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大帝 正文 一三三章 定心丸

作者 : 大石浪

进入九月份,帝国各地相继进入秋收。今年气侯不错,风调雨顺,又是一个大丰收年。皇家劝农庄还真不错,那周赢为了图个高产的名声,可能有点不计成本。小麦单产达到了六百二十斤,过五石。

周异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探索粮食高产途径是保障帝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不怕粮食过剩,就怕食物短缺,那可是要饿死人的。

连续三年的风调雨顺反而让牛弘产生了警觉,气侯有一定的周期性,灾害性气侯往往躲在风和日烈的背后。

为此,牛弘特地召集帝国高层开会,还让大司农曹嵩参加,专门商议粮食问题。

一些高官不以为然,自然而然地认为粮食在大汉帝国已经不是问题了。参议刘宠和百业府王允都持这一观点。曹嵩还在愁,大司农现在专管农田水利和帝国粮库,现在帝国豪族的家族屯粮每年都在下降,粮食产量又是连续大丰收,去年已经扩大了帝国粮库的库容,照这个势头,可能还不够用。

牛弘可要给大家敲警钟。牛弘说,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接着出现大灾年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牛弘这样强调也不是空**来风。牛弘知道,要不是自己的穿越,再过十三年就会闹黄巾。黄巾的民意基础就是流民,灾荒带来的食物短缺就会推波助澜,连续的灾年往往会突破老百姓的忍受极限,动乱就暴了。自己的穿越或许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但对气侯的影响不大。现在人类活动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基本上属于原生态的。那么气侯还是照着原来的轨迹运行。

太傅卢植说,现在帝国很多豪族的大粮仓都空出来了。秋后收粮如果库容不够,可以暂时租用粮仓屯粮。

众人觉得只能这样了,现在要建粮仓也来不及了。

牛弘强调,粮食是帝国稳定的基石,任何时侯都不能掉以轻心。连续三年大丰收,无论是帝国粮库还是私人粮库,陈粮多了起来。如果不加以消化利用,生霉变就是一个大的损失。现在是建立帝国畜牧饲料加工业的最佳时机。

“饲料加工?”王允问道。这可是个新名词,一般牧场喂猪喂鸡,有什么就给畜牧吃什么,从来没听说过要经过专门加工。

牛弘笑了,心想现代社会饲料加工业已非常达,哪是汉代人可以想象的。不过得先给他们解释清楚,要不然他们以为自己是心血业潮。

牛弘说,要想让畜牧长的快,节省饲料,饲料的各类成份就得有合理的配比。就拿喂猪来说,仅让猪吃一类饲料,猪就长不快,专门吃蝗虫也长不快。青饲料,粗饲料,精饲料和其它如昆虫等添加料得有一个合理的配比。要不然,就有很大的浪费。

可以把庄稼收割后的结杆,青草等作为粗饲料,把米糠,麦肤及陈粮等作为精饲料,把蝗虫,小鱼小虫,动物骨头等作为添加料,先晒干后磨成粉,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压成饲料颗粒。这样一来,畜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成份都能得到保证,就长得快。畜牧饲料的体积就大为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使得畜牧业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饲料供应。

牛弘说,下一步要牧区要全面定居,能否把帝国的饲料加工业弄起来,是稳定牧区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是他们定居下来后,帝国能给他们组织饲料供应,使得他们的定居畜牧业很顺利,生活越来越好,谁还愿意去四处漂泊,满世界打晃晃。

牛弘说的这一套是包括卢植等人以前没有想过的。在以前商议帝国靖边策略时,只考虑让游牧部族定居下来,以后要是他们生存碰到困难,帝国有条件时就给他们救助,没条件时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地帮他们展生产,使帝国的农业区与牧区互动,相互依存。

原来老太傅陈蕃在世时,对于牛弘匪夷所思的想法见怪不怪了。卢植,王允等与牛弘接触的时间还不长,所以觉得很吃惊。

当然,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一是如果这个办法能实施,以后定居下来的游牧部族就对帝国有了依赖,反汉等于自绝生路,这就彻底解决了边境安全问题。二是这些饲料也不是白给的,可以换回大量的畜牧禽蛋,可以大大的改善帝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老百姓有肉吃了,对粮食的需求就会下降,就有更多的余粮来作精饲料生产颗粒饲料,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有了饲料加工业,以后帝国的小农户都可以养猪养鸡,这不仅可以给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还可以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改善土壤。

这样好的事情大家当然没有什么意见。现在象张奂,刘宠等帝国老臣对牛弘的新想法一般都深信不疑。因为这是很多次实践所验证了的,不单纯是对天子的服从。

至于饲料加工业的归口管理,太傅卢植提议由大司农来管理。这样一来,大司农一个部门就会根据把帝国的粮食和饲料生产同时管起来,便于内部协调。

至于饲料加工作坊,还是老办法,官营的只搞样板工程。在司隶和南方各建一个官营饲料加工作坊,对民间全面开放。

太尉张奂说,帝国那些做蝗虫生意和粮食贸易赚了大钱的人肯定会对饲料加工感兴趣。他们的原料来源广,比一般豪族更有优势。

牛弘是无所谓,只要服从帝国的管理,谁去做都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优化资源配置外,赚了钱还得给帝国交税。

这一次帝国高官会议的信息透露出去后,相当于给帝国的从事农业的豪族吃了定心丸。原来他们只记住了牛弘的一句话,粮价五年不变。五年以后呢,谁也不敢保证。牛弘这话已经过去两年了,还剩下三年。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或是对三年以后的粮价不看好,容易引种粮豪族的短期行为。只顾眼前,不愿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土壤等方面去投钱。现在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粮食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存在过剩。

建宁四年九月七日,是值得记念的一个日子。洛阳太学机关研究作坊的蒸汽锅炉试烧,如果成功,人类将告别人力畜力时代,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因为牛弘强调安全大概说得次数太多了,外加曾有过化工作坊的大爆炸,使得这一次试烧搞得很悲壮。田丰和刘洪来到了机关研究作坊,不过马钧没让他们进入试验区。马钧亲自现场指挥,连马钧在内,一共六人参加试烧。机关研究作坊里的其它人要求远离锅炉试验区。

当这六个人走向试验区时,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味道。机关研究作坊里的其它人对这六人充满敬意。

试烧进行的很顺利。加水,点火加热。烧到一个大气压时,安全阀自动释放蒸汽。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试验要试烧到设定压力四个大气压。锅炉配了压力表,安全阀是重力式的。所以第一步完成后,安全阀换了配重。接着烧到二个压,换配重。接着是三个压,四个压。换上略有富余的工作配重,打开产汽阀,向天空排放蒸汽。

随着一声低沉觉暴响,一股强大的蒸汽冲向天空。把远处的田丰和刘洪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出事了。当他们看到一股稳定的气流连续不断地向天空排放时,心才放到肚子里,试验成功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灵大帝最新章节 | 汉灵大帝全文阅读 | 汉灵大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