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二十三回 舆论的威力

作者 : 婺州客

第二十三回舆论的威力

作为一代大儒,郑清之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报纸来扩大文化对世人的影响,而史弥远在看到报纸,听了郑清之对于报纸的刊印和行方法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舆论手段,只要控制住内容,用他打击政敌绝对是一把利器,他同意了。而看到我剽窃的那词后,史弥远是腾一下跳起来了,他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词中透露出的雄心壮志、视天下如无物的王者之气,这另他有些不安。喜的是这词的文采、意境、气势、主题无一不妙,简直是绝品,这足以向天下证明他立这个皇帝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的有远见。赵竑那些无病申吟,空洞无物的破诗比起这,简直是拿狗屎比黄金,这足够让很多人闭嘴了。他决定,这词必须表在第一期报纸上。

郑清之告诉我这个消息后,我马上召见了史弥远,我必须在行上插上一手,不然就是替他人做嫁衣。我和史弥远说了我的想法:先,报纸不能一言堂,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印上去,我们只要控制住反对言论的质量和数量就好,不然会落人口实,那样反倒会让报纸失去公信力,而报纸是朝廷办的,那样朝廷的公信力也会受影响。第二,行方式是利用现有的驿站,开始只行几个主要州府,看看大家的反映,效果好就酌情增加,目前只开一家,决不民办。第三,卖报纸的钱全部补贴给相关驿站,报纸可以开一小块收费广告栏,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经营足够了,这样朝廷不会产生额外负担。第四,任何朝廷官员,民间士人都可以来投稿,朝廷设立统一收稿、审稿的机构,稿件采纳后会支付一定费用,但不会很多。第五,每期报纸加个编者按,对报纸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由郑清之来主笔,其他文稿由史弥远和我决定。

五条中前四条史弥远挑不出什么毛病,第五条我耍了个心眼,郑清之以我的观察他是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并非完全史弥远一路。而且他和真德秀、魏了翁和胡梦昱这些人并未交恶,他来主笔可以保持一定的公正性。再说好歹他是我的老师,明着是他主笔,我可以暗中影响他来控制舆论导向。

史弥远和郑清之不但是同乡,还是姻亲数代,他太相信郑清之了,在郑清之的极力支持下,这几条全部顺利通过。我还建议,由荣王来经营报纸,主要负责印刷、拉广告和卖报纸,但不能投稿,更不能参与到内容的制定,让他有点事情做做,这对史弥远毫无威胁他也答应了。我终于松了口气,这中间,郑清之之所以极力帮我说话,当中除了他的君子性格外,不能不说他还是相当维护我的,他希望我做出点事情来。

当然,为了使史弥远对我更放心,我故意说道:“清荷身子可好了?朕想她了,好了就让她进宫吧。”史弥远很满意我这种知进退的态度。

第一期报纸很快出炉了,沈复的广告费收入是五百两银子,内容是玻璃厂广告和招工信息,期总共印刷了两万一千份,费用才二百七十两,在临安销售五千份,每份价格五十个铜钱,其他分销到绍兴、庆元、扬州、福州、庐州、安庆、襄阳、兴元、成都、隆兴十个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每个地方一千五百份,价格每份按路程每百里加价十个铜钱计算。剩下一千份以邸报方式分各地。全部报纸均由各地邮驿销售,销售所得的原价部分上缴地方,加价部分归邮驿所有。虽然目前看来金额极小,但后来销售量日大,金额逐渐庞大,以致出现法贪污舞弊现象,我不得不在《金玉新书》上又增加了若干相关条款。(《金玉新书》是南宋一部关于邮驿、通信方面的法律书籍)

期报纸反响极大,先反映在销售上,与芮在临安御街设了两个点,结果不到半天就销售一空,为此我又加印五千份,不到半天又是销售告罄,而其它地方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当然那词自然是引起巨大反响,为文人士子所追捧,但我刻意安排的一则消息更是引起大家群起议论,那就是太后垂帘。一个二十岁的皇帝,太后居然要垂帘,而这个皇帝不是笨蛋,至少是个能写一手好词的文化人。一下子,垂帘之事成了朝野议论的焦点,本来很多人对废立之事多有揣测,私下议论颇多,有不少人为济王抱不平。现在很多人把焦点集中到垂帘一事上来了,后宫的干政和女人的做大是最为士子文人所不容的。这样一来,不仅模糊、淡化了济王之事,还使我赢得很多中间派的同情,特别是一些中下层官员的同情与支持。

同时因先皇驾崩,新皇继位而出台的免税赋一年(有些穷地方三年)的政策也以新皇帝的名义登在上面,虽然这没什么新鲜的,但给人印象是:这是新皇帝的恩惠,中国老百姓是很容易被这些小恩小惠满足的。

于是,朝廷中开始出现了一些要求撤帘的声音,有史弥远一党的死硬派,如李知孝与梁成大﹑莫泽,他们是只要史弥远未得全胜就死命攻击,而垂帘是史弥远和杨太后妥协的产物,他们就借个由头开始动作了。也有一些比较传统的正直的大臣,尽管他们对废立一事颇有微词,但杨太后垂帘违背了“后妃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废立还有点皇帝家事的味道,后妃当政可是在打天下读书人的耳光,魏了翁就因为这事和杨太后当朝吵了起来,而史弥远和魏了翁本来已经为废立的事闹得很糟糕,史弥远乘机指使人落井下石,导致魏了翁被贬,谪居靖州。我立刻暗中派沈复给他一道密旨和一封信,把他秘密接到岱山妥善安置。

而我立即指示郑清之把魏了翁被贬一事登载在第二期《大宋京报》上,当然,责任是归咎在杨太后的身上,这下可炸锅了,朝野对垂帘一事的反对声此起彼伏。杨太后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下令停办《大宋京报》,要追查责任人。史弥远已经从两期报纸看到了威力,正要拿来打击异己,怎么舍得,当朝就顶了回去,说太祖有训,不得阻塞言路。并在随后的第三期上披露此事,此时宗亮已经秘密入京,在荣王府充当幕僚,他立即派人撺掇在京的士人举行抗议游行,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有点美国鬼子挑起中亚各国颜色革命的味道)。惹得临安太医局附近的雄武营急报枢密院欲从清波门的兵营调兵,准备弹压,夏震率皇宫禁卫则立即进入战备。我则立即临时增刊一期报纸,大声疾呼要保护好士子们的人身安全。哎……我这个皇帝没有亲政,有心无力啊。

我行事急了点,加上宗亮那一闹,把史弥远也吓了一跳,尽管郑清之立即出面平息事态并主动承担责任,但史弥远还是敲打了一下我,限制了我在报纸上的言权,规定在没得到他的肯前不得随意增刊,每期内容必须他先看过,得到认可才能行。

我也觉得自己急了点,不过我目的达到了,也就适可而止了。

我把目标转向杨家兄弟,还没当上皇帝我就对他们进行了笼络,现在我又把沈复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在百果庄的玻璃坊入了一份干股,每月可得数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杨家兄弟没少在杨太后面前夸我对他们好。加上这段时间朝廷里闹得挺凶,他们兄弟没少受气,我稍加点拨,他们马上开始在太后面前替我活动。说什么皇帝其实对太后还是很尊重的,我们该和皇帝团结,还是撤帘吧;现在史弥远势力这么大,咱们斗不过的,不如还政皇帝,让他和史弥远斗,咱们暗中支持,那样还好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