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三十四回 建府台湾

作者 : 婺州客

第三十四回建府台湾

来自日本、高丽的商船被何宝胜他们抢怕了,在大宋军队控制海州后,他们直接从海州港登6了,或者从海河经运河到临安,南洋的则在福州就上岸,或者在福州雇大宋的商船到临安。海盗生意很不好做,而且,他们的基地太靠近临安,京畿重地的外海经常出现海盗也不好,影响国际声誉。因此,何宝胜经常北上到黄海一带溜达,给李全他们去添添堵,或者进入渤海骚扰一下金国、蒙古。

我已经给何宝胜挂了个水军统制的官衔,算是招安了,现在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在舟山一带招兵买马,最近还从退伍老兵里划拉了一批会水的,又把李全那的几个降将国安用、**、阎通、邢德几个都扔给了他,他现在有三、四万人马了。这次他率军袭击了李全在登州的水军,击毁一百余艘各种战船,俘虏了七十几条船和三千多人马。在其中一条船上现一张海图,看海图上的标示,显示李全正在经营流求(台湾)。如果真是这样对福建威胁很大,于是他率领船队去了一趟流求,果然现有人在那里建码头,开垦荒地。

他把那些人歼灭后,就留下一万多人马和五十条船在那里驻守,并向福建路安抚制置使柴孜民做了通报,柴孜民是郑清之推荐给我的,刚从广州府知府事升任福建主官,正感激涕淋准备报效皇恩,一听说隔海的流求有敌兵驻守吓了一跳,忙也派了一万多军马过去,这些厢军经常剿匪,还是有些战斗力的。随后迅写了折子连同何宝胜的密报和海图一起快马送到临安。

我收到后,对柴孜民和何宝胜下了特旨给予表彰。还各赏了两万两白银,这对何宝胜来说还稍好点,只是觉得高兴,有面子。柴孜民可是也没干什么事就白得一件大功劳,这全是何宝胜白送的,高兴坏了,对何宝胜感激得要命。此后,只要何宝胜来福建一带,总能得到柴孜民的热情款待,一来二去,两人竟然引为知己。我也当面夸了郑清之几句,说他举荐的人认真负责,做事细致,郑清之心里舒服,对这两个人也喜爱有加。

我一面命令何宝胜注意拦截李全派往流求的船只,并嘱咐柴孜民密切监视流求附近海域,岛上要常驻部分兵力,一边划算派谁去经营流求。拿出上次史弥远给的那份官员名单,看到史弥远对宣缯评价甚高,说他懂经济、知兵事,我心中一动。我把醒言找来,问他宣缯近况如何,醒言说那几个官员因为我一直没处理,目前都软禁在家,宣缯每天基本都是读书,写字,精神状态也还可以。

我在御花园召见了宣缯,他头有些灰,衣服很整洁,可谓一尘不染,来到我面前匍倒在地,声音有些颤抖地喊道:“陛下万岁万万岁!罪臣……”

我走过去扶他起来,说道:“坐吧。不用多礼,朕没说你有罪。”宣缯满脸诧异地看着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笑了笑问道:“宣参政对流求知道多少?”

宣缯一愣,背书般说道:“流求在汉末时吴侯孙权曾派驻官兵,当时叫‘夷州’,后隋朝也曾派兵驻守,隋大业年间开始有汉民迁居澎湖等地。到我朝已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但夷州本岛由于山多地少,离大6又远,加上北人南侵,已无暇顾及此地。不过臣任福建提点刑狱时曾闻岛西部也颇有些平原,岛上雨水充沛,气候暖热,稻米可一年三熟。”

我点点头心道,***,比我知道的都多,原来已经把那里列入疆土了,只是因为被战争拖累,无力顾及而已。我正想着,宣缯突然来了句:“臣愿去流求,恳请皇上恩准。”这倒把我给弄得愣住了,我问道:“开流求,可不是个轻松的差使,目前岛上可是什么都没有,虽有些土著,不过都在山上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尚未开化,你如何经营此地。”

“陛下,土著可以先不管他。如今我朝、金、蒙之间连年战事频繁,多年来中原百姓因战事纷纷南迁,然这些人大多并无一技之长,我朝也无众多土地供其耕种,臣吉州任上时曾往荆湖一带,现那边居然有人于山地之上置水田用以耕种(梯田),可见土地之缺。流求平原虽少,但只要是平原之地均适合耕种,臣估计少说也有三、四百万亩可以用于耕种之土地。一年三熟,每亩产粮就要比江浙一带多三成,那数字可不小啊。陛下只要一纸诏书昭告天下,愿往开垦者均授予土地,定有大批流民愿往开垦。再则,流求四面环海,还可开盐场,兴渔业,定可成为富庶之地。”说罢,双眼充满希望地看着我。

我心中暗道:“此人是个人才啊,如能用好他,那将是朝廷的福气。”至于是否会有异心那不重要,只要不给他军权,他就没有翻天的本钱。我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说得不错,而且那里可以造就的良田不下五、六百万亩。只要你好好干,朕给你提供一切便利,朕不轻易许诺,但今天给你许下一个诺言,只要你在流求干出成绩,五年后朕即调你回京任尚书。”

宣缯跪下磕头道:“陛下,五年或许臣只能略有小成,臣既然愿去流求,誓要在流求干出明显成效才有面目回京。”

我点点头说道:“好,现在朕将流求改名为台湾,在台湾建府,你是第一任台湾知府,给你特例品级仍是二品,你来。”我带他来到地图前,把现在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的大致位置指给他看。

“在这三地设县,建台北、台中、台南三县。人我会派给你,在三地还要建立港口。还有,台湾的甘蔗不错,要置些甘蔗地,糖业也要开起来。哦,你的家人你想带就带去,不过你初期很苦,不想让他们跟着受苦也可以留在京里,朕会着人善加照顾,不用挂念。”

“臣只带几个常年在左右的亲随吧,其他人就留在京里,他们跟去只会给我添乱。”他也算知趣,把家人留下当人质了,好让我放心,大家心照不宣。

第二天旨意一出,朝廷又是小小震动了一下,除了对建府台湾的意外,还有对启用宣缯的疑虑,郑清之和宣缯算是旧相识,不便说话。宗亮、醒言知道台湾的战略地位,对建府一事自是绝对支持。真德秀就不客气了,对建府台湾表示疑虑,主要是财政方面投入的压力,还直截了当对起用宣缯表示了反对,魏了翁则对建府未置可否,只对起用宣缯持反对意见。而其他人则对建府一事均表示了财政上的忧虑,不反对但建议暂缓,对用宣缯大多没有表态。对于经营台湾,我是打定主意的,看反对意见不多,就说道:“众卿都考虑到了钱粮的压力,朕也考虑到了,不会动用多少国库的钱,朕自有主张,就算朕乾纲独断了,建府一事已定,就不必再议了。”至于宣缯任知府一事,我问道:“你们认为宣缯不合适,那你们说谁合适,你们举荐个给朕看看。”其实去台湾做官在众人眼中和配崖州差不多,举荐谁就是配谁,还真不好举荐,因此谁都不说话。

看众人不说话,我说道:“别这么记仇,宣缯或许和你们政见不同,但我想他的才能你们应该都还认可吧。别盯着以前那些小事想事情,多想想将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