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出来时,已是红日西沉,三月的晚风依然有些凉意。穆剪烛摇了摇昏胀的脑袋道:“这御酒就是不一样。”
“你是不会放过一丝放纵的机会的。”平常在家穆耀庭管的严,她哪有机会喝酒。今天逮住这个机会她把宴席上的各种酒都品了一遍。穆耀庭怕她酒后口出狂言,再四目视她。
“我再说几杯也没问题。”穆剪烛似乎还在回味着酒的醇美。
穆家的大厅里堆满了皇上赏赐的绢帛。府里的老男老少都在门口迎接。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不成气的东西。”田夫人责怪儿子。
“放心吧,‘苟富贵,无相忘。”穆剪烛很有义气的拍拍胸脯说道。
“你要是忘了我,我就把你小时候干的丑事抖出来。”她的事自己可记得一清二楚。
本来,穆剪烛等人应该是赴地方官的,可是皇上破格提拔穆剪烛,任为三司外史。王靖节赵文书分别为河阳、河东县令。
穆剪烛穿上紫袍系上玉带,戴着那顶乌沙帽,刚过五更就迷迷糊糊地跟着父亲上朝。平常的这个时候,她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呢。天还没亮的,肃穆的大殿上黑压压地站着等着上朝的官员们。
“今天,高太后可能会垂帘听政,你一定小心谨慎不可争口舌之快,否则一旦让太后对你有了成见以后必会有很多阻力。”父亲悄悄地对他说道。那边富仁富义一伙一直在密切地关注着他们这边的动静,穆耀庭微笑着过去和他们寒暄道。
“小侄初次上朝,如有不合礼仪之处,望大人赐教。”
“不敢不敢,令侄如此得皇上喜欢,以后定能平步青云,恐怕到时,老夫还得请他多关照呢。”富仁阴阳怪气的说道。
“过奖。”穆耀庭看话不投机便退了回来和司空群站在一起。
“上朝”大殿上一声高呼,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明宗端坐在朝堂上,他的旁边悬着一道神秘的珠帘,在一珠帘的旁边立着一位年过半百神色庄重的男子,这人就是高太后之弟高光复丞相。群臣们个个屏息凝气。
“边境来报,北狄二十万大军进犯河西,请众卿各抒已见。”高光复沉声说道。
“北狄骑兵凶悍、野蛮不化,陛下再多赐他们一些财物便可退敌。”富仁出列。
“请陛下以和为贵。”主和派的官员们跟着高呼。还一和为贵,穆剪烛鄙视地看了这些人一眼,又看看父亲他好像习以为常了。
高光复微微一笑,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陛下请看,议和才是顺应民心之举啊。”高光复意味深长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不可议和。每年送往北狄、西夷的岁币都是我岳朝子民的血汗钱哪,我们是在以民脂民膏养敌,这样的结果是敌国越来越强,而我朝越来越弱。”司空群出列反对,便和者寥寥,只有穆耀庭一人支持。
“我岳朝乃是天朝上邦,区区岁币怎能说是民脂民膏?”高光复斥道。明宗表情神秘莫测地听着不置可否。
“自从南渡以后,我朝在边境节节败退,中原未复,陵寝不还,北方遗民年年南望王师。南方子民承受繁重的官税徭役,内忧不断。丞相还怎能说我岳朝是天朝上邦!还怎能说岁币不是民脂民膏!”穆剪烛愤然说道,这个高光复若不是他一直鼓吹着议和,故都建梁岂会失陷敌手?
“这位是穆公子吧?”高光复盯着穆剪烛阴笑几声。
“你刚刚上朝第一天,就敢信口雌黄,可见穆大人教子有方啊。”穆耀庭刚要开口说话,就被穆剪烛抢先一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拿朝廷俸禄的人。我决不会像某些人那样,不思恢复大计,反倒畏敌如虎,助长虏廷气焰,灭我大岳威风。否则我就不配是岳朝的子民。”穆剪烛的一段话让群臣们面面相觑,他们太久没有听到这种爱憎分明、掷地有声的话。
“终究是年少气盛啊。”珠帘猛地被掀开,高太后威严的目光巡视着百官。
“太后千岁千千岁。”百官猛地一惊立即拜倒在地。
“我就是想看看这个口出豪言壮语的年轻人。”她的目光严厉而挑剔地打量着穆剪烛,穆剪烛坦然和她对视。这个高太后看上去威严而有心机,非等闲之辈。
“皇儿,这就是你千挑万选出来的新科状元?”高太后看一眼正襟危坐的明宗。
“是的,穆状元你把你的富国强兵的韬略向太后及诸位大臣一一陈述,供太后明断。”
“请陛下和诸位大人先行议定议和之事。”高光复见明宗岔开话题,连忙提醒道。明宗神情一黯,随后眉毛一扬道:“难道除了议和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以我南岳富庶之地,百万之师,竟然不能阻挡虏国的进攻,到底是为什么?”明宗的神色有些激动,几乎在质问道。
“微臣遍览历代兴亡史实,却以为南北自有定势,吴楚之弱,不足以争雄中原。”富仁得到高光复的授意连忙兜售高光复的“南弱北强”谬论。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吴蜀始终不能胜曹魏。西晋覆亡,东晋也未能争雄中原。南北朝对峙百年,他陈终究还是被北方的隋朝所灭。如今,我岳朝不敌北狄,不是我朝天子不明,而是自古如此!”富义接过富仁的话头,两人一唱一和。
“依富大人之见,我朝只有苟安南方,终世而不言兵?”穆耀庭反问道。
“正是如此,臣等请皇上二十年不言兵,以和为贵。”高光复道。
“自东汉至六朝,都是北方吞并南方,不胜枚举,而南方统一北方,却闻所未闻,北强南弱,此乃命之定数。”
“请问,秦朝末年,是何人大破秦军?是谁攻入函谷直捣咸阳?又是谁降二世,灭强秦,建立四百年大汗基业?”穆剪烛当头棒喝。
“这……?”富仁富义不由一怔。
“是吴中难的项羽,是沛县起兵的刘邦,他们率领的都是吴楚子弟。吴楚之弟,怎么就不足以争雄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