距离,形成一个三十米宽四十米长的聚会用的场地。广场南北两侧才盖上族人居住的房子和仓库厨房等。最初的房屋只有石路的院子和巫住的没有动。紧挨着石路的院子的是仓库,还没完全建设好,而水鹿的教育组用的房子也搬到了巫居住的边上,紧挨着教育组的就是后勤组的食堂,隔着广场和仓库相望。四十米后就开始建设原来宽度的街道,两边都是族人居住的房子。这么一来两个足球场大的马场基本被建筑覆盖,等秋收前完工以后,马场就成为居住区。不过石路并不担心地方不够,栅栏围绕着华洞四周两里左右的地面都被建起了栅栏,北边顺着马场边缘的缓坡延伸到河边。未来这一区域将有可能建个城。现在的工具比起原时空的奴隶社会开始阶段还强些,建筑条件又好,只要人手足就不成问题。

举行完神庙的完工祭祀以后,船的改进也完成,这时候可以开始探索了。这次主要还是在华谷里,主要是探查北岸的情况。牛箭依然是带着三十个民兵跟随,其他的民兵在和的带领下帮助村里建设以及防御。路线为直接驾着船到达三岔河,以测量船在逆水中的速度,从那开始一路停一路往北边查看。

船走了两天就到了三岔河,中间休息了一夜,比起竹排要三天到四天快一些,八十里的路,每天四十里的速度还是够快的。到了三岔河以后,石路就开始沿着北岸慢慢的考察。北岸边上过去看到的大部分就是紧挨着山脚,平地很少,有些地方还是悬崖。这次他就选尽量的爬上山去看看。

在最北边的支流东北方向,差不多就是北岸的不太高的山脉的起点,上面基本是一些高台,没有太高的山峰。第一天围绕着山转悠的时候没有什么发现,就是一些森林和小溪。第二天从梅河盆地对岸出发,向着北方探索。这里的山就高了许多,紧挨着北面的狰兽山沿着华谷延伸了出去。小山脉并不宽,最宽处也不到一里,多的是小山包和松树林,看起来就像是这山是从北边的大山中滑落了一个长条,停留在梅河边上。一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熊,所以这谷中的山脉就被命名为熊山。

搜索队一直沿着熊山慢慢的探索,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石路在一座小山包的阴面发现了一些亚麻,这东西比起苎麻也不差!留下记号,采集了一些能移栽的苗以后,队伍回到河边,让两个民兵队划着划子送回村里。路上只要不下船,就不会有危险,除了下雨以外就没有别的麻烦。石路知道这东西在这里的气候下估计没有苎麻那么容易种植,不过既然出现了,种植一下应该没问题。以后有条件就把这东西种在山上,比在谷底好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都没有太多的发现,一直到第十五天,队伍到了老虎湾西边十里左右的地方,沿着一条由东北面的山流出最后注入梅河的小溪往上游走才有发现。小溪有些地带还显得陡峭,坡度不亚于神马山,两边依然是熊山的延伸。走了五里多以后,就出现了一个小盆地,面积有马场那么大,盆地中央就是小溪穿过,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形。沿着盆地的东边走,就是一些缓坡。在盆地的北边,小溪的东侧石路发现了一座山的山脚有个矮的断崖,不太高,只有两米左右。这里的植被比周边的稀疏,看起来是十多年前才塌方的。断崖的侧面的石头有些古怪,是一些植物化石。不过由于天晚了,众人只好返回河边,到船上过夜。晚上石路一琢磨,有一些貌似在地质博物馆里见过的梭罗和那些化石有些像,得好好的考察一下。

第二天,众人拿着青铜的工具到了断崖上,石路让人把这里的植被全部除掉,然后用锄头以及挖矿的铜镐在上面敲敲打打,却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煤炭。挖了一天,把断崖下的草皮都除掉,两米以下就是一些混杂在石头中的煤。品质不算高。接下来的几天,石路就一直的在四处挖,看看有多少。不过只有在这座小山脚发现这些露天煤,盆地边都没有发现。当查看周边地形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离着桃花林那里的平台并不远。盆地小溪的入河口与老虎湾虽然有十里的距离,这里到桃花林就只有四里不到,未来如果要用煤炭就可以在这里建矿场,然后修建通往梅林的路,从老虎湾用船运回村使用。不然小溪入河口以及其东边的河岸都陡峭,中间还有悬崖,没法建码头运输。

考察完煤炭盆地以后,这次的探索就基本结束,除了还有一段当初找到华谷的路。石路就决定回村。一路上经常都遇到雨,船底也被靠近河岸的礁石撞了多次,不过这次耗时将近一个月的考察也还顺利。这时候已经进入了六月,连绵的雨水已经结束,取代的是几乎每天的阵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石器时代最新章节 | 回到石器时代全文阅读 | 回到石器时代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