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汹涌 第十章

作者 : 血色_银狐

凯华公司的人除了孙锦林外都是初次和叶海打交道。今天他们召集各部门的头头来的目的,也只是来考察他的机械是否如小孙说的那么玄乎。结果自然是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而这违背了所知常识的意外事物,还需一段时间来消化接受。

大家都没怎么说话,只是徐总代表他们公司简单了解了下,合钢仪的性能和叶海厂子最近所做的业务。

听得叶海介绍他以一台机器的小厂击败了众多知名钢管生产厂家,接下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管材业务时,连一直不动声色的苏董事长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再看了他的进出货凭单后,凯华公司的人坐不住了。苏董和徐总俩人打了个眼色,起身率众匆匆告辞,约了改日再做详谈。

※※※

送一干人走后,叶海想起顾燕来。对和凯华公司的联营事宜他并不放在心上,明眼人都知道,该在乎的是他们。交代了厂里的事,他就和凯华公司的人前后脚的回了城。

打了顾燕电话,说了地方便耐心等候。足有一个小时,顾燕才跚跚迟来,小心陪着笑脸,说尽好话才把她逗乐了。这才把今天的事告诉她看她的反应。叶海估计她应该知道的,毕竟这么大的事,还和她有直接关系,她们厂没理由瞒着她。

果然顾燕只是点点头表示已知晓,问了她为什么没去,哪知她瞋了自己一眼说“还不是因为你,公司徐总认为我和你关系太近,不适合参与双方合作当中来,有小孙负责引见就行了。”

没想到凯华公司想的这么周全,真不亏是老谋深算啊。不过这样也好,送个智囊帮自己出谋划策。

和她调笑了会,才问她“你看我该怎么和你们公司联营?”

顾燕想了下道“最好还是我以前和你说的那个方案,单独成立一个公司,不过你一定要占据主导位置,这很重要。”

对这点叶海也很赞同的,要是听人家使唤,只怕把自己卖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大体原则定下了,具体细节也只有正式谈判时再随机应变了。没了事叶海又开始不安份起来,和顾燕一番争斗后,终还是让他沾足了便宜。一时间包厢里风景旖昵,引人遐思。

※※※

没等到凯华公司的谈判通知,先把小郑等回来了,让叶海更是舒心。他不但带回了150万的部分货款,更重要的是谈判时有人帮腔了。人家一大帮子人总不能让他一人去应付吧,唯有的两个朋友还都是人家公司的,自己厂里也只要小郑拿得出手了。

让他在厂里安心休息,矿场那边先不用去了,反正剩余的矿石也不多了,打个电话让他们自由发货就行了。

洽谈合作的时间比叶海预计的要晚许多,直到一个星期后,才接到通知让他去凯华公司正式会谈。本来是凯华公司提出的合作意向,应该他们到叶海厂里来。

可叶海一不懂这些规矩,二来就他那小厂办公室也太寒酸了,真要是去他那他反觉过意不去。

怎么说大家合作要办的也是有个几亿资产的企业,要是以后人家问起来,知道合作协议书是在那么个地方签的,也太丢脸了吧。

和小郑到了凯华公司的大门口时,徐总正亲自站在那等着,让他感到很是受用。对方虽耍了些谈判小谋略,但诚意还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帮人前护后拥的包围下,叶海洋洋得意的与徐总并肩进了公司大门。

想去年年底来这时,连门口都不让进,哪有现在这么威风啊。

※※※

在公司会议室见到早已等候在那的苏董事长。双方客气的招呼后,便按主宾位置坐下来。

叶海这边也就俩人,他和小郑。凯华人也不多,苏董,徐总还有俩个人不认识,估计是对方董事会的成员。还有个就是小孙了。

本来这样高层的洽谈会,连孙锦林的主管经理都没资格参加的。凯华公司考虑到他和叶海的同学关系,又是双方联系的纽带,谈判僵持住时可以缓和下气氛,这才破例让他出席。

首先是徐总先把凯华公司的大致情况向叶海介绍了下,让他到现在才知道这家公司的底细。象他这样连人家具体是干什么的还不知道,就来谈合作联营的人,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是肯定跑不掉的。

凯华机械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以生产dk77系列电火花线切割机床、d71系列电火花成型机床、sxd720高速电火花穿孔加工机床等工业机床为主的民营合资股份制企业。目前公司总资产在4。5亿左右。年产值1。5亿,职工400余人。属大中型生产加工企业。公司董事会就在坐除小孙外的四个人,苏董事长占百分之七十的股权,占绝对主导地位。

※※※

进入谈判议程,叶海提出了双方共同组建新公司的提议。成立的新公司与凯华公司没有直属关系,他们仅做为参股人。为保障股东的权益,高管人员均不外招,以现有两家企业的优秀人才出任。叶海提供技术设备,zhan有一半以上的股份。凯华公司提供资金zhan有剩余股份。

对叶海提出的合作方式并未出凯华公司众人的意外。早在几天前,公司董事会的几位董事就对与叶海的合作事宜,作了详细的研究讨论。公司专业人士对此项目的评估意见让几位董事统一了认识,抓住机遇,不惜一切代价促成与叶海的联营。

针对联营的合作方式,也拿出了数种不同的方案。几乎囊括了现今所有专利科技与投资企业之间的搭配模式,对可能面对的问题准备的相当充分了。

叶海的这个方案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对新公司的控制权,凯华的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董事长之位只能由他担任。毕竟一切美好前景都建立在他提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出资的多少反而在其次了。

既然不能占据新公司的主导地位,那尽可能把利益最大化就成了凯华公司的首要目标。围绕具体股份的分配,双方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

本来顾燕给叶海定下了他占六成,凯华占四成的最低分配标准。可面对人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轮番上阵说项下,叶海开始变得阵营不稳。在谈判手段上,他和小郑俩个土包子,哪是人家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行家对手。

他自己就不说了,小郑到目前为止经手的最大一笔款项,还是刚从大庆带回来的那一百来万。对股权上一个百分点,背后所代表的数以千百万计的金钱数额,根本没什么认知。

俩人抱着只要在半数以上就行的心思和人家周旋,导致阵线步步退缩。最后终于在55点的地方扎下根来,再也不肯后退半步。这还是因为叶海怕顾燕脸色不好看,才痛下狠心。否则只怕要退到51点才能止步。

见无法再扩大战果,对方也偃旗息鼓,不再紧逼。这些人的观言察色的能力是相当强的,知道再说下去就可能把事情说僵,那就非他们所愿了。

股权分配确定下来,叶海以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任新公司董事长,凯华公司zhan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作为董事会成员。至于他们内部的股份分成就与此事无关了。

接下来是投入资金以及人员搭配的协商。谈这些时,就远不如刚才那样剑拔弩张,气氛沉闷了。大家底子都摆在那,照单下菜就行了。

叶海以自己的厂子设备以及现有的二百多万资金入股,凯华则以公司抵押银行贷款2个亿再加他们自筹1个亿共计3亿入股。人员上徐总改任新公司总经理,负责双方协调工作以及处理具体事物。其余管理人员都从两个企业现有人员中提议共同筛选。

新公司最终定名为“星华科技钢铁制造有限公司”,各取双方企业名中一字以示公允。

叶海拥有任免除总经理以外的所有人事的最终决定权,公司的其余三个董事苏企贵,蔡鹏,李应平并不负责日常事物,仍管理他们自己的凯华公司。只有在“星华公司”发生重大事情时,才出席董事会共同研究解决。

※※※

在凯华公司呆了三天没出大门,才把新公司的所有构架,章程拟定谈妥,双方签定了合作协议书后,各自分头准备筹建工作。

出了凯华公司,叶海没直接回厂。把小郑先打发走后,自己留下来约了顾燕出来把事情告诉她。这几天大家足不出户,手机不开,几乎与世隔绝。

听叶海说让了5个百分点,让顾燕好一阵埋怨。再知孙锦林出任生产部经理,而她做策划部经理时,怎么都不同意对她的位置安排。只说自己工作时间短能力不足,会耽误叶海的大事。

对此叶海早有准备,回了句“你不当谁当?我办厂时你不就帮我策划过吗。”让顾燕大是娇瞋“我策划的你有听过吗?”就把他堵的哑口无言。最后还是厚着脸以亲情为要挟,好说歹说才得到她的首肯。

※※※

回厂后叶海又把工厂准备改组的事向厂里人做了传达。大家虽已听小郑说过此事,但老板亲自开口承诺,还是显得十分兴奋。

郑新民做了材料部经理,三位师傅下到车间做班头。小祁本来想叫她去财务部的,被苏董以他没有秘书,而小祁又是他原厂的人最合适为由挡了回来。

想想自己都已占住好几个部门主管。而别人都高升,还让她做职工也不妥就没再坚持。暂时先做自己秘书,等以后有合适位置再安排。

趁大家兴奋劲头足,让他们抓紧时间把手里事情结掉,加几天班将大庆方面剩余的钢管生产发运出去,算为才开了半年多的加工厂划上一个圆满句号。又勉励了众人一番,才独自找地方整理自己的思路去了。

※※※

随着星华公司启动资金的注入,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公司的注册及前期一些准备事宜交由徐总负责,叶海则着手于厂区的建设。在公司的厂址问题上,董事会是经过了反复讨论过的。

凯华的人鉴于合成制钢仪所需大量水利资源,强调在外河沿岸寻觅一合适位置建厂。叶海却不同意,力主在原来厂子上翻建。

他对自己的小厂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创业的地方延续发展,可以让他的情感能得到很好的寄托。几次磋商后,几位董事还是向他妥协了。

随着星华公司启动资金的注入,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公司的注册及前期一些准备事宜交由徐总负责,叶海则着手于厂区的建设。在公司的厂址问题上,董事会是经过了反复讨论过的。

凯华的人鉴于合成制钢仪所需大量水利资源,强调在外河沿岸寻觅一合适位置建厂。叶海却不同意,力主在原来厂子上翻建。

他对自己的小厂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创业的地方延续发展,可以让他的情感能得到很好的寄托。几次磋商后,几位董事还是向他妥协了。

※※※

在叶海的规划蓝图上,新厂址是以原“海星加工厂”为基础向周围拓展。以河道为界,分为两个厂区,每便各占十余亩地。而厂区内河道将拓宽加固,形成一个厂内湖。架设一道长十米,宽8米的连通桥梁。沿河两边设数座大型蓄水池,经过滤后的水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各车间的分水池中,再分别提供给各台合钢仪。

对公司的生产能力初期定在年产量100万吨左右,主要以钢板和管材为主,这在现今国内钢铁企业中属于中上等规模。

拟造的80台合钢仪将分为2个厂区各5个车间,每车间放置8台。这样同时启动时月产量可达8-10万吨左右,实现自己在大庆时的信口狂言。

不过如此众多的机器同时启动,所需的矿石是相当惊人的。在没有自己的矿山情况下,只能依靠多点收购来解决原料问题。关于这方面,小郑已受他的指示带着两个人奔赴各地四处联系了。

生产的工业流程,叶海打算摒弃人力改用自动控制。这样即解决了人多口杂容易泄密,也能把企业更规范合理化。

将生产车间全封闭,只留每台合钢仪的进料口与出货口与外部联系。通过传送带用人工调控,把原料由堆放地分送至各机进料口,生产出的产品在输送出车间外的平台上集装入库。而车间内仪器的工作状态,则通过监控室来统一检测。尽可能使最少的人能了解到仪器的生产制造情况,以达到机密保护的目的。

为了配合叶海的建厂工作,凯华拨到新公司的几个高管人员都已向叶海报道了。在众人“叶董事长前,叶董事长后”满含尊敬的称呼里,叶海第一次领略到了身处高位,俯览众山小的那种心理优越感。

踌躇满志之余不免也略有遗憾。小孙对他已无往日的随意,再加上顾燕的事,让他感到自己这唯一的朋友已渐渐远离他了。

※※※

带着临时秘书小祁以及负责土建项目筹备的黄经理,再次来到柏合镇镇政府。老熟人马主任热情的接待了他。可当知道叶海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并且要在柏合组建一个总投资数亿的钢铁生产基地时。他那胖乎乎的笑脸,忍不住心里的惊悸变得扭曲不堪了。

不敢自作主张的马主任,毕恭毕敬的把叶海引见给兼职招资办主任的镇党委书记洪林。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陷饼,洪书记在核实了不是自己在做梦后,以他所能表示出的最大热情,接待了叶海一行人。

了解了叶海的来意,洪书记当即表了态。在他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要不违*纪国法,任何事情都向正在筹建的“星华公司”让路。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并还表示要调集财力,积极配合改造公司的周边环境。争取以此为契机,在柏合打造出一片以“星华科技钢铁有限公司”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出来,为众多企业投资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投资环境。

对这个柏合镇一把手如此落力合作,叶海深感意外。本以为对方能帮助他解决征用土地的事宜,就已很不错了。

哪知人家的想法比自己远了几条街,真不亏是搞党政的一把好手。这么快就能反映过来,并勾画出以后的工作重点蓝图来。

如真能将柏合的道路环境改变规范化,那倒替自己公司省了不少钱。毕竟对外连接的道路修建及维护是笔不小的开支,省下来的钱正好用于改善工厂的自动化系统。

深表感激的叶海对洪书记大加赞赏,称他为人民的好公仆,企业的好领导。怎知洪书记对叶海的赞誉比他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他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他哪知道柏合工业园的建立,将在洪书记的功劳簿上书写重重的一笔,让他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对这样送官帽来的大老板,人家能不感激吗?

在镇政府的通力合作下,拆迁征地异常顺利。附近的作坊企业在得了“星华公司”的拆迁补偿费后,纷纷搬迁他处。偶有一两个别有内情的刺头,也被政府组织的清查队强行处理掉了。让本性善良的叶海反而心怀谦意,安置拆迁费大大优于别家。

土地征用完结,联系的各行施工单位进入场地,开始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河道整理,厂房建设,蓄水处理等分项工程同时开动。

忙的不可开交的叶海,把手下的高管们除顾燕留在身边外,统统下放到施工现场,负责各单位的衔接,监查。而他自己则统揽全局,视察整个工程的进展情况。

一时间里,叶董事长领着大小两个美女,整日在厂区内招摇过市。走到哪都引起一群人的灼热目光,让他很是威风了一把。颇有环顾宇内,舍我其谁的英雄之态。

可惜还景不长,受不了闲言碎语的顾燕大发了几回娇瞋。丢下他自己跑回临时指挥部,去做以后的销售策划。而小祁也因为要帮他处理大量提交上来的各项报告,去和顾燕打伴了。

没了靓女的陪伴,叶海也没兴趣再对工地做每日视察,转去监督察看由原厂的三位师傅领衔的合钢仪制造工作。

现在制造合钢仪的条件比当初强了若干倍。凯华专门为叶海造了五台最先进的数码微控复合式机床,其性能和叶海自己改装的废旧机床没有可比性。

为能赶在工厂建设完工前,将机械设备准备就绪。该公司还抽调了十余名优秀机工加入“星华”,再算上叶海叫人招聘来的几十位普通工人。

由二位师傅按着叶海提供的图纸负责指导,日夜加工生产仪器的零配件。而焊工杨军领着两个人专门负责用现有的那台合钢仪生产钢板,提供加工原料。

距离第一次制造合钢仪时间不长,两位师傅对各式零配件还很熟悉。对指挥工人们生产,显得很得心应手。让叶海反没了用武之地,除了偶尔指点一下,基本是无事可做了。

在仪器加工处呆了几天,实在闲的发慌。叶海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回临时指挥部,不时找机会和顾燕调笑几句,顺便做些审核,批复等他这个董事长该干的本职工作。

等徐总将“星华公司”的一切相关手续都办理下来回到指挥部时,整个厂区已初具规模。早坐厌了办公桌的叶海,将诸多杂事交由他代理签发。自己指挥了几台合钢仪的整体装配,并向两位师傅交代了注意事项。

暂时放下厂建工作,领着一干相关人等,南下北上,打着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的招牌,旅游散心逍遥自在去了。

※※※

第一站自然是江苏镇江,这个轻工业发达的苏南地区名镇,将是叶海实施他全面打开南方市场计划的桥头堡垒。

在镇江最豪华的大酒店,叶海领着下属以隆重的礼仪,约见了钢模厂的黄经理及他的几个得力干将。在双方杯来盏往,情谊正浓时,叶海提出请他代为引见几家他所熟悉的大中型企业的老板,为日后的产品销路打些基础。

黄经理对叶海的为人及他的产品都有很大程度的好感,对这样利人利己的事自然是一口承诺下来,让心存感激的叶海破例和他连干了三杯白酒。

灌的他脸如关公,舌头打结不敢再呈能,躲在一边任由下属帮他抵挡连贯而来的劝酒。

好在对方众人知他底细,表示了客气后,便不再勉强。双方各结阵营抛开叶海互为斗酒,直闹到凌晨十分才尽欢而散。虽干陪了数个小时,叶海却没任何不满之处,能和这么个豪爽义气的实干家结交深厚友谊,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镇江盘恒数日,不停周旋于黄经理请来的各家企业的老板之间。饭局牌桌上,双方都套上了一定的交情,相约以后生产原料均由叶海提供。而他也给予了对方相当优惠的出厂价格,作为回报。

在镇江取得了辉煌战果后,一行人又经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做了短暂停留。游山玩水之余,拜会了一些凯华公司提供的潜在业务客户。虽未达成什么协议,但人家看在凯华公司苏董事长的面上,还是表示了等他们产品面市时,会考虑在一些项目上搞些试用的。

知道这只是人家客气之言,但能先给对方留下个印象,等产品名声大噪时,就不愁他们想不起来了。

※※※

过了北京就是最后一站的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对这个敢在大型项目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叶海还是很钦佩的。把此地作为洽商之旅的终点站,也是准备多呆些时日。一来借上笔业务圆满完成的东风,在这个重工业城市多打开些局面,二来也顺便讨回剩余的百多万余款。

在路桥公司拜会了公司吴总和孙副总。递上自己的名片,俩人对叶海身份的变化并未有太多惊异,只是笑着说“恭喜叶董事长,贵公司终于步出后台,浮出水面了。”

这让他很是惭愧,那时的他哪知自己的搪塞之词,会这么快转为现实,并亲自站在刀尖浪头上面对未知的挑战。

谦虚涵喧过后,双方就着上次业务往来的关系,对以后加强合作的意向做了些简单的讨论。趁着大体意见形成了统一认识的大好契机,叶海适时提出了结算尾款的想法。

吴总考虑到今后合作时间还长,应该先和人家打好关系。这样物优价廉的企业并不多见的,数遍全国,只怕也就独此一家了。征求了下孙副总的意见,便点头允许了。

因这笔款子并未算入新公司的股资当中,遂直接打入了叶海的私人帐户,算是他的私有财产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海涛汹涌最新章节 | 海涛汹涌全文阅读 | 海涛汹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