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独游
最后张剑锋一个人来到上山路口上的第一座庙__关帝庙原先是祭祀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的。他通过着&1t;&1t;三国演义>>知道他不少故事如斩颜良诛文狃过五关斩六将以及手提青龙揠月刀单刀赴会等等。向上则有一石坊为“一天门”。坊前有两块大字碑一刻有“盘路起工处”另一则刻“天下奇观”。之后又有一坊为“孔子登临处”据说是明朝的巡抚建造。再上便为“天阶”石坊。
此时红门宫那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整个红门宫建筑象一个倒写的“凹”字。门前仍有“瞻岩”和“起步”等石坊。跨于盘道之上是原祀观音的飞云阁。其右为原祀弥勒佛祖的弥勒院院内正殿旁有更衣亭。其左为原祀碧霞元君现祀九莲菩萨的元君庙此山共有三庙祀碧霞元君:上庙为碧霞祠下庙为灵应宫此为中庙。清人曾有诗云:红门东亭子南望见山城。白日照岩邑薰风送市声。楼台杨柳地山水古来情。更向徂徕看汶流几点明。
从门口看张剑锋现元君庙里的善男信女们比弥勒院里的多。他虽然没有进去却面向正殿双手合十站在门口祈祷了一会然后才继续往上走去。
向上不远则有万仙楼。这是一座中国传统阁楼式建筑。据说是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祭祀王母娘娘、碧霞元君及其他神仙的。门洞后刻有“谢恩处”。传说以前皇帝登此山时地方官一般送到此处皇帝便令回去于是他们在此处谢皇帝之恩;也有人说是香客进山返回时在此叩谢众山神保佑平安的。今天张剑锋是不用谢恩的。他一不是地方官;二不是虔诚的香客。他想他没必要况且时代已大变了。忽然他现挂着的一个小板子上写着“禁止拍照”他觉得有伤大雅于是冷笑了一下。
不远处在通往中天门的路边的树下一个卖茶水的老汉正在给坐在板凳上喝茶的游客们讲故事。于是张剑锋也凑了上去。
“据说白牡丹跟吕洞宾偷情后生了一个儿子。”起码张剑锋不知这是那来的一个故事。他记得很小时候看电视剧&1t;&1t;八仙过海>>看得韩湘子跟龙王太子争抢白牡丹。但他见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听也没有打扰他。
“可吕洞宾后来走了她的儿子就跟了母姓为白氏郎。由于白牡丹不忍乡亲们的讥嘲于是跟儿子搬到南边的徂徕山。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为送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状况的灶王爷白牡丹让儿子跟村里的孩子们一起进山砍柴后也开始准备酒菜祭品。
“白氏郎他们上山后一个小孩说玩做皇帝的游戏。他们把篮子堆放在一起当作皇帝的宝座并说谁爬上宝座就让谁做皇帝。那些孩子都没有爬上去只有白氏郎成功地坐上了宝座。可他们不想让一个私生子做自己的皇帝于是大家把他拖了下来一顿臭打。
“由于没有钱办更好的祭品白牡丹正在家里伤心。可恰在这时白氏郎鼻青脸肿地提个空篮子哭喊着进来了。她非常生气抓起一根烧火棍向灶王爷诉起苦来。“灶王爷呀灶王爷您看到了没有?我们怎么过呀?如果将来我儿子做了皇帝我就会让他杀死他们!”她越说越气。一边说一边敲打灶王爷的神像一会的工夫她就把灶王爷打得鼻青脸肿的了。
“灶王爷于是向玉皇大帝打报告说。‘陛下白牡丹誓如果她儿子做了皇帝就会杀死全村人。您看看她现在打得我成什么样了。希望陛下不让她的儿子做皇帝。’玉皇大帝听了谗言于是命令四大天王在下个龙日抽白氏郎的龙筋。
“一天来了一位白胡子老头告诉白氏郎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能做皇帝的可你的母亲白牡丹泄露了天机。下个龙日玉皇大帝会派四大天王来抽你的龙筋的。我也无法救你了。但你一定要保护好你的龙齿玉嘴。有了它们虽然做不了皇帝可是你仍是金口玉律。’
“白氏郎好不容易熬过了龙日。他非常憎恨那些神仙们。他找了一个葫芦誓要把人间所有的神仙们拘在里面。第一个当然就是灶王爷。由于他的金口玉律因此他的话就是圣旨灶王爷不得不化作一缕青烟进了他的葫芦里。
“后来他想把收的众神仙压在山底下。但当刚走过红门宫就看见一位白胡子老头。他觉得他面熟但一时又记不起来于是问。‘你是何人?’
“那老头笑着说。‘吾乃吕洞宾是也!’
“是他父亲。他一惊不小心他的葫芦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那些众神仙们赶忙藏了一个石洞里就是千佛洞。后来有人在洞上盖了一座楼就是现在的万仙楼!”那位老人笑哈哈地看了一周他的顾客们。
美丽的故事传说深深地吸引着到这里的游客们因此有人讲一个人在这山上任何一处地方都能找到一段动人的故事。
再问北二里之遥则到了斗姥宫。宫门前有一株古槐因其巨枝扑地如卧龙翘状故称为卧龙槐。今年春天以前的朋友郝光跃曾跟他的同学—现在张剑锋已记不起他的名字了晃然记得他的外号叫大个—来爬山张剑锋给他们做过导游。至于这斗姥宫的创建年代已无典可考了而从清康熙年间这里成了尼姑庵又兴旺起来了。宫门前还有两座光滑如玉的石狮。以前是祀奉斗姥跟二十星君的。可自从成了尼姑庵后这里便成了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们听泉、观瀑、品茶和赏月的好地方了尤其“幼尼皆妙婉秀丽通文字衣装如美少年。其室宇陈设饮食供客极其豪奢故游客多乐而忘返。”清朝的小说家刘鹗在其&1t;&1t;老残游记>>中写道—“我们这个庙是从前明就有的历来都是这样。你看我们这样打扮并不是像那倚门卖笑的娼妓。当初原为接待上山烧香的上客:或是官或是绅大概全是读书的人居多所以我们从小全得读书读到半通就念经典做功课有官绅来陪着讲讲话不讨人嫌虽说一样的陪客行令间或有喜欢风流的客随便诙谐两句也未尝不可对答”但现在这斗姥宫里已没有了真正的尼姑。而且现在尼姑也被允许结婚了。当她们穿上道袍手执木鱼时是个尼姑;而当她们月兑去道袍后依然可以跟普通人一样享受**的快乐。
在卧龙槐那里工作人员检查了他的进山证后他继续前了。过了三官庙不久有一条小径从山路上分出而且在路口立有一石上刻“经石”两个红色的大字。他沿小径走了下去。两边青松吐翠鸟儿歌唱。甚至他还能听到泉水的流动声。是的下面有一小溪潺潺流动只可惜石桥已塌。他不得不从乱石上走了过去。
他又来到了青崖顶上的一个亭子。这就是高山流水亭。其北侧亭联曰:
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
这所亭子就象一只美丽的小鸟在绿树青山之间展翼欲飞。闭目沉思轻轻展开双臂闻着野花的清香他心中立时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在这儿过余生足够了。他被这美妙的大自然的浪漫与魅力所吸引了。
他禁不住想起赵秉文的一自词。曰:水调歌头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散麒麟。
是的他现在就是一神仙了。站在亭下沐浴着微风他竟轻声吟哦起刚得的一词来。
风流子⊕高山流水亭
高山流水云亭间。就深幽松处不可停。忽如有来风恰闻鸣鸟声游人且莫醉好景人更行。转石级且见云亭。步加急应是好心情。/坐在亭间足望景好山好景看不足却把心情听水声耳倾。叮叮咚咚无言以饰之只有可道玲珑。把酒临风却比神仙风流谁应。
崖下有石坪数亩上刻&1t;&1t;金刚经>>千余文。其字大如斗用笔苍劲神采潇洒丰润雄浑故康有为称之为“榜书第一”。郭沫若先生亦有诗云:经字大于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捕。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
这就是著名的经石峪了。
石峪西侧有巨石如劈刻有“试剑石”三个大字还刻有“高山流水之亭石壁记”—-记载明隆庆六年万恭建“高山流水之亭”的情景。曰:
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敕总理河道、提督军
前大理寺左右少卿、南京鸿胪寺卿、太仆光禄少卿、吏部考功司郎中、南昌万恭撰。
余既表泰山之巅掠泰麓而南下则憩晒经之石。石广可数亩偏刻梵经皆八分书大如斗不知何代所为。近有好奇者则刻《大学》圣经于上端以胜之。余乃大书“暴经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胜。北耸石巗石若斩截而成涧泉漫石而下以悬于空巗若垂万珠焉。余辄大书“水帘”字深刻之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观也巳。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高约十五尺广约四十尺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向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依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焉。余嗜鼓琴辄顾从者曰:夫是倚泰麓之壁也斯不亦高山乎!夫是临水帘之泉也斯不亦流水乎!为子援琴而铉之邀泰山之神聆广陵之散。若将巍巍乎志在高山也又洋洋乎志在流水也。是谓神品亦谓神解。从者悦遂命之曰“高山流水之亭”。
明隆庆六年壬申冬工部郎中金学曾主事张克文、黄猷吉、张登云副使刘庠参议蔡应阳、佘立佥事郭良栗在庭。济南府通判王之纲泰安知州李逢阳刻石。
又因山坳之中有水帘洞故明人又有诗刻石云: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梵音溅沫乾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
张剑锋亦诗兴大填词&1t;&1t;风入松经石峪>>一。曰:
不应带水此间水最甜。莫要喧哗淙淙水声人更罕。看经石若是大彻大悟无有心烦有缘真罗汉。/泉洌而酒矣此处却可饮云烟。幽静处人致远高山流水不思返。再看经石却滴滴是泪瓣。
他处在这美丽平静之所好像忘却了所有烦恼。人世间所有之世事都如云烟会慢慢消尽。如果是属于你的它最终为你所得;如果是不属于你的莫要强求。一切命中注定。
当他又回到塌毁之桥时一位老人告诉他说这是夏季的雨洪冲的。听了他的话张剑锋的心又不能安静起来。生命之洪是否也会向他冲击而来?正乃“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也。或许人的一生之中都没静止的时候。为展自己他必须随时为自己奋斗。对于平静生活与起伏生活之间的尖锐矛盾他又疑惑了起来。当他置身于这美丽平静的大自然之中他渴望生活的那份安宁;而当他又回到现实之中时他真得又疑惑了!必竟他只是一个凡人。
他的心又在静界与凡尘之间徘徊。“观音菩萨指点迷津吧!”
那时下山的人多了起来。为了回去他不得不随人群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