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0章被困峪口山(4)
日伪军赶到橡树坡附近,时间已过下午两点钟。
穿过一道沟壑,又爬上一座岗岭,橡树坡完整地展现在石川四郎的眼前。
石川四郎急忙勒缰停马,举起望远镜朝橡树坡仔细瞭望。
此时的橡树坡鸦默鹊静,没有任何异常,唯独透过树隙可以看到一栋栋颜色变乌的麦草房。
鉴于岗岭与橡树坡之间的距离不足四百米,况且视野开阔,及利于观兵瞭阵,于是石川四郎决定,将此处作为后方指挥中心,并将由三十六门89式掷弹筒组成的炮击阵地布设在这里。
陪同石川四郎留在指挥中心的除一位助手、一名报务员、两个勤务兵,另外还保安团长朱元魁、一支六人组成的医护队、一支后勤保障队。
接到石川四郎的指令,富田良平指挥大部队迅速拉开进攻阵势,如潮水一般直奔橡树坡扑去,掷弹筒射击手也开始布设炮击阵地。
在这次清剿行动中,富田良平依然担任副指挥官。
然而就在这时,只听橡树坡上突然一声枪响,开枪的战士继而扯开嗓门,一边飞跑一边喊:“不好了,鬼子来了。”
佯装放哨的战士喊完后,又听一座草房前有人喊:“通讯员,快传达我的命令,**营紧急转移。”
听罢枪声和喊声,富田良平刷地抽出指挥刀,喝令部队快速追击。
石川四郎随即下令,掷弹筒瞄准坡顶营区,对其展开猛烈炮击。
早在前文“火烧敌营”一章中就曾介绍过,89式掷弹筒是日军二战期间主要武器装备,可单兵携带、二人操作,在120~700米范围内,任意打击手榴弹与远程迫击炮无法达到的空白地带。
不仅如此,由于掷弹筒总重不超过三公斤,发射手和弹药手可随主力部队及时发起冲锋。
伴随石川四郎发出开火的口令,一枚枚掷榴弹宛若流星闪过,朝橡树坡嗖嗖飞去,霎那间,橡树坡上爆炸声连绵不断、浓烟大火滚滚冲天。
如此同时,山子下令我方掷弹筒予以还击,彻底摧毁敌方炮火阵地。
毕竟我们的掷弹筒发射手没经过实战锻炼,平日里只在宋连长的指导下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况且掷弹筒本身没有观瞄装置,完全凭发射手自我感觉发射,因此在没有纯熟经验的情况下,很难命中目标。
负责指挥掷弹筒阵地的宋连长知道,一旦第一轮发射不能有效压制敌人,便会招至敌人毁灭性的反击。
为了确保第一轮打击有效压制敌人,不给敌人还击的机会,宋连长蹲在草丛中不停挪动,亲自给每一位发射手调节弹筒长度和角度。
准备完毕,宋连长有节奏地发出口令:“装弹——发射。”
话音刚落,十八门掷弹筒同时发出震耳的响声,十八枚掷榴弹从敌人的炮击阵地上瞬息爆炸。
因发射手第一次实弹发射,难免心慌手颤,所发射的掷榴弹无一精确命中目标,但都在目标前后近距离爆炸,强大的冲击波将多数鬼子****在地。
石川四郎倒地后,迅速被两个勤务兵拖拉到一处刚被炸开的土坑里,而朱元魁则和勤务兵连滚带爬,从一块草丛后面躲藏起来。
被****的鬼子尚未来得及调整射击目标,又一轮掷榴弹落地开花,其中一枚居然将两个操作手和掷弹筒一同掀到半空中。
一波接一波的打击,让敌人完全失去还击的机会,有的只是逐渐增多的伤亡,这正应了“先发制人”的用兵之道。
石川四郎一看情势不妙,带领所有人马仓惶退出岗岭阵地,撤离到掷榴弹射程以外的安全地带。
见此情形,宋连长吩咐发射手密切注意石川四郎的动向,视情况随时展开炮击,绝不给对方一丝反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