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大帝 正文 一四四章 张家纸业

作者 : 大石浪

十二月初,尤黛公主顺利地产下了一位皇子。捷罗的去世给尤黛的打击和心理阴影是没法抹去的,给尤黛的身子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皇子的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十来天。

牛弘给自己的第四位皇子取名刘乔。现在洛水河上正大张旗鼓地修桥,乔桥同音。另一层意思是牛弘希望,自己的这位皇子将来能成为连接大汉帝国中原地区与周边游牧部族的桥梁和纽带。

董氏真是很喜欢小孩,已经有三位皇子五位公主了,牛弘以为董氏现在肯定没有小刘达出生那时的那种兴奋了,谁知董氏那兴奋劲一点没减,就象又捡了个大宝贝似的。跑来跑去,乐呵呵地忙碌着。

美人徐芸和宫人郭仪的肚子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她俩反而不着急了,都奋斗了两年了,要是命中有,早该有了,命中没有急也没用。既然如此,就应该好好地享受人生。她俩在情绪上这一转变,与牛弘平时的安慰多少有点关系。牛弘把自己的女人个个都当成宝贝,希望她们都快乐。

还是鄂儿善解人意。挺着个大肚子,跑到徐芸和郭仪那儿,分别认她俩为自己肚子里孩子的干娘。徐芸和郭仪自是满心欢喜,肚子里的孩子更是得到了格外的关怀,还没出生就寄托了三个女人希望。

这也说明鄂儿心地善良,心里没有权术的概念。这两年,牛弘的后宫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却掩盖不住时时暗潮汹涌。在其它嫔妃眼里,徐芸和郭仪因为肚子不争气,已经被边缘化了。起码董氏心里不再会关注她俩了。

在众嫔妃里面,鄂儿与牛弘交往的时间最长,所以两人之间也就更随意。有时牛弘去看鄂儿,觉得鄂儿挺着个大肚子也别有韵味,把鄂儿从头看到脚,边看边笑。鄂儿觉后会娇嗔一声,“陛下”,惹得牛弘哈哈大笑。

这一阵子,帝国书局忙的不可开交。新编的大汉帝国稚学和初学课本要刻版印刷。任务集中,工作量出奇的大。

牛弘对这一事很重视,多次召见帝国书局局长张昶,查问印刷进度。看来这次几乎不可能完成,印刷量太大了。

牛弘要建立大汉帝国基础教育的方案,得到了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在办学经费上,豪族和大户出资达到六成,由此可见帝国民间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按田丰他们科教府预计,大汉帝国按新的规定适龄儿童有五六百万人,既使按二成上学的比例,开年以后就有一百万以上的儿童要上学。这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因为不收学费,第一年就有四五成适龄儿童上学都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稚学课本的需求量奇大,因为按新的教学大纲,算术、数学方面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没有学过算术,数学就根本没法弄懂。所以连初学的学生都要补稚学的算术课。

科教府经过反复的讨论,初步确定开年需要的课本数量起码是四百万册。

为了这次的课本印刷,帝国书局已经在帝国各地设立了分局,其中有九江的江南分局,彭城的中原分局和清河的北方分局。但还是忙不过来,大量工作卡在刻版上面。

等到牛弘弄明白后,笑了起了。

“陛下,你笑什么?”张昶问道。

“朕也没料到帝国的印刷业展会这么快,早就应该采用一种效率更高的印刷制版方法。”牛弘说道。

“什么方法?”张昶问。

“活字印刷。把每一个字事先制好,一个个拼起来就可以印刷了。这样不仅效率高,印刷用的字还可以重复使用。”牛弘说道。

“好办法!微臣马上回去叫人刻活字。”张昶大概是被逼急了,还没等牛弘把话说完,就急着跑了出去。

“等等,朕的话还没有说完。”牛弘笑着说。

张昶又跑了回来。

牛弘说,木制活字容易变形,排版印出来的书笔划不清晰。活字要用铅来做。这一次印课本怕是赶不上了,帝国书局可以先去试验,成熟后先要制造大量的活字,以后印刷效率就高了。

张昶一听就傻了眼,原来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过对于用活字排版替代刻版的这种新方法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

牛弘对张昶说,事已至此,就尽最大的努力来印。起码要保证每所学校有几套课本。不足的部份,明年接着印。

对于牛弘的通情达理,张昶更是感恩。教育是大事,现在全帝国上下都动起来了,偏偏卡在自己这里,他心里也是不好受。估计这一段时间,这位书法家再也没有心思去练书法了。这位偏爱书法美学的大师,甚至巴不得汉字越简单越好。

说起金属铅,早在商代就已经用还原法冶炼出来了。早期的铅用于制作酒器,后来现铅对人体有毒性,就弃用了。在大汉帝国,现在铅一般用来制作烛台一类的东西,因需求量不大,所以铅的治炼不是很达。冶炼方法一直流传下来,所以制作印刷用活字的用铅是不成问题的。

张家与卫家联合的纸业是越做越大。大汉帝国出台了基础教学方案后,他们在全国各地的造纸作坊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纸张准备到是很充分。张家除了造纸外,还向文具方面展,做出了一些书写用的笔。

太尉张奂还拿了一些到宫里来,牛弘试用后,感觉不错。这一下省得自己动手做简易的笔了,以后要用就赖上张家了。

张奂对牛弘说,他已经跟卫家商量好了,为了支持帝国办教育,他们在全国的作坊都在抓紧制造这种新式的书写笔,准备在明年开学后,每个学童送一支。

这话让牛弘都大吃一惊。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张家与卫家的产业现在已经做的很大了,二是他们懂得回馈社会。这样的豪族正是社会需要的,光知道赚钱不懂得回馈社会的富人是不会长久的。

不要以为这是张家在做广告,学童用习惯了以后就非用张家笔不可。这种笔的结构很简单,大汉帝国又不实行专利或知识产权什么的,如果销路好,天底下很多人都会去做,是没法垄断的。家境贫寒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做。

正是这种无心,这种不斤斤计较,使得张家在大汉帝国的名声越来越好。

后世的晋商生意做的很大,记得有一家的家传经商秘诀竟是四个字,“学会吃亏”。常言道“无商不奸”,是指商人以赢利为最终目的。而事事计较,笔笔算计的奸商是不起来的。

别人跟你打交道时如果觉得吃了亏,下次就不会理你了。如果能让别人相信,能从你身上占到便宜,那他下次肯定还会想着你。做生意做的就是人气,每次少赚一点,如果人气能很快旺起来,生意就能越做越大。

牛弘知道张家是不大会做生意的,而卫家是生意场上的老手。卫家能与张家合作,而且很多事情都依张家,说明张家的做法深得经商要诀。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加油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灵大帝最新章节 | 汉灵大帝全文阅读 | 汉灵大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