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 正文 节二十五 大逆!

作者 : 猫吃狗粮

“倭寇之所谓维新,也不过20余年而以!”,张佩纶似乎还没有从刚刚的震惊中走出来,“我大清的洋务,自咸丰十一年的《统计全局折》起,迄今已有30年光阴,如何竟会被日本一个蕞尔小国超越于前,几近望尘莫及?”

任令羽静静的看着满面苦痛之色的张佩纶,却丝毫找不到开解他的理由——即便是在原本所在的那个时空,许多国人不还是将甲午之败归结为时运不济,而非国力不及么?似乎只要换几个军机大臣,将战争拖延几天,日本自己就会因财政崩溃而不战自败……

自欺欺人!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须知国家之比较,除了大小之别外,还有强弱之分!甲午战时,日本强而我中国弱,故敌胜而我败,战争的胜负,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

“幼樵兄,倭寇之自强,看似始于同治年间,但若要究其根本,可要上溯至乾隆年间了。”,搜肠刮肚了半天,任令羽才终于憋出了这么一句话——即便现在我还见不到李鸿章,但通过他这个首席智囊之口,让老李能更清楚一些日本今日的情势,也算聊胜于无吧?

“乾隆年间?”,张佩纶惊讶的抬起了头,“那岂不是近200年之前?”

“正是如此。”,任令羽先是打了个酒嗝,而后才用力点了点头——至甲午战争时,日本人的明治维新的确只搞了26年,可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知识界的学术和舆论准备乃至“西南四强藩”的“兰学”实践已经进行了200余年!

没错,从1603年开始,德川幕府连续五次发布“锁国令”,从此日本对世界垂下了“锁国”帷幕长达二百余年……但日本人对西洋却是“锁而不死”!德川幕府在“锁国”的厚重帷幕中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缝隙——允许长崎作为一个通航的港口来与中国和荷兰的商人交往,而日本国内的西方学派——“兰学”的学者们就是透过这样一条小小的缝隙来如饥似渴的汲取西方的先进文明。

早在1744年,以前野良泽和杉田玄白将人体解剖学著作《解体新书》翻译成日文为标志,“兰学”在日本正式形成。到19世纪初,日本已经有了一批开始尝试在日本推行西方社会制度的“兰学家”,而诸如萨摩、长洲等强藩已经开始着手编练西式军队,设立炼铁所等西式工厂……

而到了1854年的美国海军少将佩里率军入侵日本的“黑船事件”后,就连当初最为排斥西方的德川幕府都开始进行西式革新,就在1854年,德川幕府在第一任美国驻日公使哈里斯的指导下,进行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的大范围改革。如设立讲武所,以教习西方军事学术;并在1862年开始推行全面的军事改革,开始向荷兰派遣海军留学生,除学习海军外还涉及西方之政治、医学的诸多方面,而此时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中的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出生……

即便幕府已经如此举措,在长州、萨摩等一干早就在“兰学”中尝到了甜头的各地强藩看来,幕府的开化步伐范围还是太窄,步子还是太慢!在与幕府之间就究竟应该是“尊王攘夷”还是“公武一体”的漫长争论毫无结果后,这帮子忍无可忍的“维新志士”们干脆直接拔出刀子把幕府中那个名不副实的“征夷大将军”赶下了台!

由此而见,明治维新表面上好象是突过时代的改革,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摆在一个已经规模初具的低层机构上去,因此当明治政府上台后颁布《五条誓文》以开始全面推行变法图强后,其国运之蒸蒸日上便不过是水到渠成!

~~~~~~~~~~~~~~~~~~~~~

“维新?变法?”,张佩纶喃喃自语道,“想不到一国若真能痛定思痛而革故鼎新,竟能收如此富国强兵之效!较之倭人百事一新之维新,我之所谓洋务,不过小修小补的粉饰而以!如此下去,若两国有朝一日当真开战,我大清又岂有制胜之机?”

对面的任令羽浑身一震,竟是连酒意都醒了几分,他重又上下打量了张佩纶一番,眼中已全是敬意——眼前这人虽是清流出身,又是洋务首领的乘龙快婿!却能坦然承认今日之中国,已远不如日本矣。

只可惜,在此时的中国,有这样眼光和胸襟的人何其少矣?

“张香涛杂、陈伯潜庸、吴清卿轻、清流当中尚可称德才兼备者,唯幼樵一人而。”,任令羽忍不住出声赞叹,“昔年乐道点评清流诸子,以幼樵兄为才智第一!今日一见,方知恭王果有知人之明,幼樵兄君子坦荡,目光如炬,在下佩服!”

张佩纶听了却不言声,只是恍恍地望着窗外,半晌才道:“看的清又如何,不在其位,难谋其事!……十年一梦,醒来时人去楼也空。治明,心气再高,人已凋残,男儿四十而不惑,我这待罪之身还有什么指望?”

“如何没有指望?”,任令羽突然觉得自己的嗓子里一片干涩——自己千算万算,算来算去最多也不过是依靠一个半近代化的北洋海军争取一场海战的胜利进而把甲午维持个不胜不败……

但如果自己手中的资源不仅仅是甲午,而是北洋,甚至是……中国呢?

“我是朝廷明旨永不录用的人……治明,你怎么了?”,他原本只是想自嘲两句,却被眼前这个青年男子此时脸上的狰狞表情生生的下了一跳。

“在下没什么……”,任令羽此时脑中只盘桓着两件事——庚子国变后,清室两宫“西狩”,与各地方督抚一时失去了联系,而这些主持“东南互保”的地方大员们在当时竟生出了推举李鸿章为“伯里玺天德”——即总统,以取清室而代之的念头。

另外一件么——

“敢问幼樵兄,不知中堂还记不记得当年戈登将军造访津门时的那番肺腑之言?”

“戈登将军?”,张佩纶微微一愣,片刻后即面白如纸,“治明的意思……难道……”

“正是此意!”,任令羽从牙缝里挤出的这4个字,隐隐然竟带了几分金石之音——早在1880年,当时俄国因为试图染指伊犁不遂,曾威胁要对中国开战。而李鸿章则为此事而专门问计于当时正造访天津的原“常胜军”首领,英国人查尔斯.戈登。

而当时这个曾亲自参加镇压太平天国,深谙中国今日之积弊的老外给出的则是这样的答案——中国今日如此情形,终不可以立于往后之世界。除非君自取之,握全权以大加整顿耳。君如有意,仆当执鞭效犬马之劳!

除非君自取之,握全权以大加整顿耳……

“治明,慎言!”,张佩纶的额头上已然见了汗,他打量了下四周,这才压低声音道,“这是忤逆!”

“忤逆?哈哈”,任令羽大笑出声,“幼樵兄,你可知倭人的明治天皇是怎样的角色?”

在近代的日本史上,一直有这样一则传闻——

据说因为当时在位的孝明天皇和幕府将军德川家茂私交甚佳,故而主张天皇与将军“共治天下”的“公武一体”。所以岩仓具视——就是那个出身孝明天皇侍从,却最后撮合了宫廷与长州、萨摩两强藩的政治联盟的“倒幕派”中的超级阴谋家——竟直接策划了针对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孝明天皇统仁和佑宫皇太子睦仁父子二人的连环政治谋杀!

传闻这个“明治之狐”先是策划了将军家茂的神秘死亡,接着又安排某个死士刺杀了孝明天皇,而后又杀害了自幼体弱的皇太子睦仁,最后在上演了一幕日本版的“狸猫换太子”——以昔年日本南北朝之时的南朝后醍醐天皇后裔大室寅之佑取睦仁而代之……

而这位大室寅之佑便是日后被日本人推崇不已的一代英主明治大帝!而那名刺杀孝明天皇的刺客,也是一个大大的名人——伊藤博文……

“谋刺天皇,李代桃僵?”,张佩纶悚然动容,“这岂不是大逆不道?”

“幼樵兄也是读圣人之书出来的”,任令羽似乎对他的惊骇很不以为然。

一阵酒意涌上,这个热血上头的穿越者又说出了一句几乎将张佩纶拍在了地上的大逆不道之言,“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杀一人以换一国之国运鼎兴,又有何不可!”

——当年还只是一个高中生的任令羽在读到这段日本野史时,曾合上伪装成政治课本的历史书,在政治课上大呼“心向往之”、“心向往之”……

但为维新大业,凡挡路者皆可杀!天皇……亦可杀!

虽千万人,吾往矣!伊藤博文,人杰也!

~~~~~~~~~~~~~~~~~~~~~

“咣当”,隔壁传来一声清脆的物件坠地声,似乎是有人打碎了什么东西,只是各自沉浸在兴奋和震撼中的任令羽与张佩纶却都恍若未闻。

丁字号雅间里的李经寿蹲去,小心翼翼的将李鸿章脚边的酒杯碎片一一捡了起来,她抬眼望去,见李鸿章的手依旧还保持握着酒杯的姿势,对自己失手摔了酒杯的事竟是浑然不觉!

“爹爹……”,李经寿担心的唤道。

“啊……”,李鸿章那双几乎失了焦距的眼睛许久才重新焕发出神采

“女儿”,他望着李经寿,“我没有听错吧?那个任治明刚刚当真是说,为所谓国运计,连弑君都未尝不可么?”

“似乎……是有此言……”,明显也被吓倒了的李经寿语气颤抖的道。

“其心可诛!”,李鸿章突然一拳击在了桌子上,眼中已是杀机厉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旗最新章节 | 龙旗全文阅读 | 龙旗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