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侠传 第一卷、组盟 第一百二十四章、家宴

作者 : 苦斋

太湖事件,雷小凡虽逃生,雷鸣却被杨南海以虎啸真气斩杀。

太湖帮众人望见雷鸣级,心中颇不是滋味,但在此等大是大非上,谁又敢乱说一句。帮中事物由上湖旗旗主桂彤执掌,众帮众合意下,重申了加入锄倭盟的宗旨。所以,这场风波最大的赢家自然是陈宣礼,收归了太湖帮庞大的船队,为下一步的海运做好了准备,并且锄去雷鸣,也敲山震虎,锄倭盟不再是道义上的泛泛联盟,为了加强盟中内部人员的监察,成立了刑堂,由阎王刀元霸担当,如此以来,锄倭盟成为有名有实的组织,达到这个目的,才是陈宣礼最终所愿。只是朝廷政局的变化,不容他乐观。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时年七十一。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大赦天下。六月,攫升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八月,废周王肃为庶人,徙云南。紧接着齐王、代王、岷王等被拘,湘王柏因罹罪,阖宫###死,天下诸王无不惊心。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笼罩朝野。

陈宣礼自然感觉到上面给他的压力,可盘龙岛北上的海道仍被倭寇阻断,倭贼流寇战术,以船为巢,得到消息,蜂拥而至,劫掠完了,四散为寇。锄倭盟出战数回,难有成效,黑宫起获的财宝仍然无法大举北上。

这天,陈宣礼在琴音潭畔翼然亭摆下家宴,宴请陶理指挥使等,作陪的是锄倭盟的高层。席上,陈宣礼将倭寇流窜情形讲了,向陶理提出请兵协助剿倭的事情。

陶理婉转道:“朝廷施行卫所兵制,兵丁平时自耕自种,不惯海战,要他们游戈海上,与精于海战的倭寇交锋,不啻于以己之短撄人之长。何况大军集结,倭寇必闻风逃遁,难有战绩。何不设计将倭寇引至6上,聚而歼之。”

“将倭寇引上岸……”

“只要下了重饵,引倭寇上岸也非难事。”

陈宣礼听陶理推月兑言辞,心中也明白,自从汤和将军退隐,朝廷治倭鲜有出海围剿事例。上次请动大军,主要是冲着张士诚残部,朝廷才准请出兵的。现在面对流寇,一来难有战功,二来兵危战险,万一举措失当,岂非自毁前程,作为统带一方的军政大员,陶理自然不会冒这个险。但陈宣礼思忖陶理的话也是一策,只是如何能引倭寇上岸?

众人边吃边谈,话题就围绕如何设局引倭寇上套。

餐罢,陈宣礼请陶理等观看风云堂少年演练武艺。

风云堂众少年在众名家指导下,进步飞快,加上战阵的磨练,确有月兑胎换骨的变化,远非初来时的稚女敕。这时演练,人人精神抖擞,个个龙腾虎跃。

杨琢玉的表现更是夺人眼目,他人生的玉树临风,功夫又佳,一路三十六式天游剑,使得灵动无比,满台只见清光点点,恰似星光辉璨,配着他锦绣身段,众人止不住地叫好。

陶理捻须赞道:“此子甚好。”

陈宣礼笑道:“这是杨掌门的令郎,此子八月武举乡试时,夺得武解元。”

“将门虎子。”陶理向杨南海笑道。

杨南海忙起身道:“大人夸奖。”

杨琢玉下了台,杨南海招手叫他过来,道:“见过陶将军。”

杨琢玉忙上前施礼。

陶理见他神态谦恭,文质彬彬,虽有一身武艺,浑无江湖的粗蛮习气,拉他坐在身旁,关切的询问。

杨琢玉恭恭敬敬地回答。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明武侠传最新章节 | 大明武侠传全文阅读 | 大明武侠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