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改革(一)
现在当务之急是稳定政局,尽量减少因软禁史弥远带来的政治动荡。因此我在报纸上树起了郑清之这棵大数,并委以重任,同时又把余天锡召入京城,任命他为临安知府。同时在报纸上大力褒奖史弥远对朝廷的贡献,但对其党羽中三凶李知孝、梁成大﹑莫泽则进行了无情的声讨,配海岛(让他们到岱山岛当苦力,后转到海南),他们三个得罪的人最多,拿他们祭旗最能收买人心了。而对四木薛极、胡榘﹑聂子述﹑赵汝述及宣缯的待遇相对好些,在报纸只是报导了他们遭到撤职处分,但没有说明原因。
这期报纸行后,让那些官居各地要职的史党人物狐疑紧张的心情得到一定放松。在他们看来,皇帝并没打算对史弥远一党赶尽杀绝。相反,讨皇帝喜欢的还在升官财,不讨喜欢的配边远,这太正常了,于是很多纷纷转向,开始向朝廷表起忠心。这次政治地震算是得到了对我较为有利的态势。
为确保自己的小命和业已取得的胜利果实,我让醒言改编了卫戍部队。
醒言在岱山岛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把海盗部队扩充到近万人马,现在他在岛上留了两千由他原来的副手何宝胜率领,继续从事那个很有钱途的海盗事业外,其他都带来了。岛上的俘虏基本都放了,有少数不愿走的就让他们在岛上自由生活或者编入何宝胜手下。之所以留下这支部队,一是岱山岛的防务问题,那里的小金库是保证宗亮和陈窈科技研的主要财源,而研工作很费钱,现在朝廷财政捉襟见肘,我也懒得和那些大臣解释科技研的必要性什么的给自己添堵。
二是为以后的海军部队打下基础,留下来的大多是有着多年海上经验的水手,把这批人放到6地上实在可惜。有意思的是这批人很多是南洋、高丽、日本甚至波斯人,这些人本来是在当地混不下去的苦娃儿,自从被俘后因为有吃有喝,后来赶都赶不走了,死心塌地跟着醒言他们,他们可以说根本忘了自己是哪里人,心理上已经是大宋子民了。
醒言把在京的卫戍部队取名皇家近卫军,完全按现代的编制,分班营师、军。自任军长兼第一步兵师师长,带来的八千子弟兵分别担任各级军官,下辖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一个炮兵旅。兵员从当时在京和京城四周的军队中选拔,当时在京及京城周边有近二十五万禁军,是拱卫京畿的中央军,当时的精锐。
醒言和他手下花了近半个月时间进行选拔,建立起了这支皇家近卫军,满员共四万五千人,剩下的编成五个军,军长、师长由原来的军官担任,醒言派人担任副师长和正副参谋长及其他各级军官的副职。因为枪支有限,除了近卫军还算装备齐全,其他各军只能领到数百支枪,炮更少,连近卫军的那个炮旅都没装备齐全。好在胡长庚已经接手了当时的军械造办处,岱山岛上的设施也已经6续转移过来,枪炮在钢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开始大量生产。更鼓舞人心的是,当时的军械造办局各种技工多达七、八千人,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宗亮、醒言从中选把了近百人专门从事枪炮的改进和新武器的研以及加工设备和炼钢设备的改进,进展可谓神。
此时的军事方面情况并不容乐观,虽然有宋一朝没出现什么大将拥兵自重的情况。但宋朝军队过于注重这方面的防范,导致了整体战斗力的下降。还有,当时因山东地区处于宋、金、蒙三方的三角地带,地方武装很多,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当时实际控制山东的是地方割据势力“红袄军”,他们中以张荣、严实、李全三股势力最强,成三足鼎立控制了整个山东,其中尤以李全力量最大,他和妻子杨秒真分别控制了青州与楚州,这时张荣、严实已经先后投降了蒙古,只有李全在苦苦支撑。我不想失去这支队伍,在解决了史弥远之后,马上派人对他进行安抚,送去大批粮食、军械,并让醒言派人前去打探他的虚实。
另外我把孟珙召到京城当面予以嘉奖。他刚提升为峡州(今宜昌)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不久,我直接升他为京西第五副将、权神劲军统制,赴枣阳任职,枣阳可是他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他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知人善任,长于驭军,为南宋后期的杰出名将。在他临走前,我带他去了皇家近卫军的训练场地,当孟珙看到枪炮展现出的巨大威力时,他震惊之余,向醒言提出一定要给他调拨些枪炮,醒言很爽快就答应了。经过协调,醒言给了孟珙一个团的火枪兵及一个营的炮兵,全部满编满员。孟珙还向我讨了一道圣旨,将他的所属部队也进行新军制改编,我同意了,把他任命为师长兼参谋长,醒言给他配了个副师长。当时孟珙认为是为了监视他而配的,但后来这个副师长在战斗中对他肝胆相照的表现,令他感受到被信任和倚重,他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种信任。
对军队的改革,我在报纸上给予了大篇幅的报导和宣传,由于当时朝廷对军队的控制非常有效,这次改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官还是那个官,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仅半年时间,朝廷直属的各路禁军都完成改编,尽管有的改编非常粗糙。随后,醒言又从近卫军中抽调骨干组成工作队,深入到各路禁军中进行指导并对各级军官进行培训,又有计划地从各路禁军中抽调军官到皇家近卫军训练学习。当然,这种培训主要针对师以下的军官,军长是原来的制置使或安抚使改任,那些的人大多是文官,现在没必要动他们,等以后那些由统制改任师长、团长的真正武官开始建功立业了,再把他们换下来。
我在军队改革的同时把目标转向经济方面了。
先必须保住会子的信用,减少通货膨胀。在和几个大臣和宗亮他们商量后,决定暂停第十五界会子的行,市场上继续流通之前的会子。同时,由宗亮负责加紧研制专门用于印制会子的新型纸张。尽量减少黄金、白银、铜钱的外流,规定了来华采购的外商必须使用金属货币进行贸易和缴纳关税等等一系列措施。
与此同时,加大了扶持工商业的力度,拆分了户部和工部,把这两个部按职责进行细分,成立了财政部,专门管理国家的各项税收、政府预算、调整各行业税收比例、制定税收政策、平衡各地税收指标等事宜。在各州、府、县专门设立财税局,把税收从原来各路县长官直接管辖的权限中剥离出来。各级政府的税收种类、比例由财政部直接管理,地方无权自行增加税收种类,修改税收比例。地方各种开支制定出预算后提交当地税务部门上报,地方税务部门留足核定后的预算,其余部分留下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后其余部分上缴国库。准备金主要用于救灾、应付突事件、弥补预算不足等,使用准备金要得到上级主管的许可。财政部下设造币局和会子局,专管货币的铸造和会子的行。
其他的还有农林部,主管农业、渔业、牧业、林业的展和生产,协调各地粮食储备,设立常平仓等。
工贸部,下设工业司,主管各种工业的展,协调各种工业企业的比例;商贸司,主管各种商铺的展,协调商铺间的竞争,为保护合法经营者,还专门设立商标局。盐铁司,控制各种矿产的开、经营、利用以及盐业生产、展、利用,为以后的食盐买卖开放打下基础。
还有户政部,下设户籍司,民政司,邮驿司等;建设部,下设水利司,路政司,工程司等,这些部门就不一一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