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祸端
按鲜卑军法规定,尉迟晖即使身为全军统帅也没有权利斩杀将军以上的将领。以往遇到类似情况,统帅都是将违令的将军先行关押起来,然后送回基普城交与老单于亲自审理定罪。所以当堂下的将领们听尉迟晖说要斩阿尔泰,都露出惊讶之色。
惊诧之间,见侍卫们要将已捆绑起来的阿尔泰推出时,一些将领忍不住了,其中有一人站出来对尉迟晖高声说道:“请大帅息怒。阿尔泰虽然违背了您的将令,但毕竟他刚打了一场胜仗。您这样将他处斩,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这人的话音刚落,又十余名将领站出来为阿尔泰求情。
这些将领的求情并未劝动尉迟晖,他对求情的将领们说道:“身为将军,理应知道军令如山的道理。阿尔泰却明知故犯,其罪不可恕。本帅决心已定,各位将领就不要再为他说情了。”众人面面相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劝他改变决定。
这时,处于昏沉状态的阿尔泰清醒过来,他一直不敢相信大帅下令要斩杀他。清醒之后,阿尔泰高声吼叫道:“我要见陛下,我要见左贤王,我要上告。”
尉迟晖挥手示意正在推搡阿尔泰出去的侍卫们停下,问阿尔泰道:“你要上告何事?”
阿尔泰神情激愤的叫道:“我是将军,你没有权利斩我。你杀我,就是滥用职权。”
“笑话,本帅会滥用职权?睁大你眼睛,看看这是什么?”尉迟晖边说,边从衣袋中掏出一个由锦丝绸缎包着的事物。他小心翼翼的打开丝缎,将里面包裹着的物品取出举在手中。
待阿尔泰抬眼看清尉迟晖手中拿的是何物时,心里凉了半截。堂下众将也纷纷向尉迟晖望去,看见他手中拿着一面玉佩。玉佩因年代久远已经变得泛黄,有一边角还略有破损。在场之人都知道这面玉佩的来历,它便是鲜卑国的传国之宝—人首蛇形坠。
这件鲜卑国宝的来历,还要从几百年前说起。当时鲜卑人还生活在汉帝国的北方,虽然当时还没有形成国家体制,各部之间也有争端,但遇到外敌,特别是与汉帝国作战时,大多部落都能暂且放下内部恩怨,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东汉末年,汉帝国国力日渐衰弱,也无力出兵讨伐不断滋扰边境的鲜卑人。有大臣便向桓帝提议,采用和亲的方式拉拢一部分鲜卑人,待国力强大后,再出兵征讨。这个建议得到了桓帝的认可,在宫中挑出一名宫女认作女儿,准备与鲜卑人和亲。
和亲使去到北方,找到当时鲜卑人最大的部落拓跋族首领提出和亲请求。鲜卑人在北方称雄已有些时日,但那时还没有起过要彻底将汉帝国消灭的念头,在他们的观念中,汉帝国仍然是个庞然大物,自己虽然有时能在其身上捞些便宜,但如论如何也撼动不了这个巨人。
而且拓跋部落的首领也需要得到汉帝国的认可。因为拓跋部落虽然得到一部鲜卑部落的拥护,部落首领也取得了单于的称号,但始终有一些鲜卑部落在犹豫、在观望,还有一些部落公开反对不肯臣服,甚者还想取而代之。这时拓跋部落如果能得到汉帝国的承认,也能影响一部分鲜卑部落的选择。既然汉帝国已将拓跋部落首领视为鲜卑单于,那么其地位也就相对正统了。
于是当时的拓跋部落首领爽快的答应了汉使节的和亲请求,并立即派人去将汉“公主”接回草原成亲。桓帝见此事如此顺利,心中大喜。一时高兴,便破例大方了一回,赏赐许多宫中财物作为“女儿”的嫁妆。人首蛇形坠便在这些嫁妆中,随着汉“公主”一起来到拓跋部落。
人首蛇形坠是佩戴在身上的组佩玉,是由两件人首蛇形玉饰组成。这对玉是春秋时代的产物,流入汉宫廷时已呈黄色。玉饰小巧玲珑,能直接握在人的手掌中。两面雕琢相同的人首蛇身纹饰,雕工非常细致,整件玉饰显得华贵精雅。拓跋部落首领见之甚是喜爱,从此后便一直佩戴在身上,临终时,又把这对玉饰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光阴似箭,转眼几百年过去了。这时的鲜卑人已迁移到遥远的西方,拓跋部已成了鲜卑人真正的王族,单于也换了无数个,唯一没有改变的是,这对人首蛇形坠一代传一代始终作为单于王的配饰物,以至于后来鲜卑人把它们视为单于王的象征,只有佩戴了这对玉饰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单于继承人,其重要程度可以与汉帝国的传国玉玺相提并论。
此时,尉迟晖手中拿着这对玉饰其中的一个,大有“见此物如见朕亲临”的意思。众将皆对着玉饰行大礼参拜,口中高呼“万岁”。
尉迟晖举着人首蛇形玉,对阿尔泰而道:“此战前,陛下亲手将此玉交与本帅。陛下言道‘凡不尊将令者,无论职务高低,卿皆可先斩后奏。’本帅就是奉旨斩你,此物便是凭证。你还有何话可说?”
阿尔泰见到此玉,已绝了生念,垂头不再言语。那些开始为他求情的将领,也纷纷站回队列,看样子也不打算再多言。尉迟晖正想下令将阿尔泰退出斩首,站在他身后不远的一名将领上前低声说道:“大帅,此人乃左贤王旧部。大帅斩了他,恐怕左贤王面子上过不去。属下以为,还是将阿尔泰暂时收押,待战事结束后,将交与陛下亲自处置更为妥当。”
尉迟晖略微想了想,摇头轻声言道:“军无戏言!我已下令要杀他,怎能失言?他虽然违了军令,但也打了一场胜仗,罪行要追究,功劳也应奖赏。这样吧,你起草一份为阿尔泰请功的奏报,派人送交单于为他请功。”说罢,挥手命令侍卫将阿尔泰推出斩首。
最后劝谏的那人心想,人都杀了,还请什么功?不过他也没有再劝,他知道尉迟晖已下了决心要拿阿尔泰立威。一旦尉迟晖拿定主意的事情,自己无论再怎么劝,他也不会听的。他正在想,可不要为了这事,影响到大帅的前途才好。可尉迟晖接下来的一道命令,更让那人吃了一惊。
“嵇于汗听令。”
“末将在。”
“从现在起,阿尔泰所部归你指挥。本帅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你要将此部整合完毕。你可能做到?”
“末将接令。末将保证三天后,各部都能随时听从大帅的调遣。”
劝谏的那名将领先是一怔,往下面看去,果然将领中的一些人变了脸色,有的还用仇视的目光看向尉迟晖。但可能他们都畏惧尉迟晖的威严,所以即使心怀不满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他心想:大帅啊,大帅。你难道不知道这道命令下达后,你便会多了一个死敌吗?
转眼又看见尉迟晖面色如此,像是没有察觉那些人的反应,又接着对诸将下达命令。他心里又疑惑起来,难道大帅是放弃了以前的中立立场,改为支持右贤王了?如果真是选择支持了右贤王,他这样做也就有能解释通了。
将领中有类似想法的人很多,他们都认为大帅已经倒向了右贤王。就属于右贤王的将领喜形于色,心想,看来大帅是真的投靠了王爷,不然也不会杀了左贤王的人,还把他的部队交给己方的将领指挥。大帅能投靠王爷太好了,王爷成功的把握又大了许多,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而向着左贤王的将领,特别是原隶属于左贤王的旧部各将领则对尉迟晖产生了怨恨和警惕之心。认为尉迟晖杀阿尔泰的举动是在向右贤王表忠心,心想,从今后多留点心眼儿吧,不然很可能被他夺去军权,甚至还有可能向阿尔泰一样连性命都保不住。
还有一些本和尉迟晖一样保持中立的将领,也开始犹豫了。心想,连一贯保持中立的大帅都在这时做出了选择,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要选择一方支持呢?
接下来大部分将领心事重重、情绪不高,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进行一个多小时。当会议结束后,一些支持左贤王的将领,立即派人将这里发生的事情报告远在百里之外的左贤王。
当左贤王接到这些报告时,顿时变了脸色,拍案大呼道:“岂有此理!尉迟老儿竟做出如此下作之事,本王与他誓不两立。”
旁边有一人道:“属下早就说过尉迟晖已投靠了右贤王,可主公就是不信。现在主公该信了吧,他要不是投靠了那边,怎么会干出这些事情来?”
左贤王气愤地叫骂了一阵,对那人道:“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那人反问道:“主公还记得属下上次提过的建议吗?”
左贤王呆愣了片刻,接着又用犹豫的目光看向那人。那人道:“主公,俗话道‘无毒不丈夫’。尉迟晖已在想方设法铲除您的支持者了,属下可以断言,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断发生,如果您再不下决心反击,您的支持者会逐渐的被他铲除掉,剩下的也会对您丧失信心。那时,悔之晚矣!”
那人说罢,见左贤王仍然成默不语,又接着再劝道:“属下知道您心里尚有疑虑。要成大事者,遇事哪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现在是您该下决心的时候了,请您速速做出决定,不然等尉迟晖剿灭了山中的汉军后,咱们也就彻底丧失了机会。”
在那人再三的劝说下,左贤王终于下了决心,道:“这事需要你亲自去办,你可愿意冒险走一趟?”说完,怕他不愿意去,接着又加了一句:“只要你办好此事,回来后,本王自会重重有赏。”
那人一口答应,道:“为主公效命,是属下的职责。请主公放心,属下一定把事情办妥。”
左贤王大喜,当下又与那人商议整整一日的细节问题。入夜后,那人带着两名侍从出了镇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