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大帝 正文 第三十章 内忧既平外患又起

作者 : 大石浪

第三十章内忧既平外患又起

“把蒋邈带上来!”牛弘今天要刺激一下那些高官。

半天没动静,廷尉见势不妙,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阶下百官安静的出奇,看今天的架势,谁也不敢成为天子的不悦的目标。

又是半天,廷尉气喘噱噱,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

“回陛下,蒋邈服毒自尽了”。廷尉战战惊惊地答道。

“狱卒呢”?牛弘明知会是什么结果,故意问道。

“狱卒自知罪不容赦,也自尽了”。廷尉答道。

“好!好得很!自尽了,到也干净!”牛弘怒气冲冲的样子,让人看了害怕。

牛弘是真生气了。本来今天不想把那些高官怎么样,只是想演一场戏,敲打敲打高官,让他们长点记性。谁知哪个王八蛋把自己的导具弄死了,就玩不下去了。

“臣失职,臣死罪”,廷尉做的本来就是得罪人的差事,知道今天让人算计了。但问题生在自己地盘上,不好自辩。

牛弘心想,好计策,想让我拿廷尉开刀,真把我当小孩了。既然已经赦了段颍,就把廷尉也赦了。一个是赦,两个也是赦。

“朕赦你无罪,起来吧”,牛弘对廷尉说。

“谢陛下”,这句话朝臣们个个都说得挺顺口的。

“陛下,这事应该让廷尉严查,若有不法,严惩不贷”。太傅怕牛弘演不下去了,赶紧出来解围。

“这事就到此为止,不用查了。”牛弘知识这事再查下去也没用,浪费帝国的预算。

“朕想让方士出来为帝国做点实事,有人就陷害方士。那朕将来要娶女人,是不是准备把天下女人都陷害了。”牛弘在现代社会说油了嘴,把这话都说出来了。害得下面大臣们想笑又不敢笑出来。牛弘现说偏了,赶紧拉回来。

“方士炼虎狼之丹,是有点误入歧途。但方士不是有意为之,只是不知天机。大家吃的盐最初就是方士炼出来的,没有方士,哪来的盐给你们吃。”

“朕让天下工匠方士来开会,就是要用天下人的智慧,把大汉帝国建设的更好,更强大。朕今天把话挑明了,有意见在朝会上说,言者无罪。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那显得多小气呀,回家后见到夫人,还好意思抬起头来吗?”

“朕今天让大家畅所欲言,言者无罪,说呀”牛弘见朝臣都不说话,就催促道。

这一下,高官们知道转弯的机会到了。把天子弄得很不爽,不是好玩的。

这个说“天子是中兴之主”,那个说“陛下心系万民”,反正好听的话都来了。反对的声音一个都没有。

这时,太傅见机收场了。太傅提议,明年元月二十一日,天子登基一周年之际,同时在洛阳召开两个会议。

太傅的提议通过,就散朝了。

当天牛弘向太后窦妙请安时,听到了她久违了的笑声。窦妙说:“皇儿说话太损了,让那些男子汉怎么有脸去见夫人”。

通过今天的事,牛弘对自己是否真的控制了帝国没有十分的把握。那些人为了自保杀人是无疑的,问题是以后会怎么做,是小心收敛呢,还是产生侥幸心理更加胆大妄为,现在还不好说。只能凭以后的事例来加以凭估。

三天后,参议胡广卒。

也不知这位六朝老臣对胡家后人有什么遗言。只知胡家卖光了洛阳的家产,举家扶灵回华容老家。

看到胡家就这样黯然离去,牛弘有点后悔。回想起自己穿越到大汉帝国,这位老臣尽管没帮什么大忙,但抬轿子的事情没少做。是不是自己太计较了,这样的性格可不好。自己掌控大汉天下,就应该有容人之量,只是臣下服从了,就不应该穷追猛打。要求别人都象太傅一样对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点。牛弘在反省自己。

回想起七十岁的老臣王畅,举家南迁,响应自己的开南方的战略计划,心中对这些老臣有一丝愧疚。

现在朝廷参议的位置空缺,牛弘与太傅商量,增补两位参议。太傅对牛弘的想法大加赞赏。太傅跟牛弘说,臣下为官,遇事力求自保,也是人之常情。不一定是诚心与天子作对。如果臣下做的太过火了,阻碍了帝国的大政方针,就应该反击。如果臣下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要允许别人将功补过。牛弘深服其论。

帝国参议的品秩是相当于三公的,自然要开朝会决定。

侍中、虎贲中郎将刘淑推举刘宠为帝国参议。

刘宠是汉室宗亲,牟平人。祖上有爵位,但到了他这一代,就成了平民了,与刘备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家境没有刘备那么惨。年轻时,因为五经读得好,有独到的见解,在家乡有了才名,被当地郡守举为孝廉。刘宠做官是从下面一级一级做上来的。在会稽任太守时,简除烦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为,政绩卓著。升迁离任时,当地五六位长者特地从老远的乡下赶来送行,每人带百文钱送他。他只取一文。因此他被人誉为“一文太守”。现任管理帝国宗亲的宗正。

这一提议在朝会通过。

太傅陈蕃推举梁国人桥玄(很多书友常常会把这个桥玄与江东二乔的父亲乔玄搞混。其实他们是两个人,年龄相差三十岁左右)为帝国参议。

桥玄性格跟刘宠截然不同,刘宠是柔,桥玄是刚烈,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与李膺很相象。他的仕途就不平坦,几上几下。桥玄的出名源于他与权臣的抗争,不过令他出大名的是另一件事。孝桓皇帝延熹年间,京都洛阳的治安很乱,桥玄十岁的小儿子被绑匪绑架。当时的司隶校尉阳球带人围住了绑匪,但怕伤到人质,劝桥玄先交赎金,把人质先弄出来,再设法捉绑匪。桥玄反对,他认为不能因为儿子的性命而纵容罪犯。后来罪凶抓住伏法了,但他的小儿子也被撕了票。事后他向刘志建议,凡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钱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刘志按他说的制定了相关法律,极大地震摄了罪犯。此法律颁布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京都洛阳再也没有生过绑架案。现任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长)一职。

这一提议也在朝会通过。

牛弘觉得这两个参议,一刚一柔,搭配得蛮好。要是两个都刚烈,就会整天争执不休;要是两个都柔,可能会变得一团和气,没有生气。

十二月中旬,凉州和关外大雪,阻塞道路,羌人和鲜卑部落冻死牛羊无数。而河套地区的南匈奴灾情不大严重。

熟悉边境事务的太尉张奂觉得事关边境安宁,向牛弘建议要商定个预案,应对明年春天羌人和鲜卑人因饥荒而对边境的劫掠。

于是牛弘召集太傅陈蕃、太尉张奂、参议刘宠桥玄商议对策。

张奂对事态谈了自己的看法。尽管没有确切的信息,但张奂认为,象今年这样的大雪,在凉州塞外的羌人和鲜卑人损失的牛羊可能会达到半数,来年的饥荒已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鲜卑人肯定要策划对帝国边境地区的劫掠,以度过难关。而已臣服于大汉的羌人如得不到救助,也会铤而走险,毕竟他们想活命。

参议桥玄还是那个脾气,他认为应该乘明年春天鲜卑人缺粮,帝国派大军北出阴山,把不肯归服的鲜卑人彻底赶出那一地区。

牛弘否决了他的这一提议。举了窦宪赶走北匈奴的事例。赶走了北匈奴,来了鲜卑人。现在要是再去赶走鲜卑人,要是帝国不能有效控制那一地区,还会有其它游牧民族到那儿去。劳师远征,劳命伤财(尽管帝国现在财政已大为好转,但亏本买卖牛弘是不做的)。

牛弘问太傅,帝国明年是否有余粮。

太傅说,这几年没有大的旱灾(对农业来说,旱灾比水灾更严重。水灾一条线,只有沿河流旁边淹没。而旱灾一大片,受灾面积大)帝国的粮食情况大为好转。估计有两个月以上的余粮。如果明年没有大面积的灾情,仅边境地区的帝国粮库就有足够的粮食来救济归附大汉的羌人。

根据这些情况,牛弘确定了应对明年边境事务的预案。对于已归附大汉帝国的部族,按帝国的平价供应粮食,粮食不足可以从内地粮库往边境调拔。但要根据各部族的情况,确定最高数量限制,防止粮食流入不肯归服大汉的部族。

令边境地区的皇甫嵩将军,尹端将军和卢植将军加强戒备和情报的收集,防止游牧部族劫掠帝国边民。

对于已归附太汉的部族如果复叛则坚决打击清剿。

明春起,凉州、司隶、并州、幽州近边境地区的郡国兵提高动员等级,作为预备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可能陷于困境的边境部队。

张奂将军认为此法可行,其它人对边境事务不熟,也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灵大帝最新章节 | 汉灵大帝全文阅读 | 汉灵大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