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大帝 正文 一零三章 陈规卢随

作者 : 大石浪

一零三章陈规卢随

汉灵大帝

将士们现,每个下水的人身上都盯满了蚂蝗。那些光着身子的人甚至连小弟弟上面都有。更有甚者,那些有伤口的人,伤口上的蚂蝗都叠了起来,象一朵朵青紫色的菊花。着实恶心,让人直打寒战。

将士们赶紧用手去把蚂蝗扒下来。那蚂蝗甚是可恶,有的转随即用它那吸盘吸在手上,搞的有的将士哇哇大叫。

医者赶紧让将士不要用手去扯,而是用手拍打蚂蝗盯咬处附近的皮肤,蚂蝗就会掉下来。强行扒扯下来,蚂蝗盯咬的部位就会流较长时间的备。当然,那些有伤口的部位的众多蚂蝗,只有强行扒扯下来。

过了好一阵子,将士们才把身上的蚂蝗清理干净。有几位将士气得拿起石头把弄下来的蚂蝗砸得粉碎,才觉得解恨。

那几位被大鱼撞翻的将士清理完蚂蝗还心有余悸。这么大的鱼,从来没见过。还好这鱼不吃人,否则一张口,足于把人吞下肚去(不是瞎编,湄公河确实有一种大鱼,能长到三四百公斤,体形奇大。那种鱼当地人叫巨鱼芒,无鳞,肉质鲜美)。

徐晃本来准备沿河寻找,寻一处水浅一点的地方过河。现在将士们害怕下水,只有换个办法,伐木扎木筏过河。

第二天,将士们扎了两个大木筏,花了一个时辰,就连人带马一起渡过了河。

徐晃一算,现在是二月十三日,出到现在刚好一个月。天子要求两上月内把情报送达平南护掸将军刘虞手中,还有一个月时间。出境后的路程应该走了一半了,所以接下来度可适度放慢,防止出现意外折损将士。

吃坏了肚子的将士经医者的治疗,已经基本好了。只剩下骨折的那一位伤病员了。

徐晃当然不可能知道,帝国已和平地解决了西南四郡的混乱,现在平南大军的马腾正率领两百将士从掸人区出,来寻找接应他们。

重新上路后,徐晃他们对于选择前进路径有了更多的经验,所以尽管度略有放慢,但预定目标的推进度并不慢。每当宿营时,总可以在附近打到野味,将士们吃得也比较丰富,情绪也越来越好,真有点象游山玩水一般。

又走了六天,徐晃他们到了进入掸人区的那一道山脉脚下。正当徐晃准备选择路径上山时,向导现百里之外的半山腰上有一队人马。徐晃拿望远镜察看后,现那些人的服饰和装备是大汉帝国的军队,由此断定是平南大军的人马。

徐晃把这一消息告诉将士们后,众人都高兴的欢呼起来,惊得树上的鸟儿四处乱飞。回想起近二十天穿越无人的蛮荒之地,要不是大队人马集体行动,肯定有人会疯的。

第二天,将士们加行进度,终于在下午与马腾率领的平南大军将士会合。

二月二十六日,马腾和徐晃的部队一起到了平南大军在掸人区依洛瓦底江畔的大营。尽管已经知道了西南四郡已平,徐晃还是向刘虞递交了天子的诏书。并汇报了沿途看到的情况,特别是中途两大山脉之间,有一条河横贯南北,很适宜农业开的情况。

刘虞安排营地,接收了徐晃的二百将士。并把徐晃一行的情况奏报帝都。

三月十四日,刘虞的奏报送达帝都。牛弘看后甚喜。好你个徐晃,带领将士出境大穿越,居然不折损一人。对于奏报中提到了两大山脉之间的谷地,牛弘知道那是现代老挝所处的地方。那里还没有人迹是一件好事,下一步可以从容开。那一条河就是现代的湄公河了。

牛弘在决定南下时就了解过有关那一片的情况,在帝国日南郡的西边有个扶南国。孝安皇帝期间,曾派使来过帝都,表示臣伏大汉帝国。只是帝国向来对南方不重视,所以联系的比较少。

牛弘心里时刻想着帝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开南方是帝国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能把帝国的南方边境一直南推到马六甲,那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再有人口压力。

三月十六日,帝国护匈奴中郎将卢植回到帝都。

牛弘在建章宫书房召见了卢植,一方面想了解鲜卑人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想听听卢植对帝国政治的看法。

对于鲜卑人的情况,卢植说,遭受去冬大雪后,鲜卑人已经遇到了空前的生存危机,檀石槐已无力控制。鲜卑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已荡然无存,已没有能力合起来劫掠大汉边境获取食物。一些大的部族都在蠢蠢欲动,妄图抢先灭掉檀石槐部族,一方面可以抢夺檀石槐的财富,另一方面也可以此获得大汉帝国的全力救助。

而大的部族之间,怕别人背后来一刀,也在相互防范。就中部来说,慕容部族最为强大,柯最部族前些年已经私下跟大汉建立了关系。这两个部族都想成为中部的老大,冲突一触即。至所以现在还没有冲突是顾忌到中部还有一个大的部族,阙居部族,怕阙居部族乘他们两大部族拼杀,渔翁得利。

东部的情况也差不多,宇文部族最彪悍,崛起之势明显。但阙机部族早先私下与大汉建立了关系,也想乘机坐大。东部比中部更加复杂,还有弥加和素利两在部族。已经开始有零星的冲突。

西部三大部族相对比较团结,但他们也有野心,想东进打击檀石槐,乘机讨好大汉,扩大地盘。

卢植说,尊照帝国要求削弱鲜卑人的政策,靖边协调使周异已准备好预案。一方面利用粮食作诱饵挑起鲜卑人的内斗。另一方面,一旦鲜卑人的冲突生,帝国准备适度扶持弱小的一方,让冲突长期化,以此来大大削弱鲜卑人。

“陛下,为什么不乘机灭掉檀石槐呢?”卢植问。

“灭掉檀石槐后,帝国就要出面收拾残局。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牛弘说道。

“太傅临走前举荐卢爱卿接任,卢爱卿对于帝国下一步的治理有何高见。”牛弘问道。

“陈太傅如泰山之高,臣仰视不能望其背。蒙陛下和陈太傅错爱,臣诚惶诚恐。在帝国的展方向上,有陛下掌舵,臣将尽心辅佐。在吏治上,臣将按陈太傅的既定路线,继续保持大汉帝国的政治清明。”卢植说道。

“好一个陈规卢随。卢爱卿有此态度,朕就放心了。”牛弘说道。

三月十八日,南方开总指挥使王允回到帝都。

在见牛弘时,王允汇报了帝国南方开的情况。王允说,南方的水丰富,农业开前景广阔。与中原所旱不同,南方的农业是怕涝。帝国要花大力气疏浚河道,建立排灌设施,那么南方可开垦的农田就可以翻倍。

人都差不多到齐了,牛弘就召开高官会议,确定太傅陈番走后帝国新的中央机构。张奂、桥玄、刘宠、李膺、卢植和王允参加了这一次会议。

这是一次几乎是牛弘独断专行的会议,牛弘把自己的意思跟高官说了。

卢植接陈蕃的班出任太傅。主要职责还是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控制。

王允出任百业府卿,以后是帝国高官会议的成员。这一下就突出了帝国展百业的政策力度。

田丰提升为科教府卿。

桥玄接王允的位置出任帝国南方开总指挥使。

第二天开朝会后,新的人选任命到位。至于一些人员的调整就留给卢植与有关部门协调了。

桥玄尽管有些失落,对自己的这种退法还是比较满意。打点行装,赴九江赴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灵大帝最新章节 | 汉灵大帝全文阅读 | 汉灵大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