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之争――激烈争夺王位的景王子孙
景王十八年(前527),王后所生的太子精明通达却过早去逝。二十年(前525),景王喜爱子朝,想立他为太子,这个景王也是个没远见之人,可还没等到他下旨,景王就驾崩了。
景王驾崩以后,其子姬丐的党徒和子朝明争暗斗,激烈争夺王位。谁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他们两人争斗的热闹的时候,朝臣周卿单穆公、刘文公却悄悄地拥立景王的长子猛为王。猛就是悼王。
争了半天谁都没争上。子朝不干了,联络一帮人攻进洛邑,把悼亡猛杀了。杀了悼亡猛的子朝自立为王。史称“子朝之乱”。
子朝袭杀悼亡猛后自立为王,居洛邑。
子朝的二哥公子?恐子朝斩尽杀绝,率领一帮近臣仓皇逃亡到王城以东的狄泉躲避。公子?逃亡到狄泉后,在大臣刘卷、单旗的扶持下继位,称敬王。
自此后周朝出现两为周王,子朝居洛邑在西称“西王”,子?居狄泉在东称“东王”。二人和平共处了四年,这期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周朝同时出现了两个君主,而且这两个人都自称自己才是正宗。
晋国国君晋倾公闻知此事,派大臣景伯前往调查,经景伯调查,晋倾公得知此事实为子朝理亏。子朝夺位后广派使节游走于诸侯之间,争取诸侯的认可,周使到晋国后,晋倾公拒绝与其会见。
且自古以来就有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周朝突现二主导致天下无所适从。于是,在第四年的时候,由晋国起,约了其他几个诸侯一起打着勤王讨逆的大旗护送周敬王还都洛邑。
大队人马护送敬王浩浩荡荡杀向周朝国都洛邑。到得洛邑城下,子朝见晋国势大,不能力敌,知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北面称臣,迎接敬王还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让你坐着,晋国不可能天天跟着你吧,等晋国和各路诸侯走了有你好瞧。”子朝心里说。
子朝很殷勤的搀扶敬王坐下说:“我已经给你留了很久了,正盼着你来呢,你好歹是来了!”并拜以臣子之礼。敬王及晋倾公见子朝如此乖巧,便没再深究。好像是觉得敬王的王宫太旧了,诸侯又给周朝翻盖了王宫。
盖完房子后,晋国和各路诸侯都走了,走时敬王依依不舍,晋倾公说:“周朝一定,国家安宁,我等还须回国处理国事,恕不能继续陪伴圣上了。如以后国家有事,圣上尽可再召唤我等,我等还会齐聚于此,为大王孝犬马之劳。”说罢与敬王洒泪而别。敬王依依惜别,送至很远,直到晋倾公大队人马消失在地平线才招呼人回宫。
但子朝的反叛之心一直未消,子朝知道此时反叛为时尚早,因为晋国还在看着呢。于是他耐心的等,这一等就是十二年。
等晋倾公去世后,他想:“既然晋倾公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晋定公也许不会再像悼公那样庇护这个无能的家伙了吧!”于是招呼近臣密谋再次作乱。
于是在敬王十六年时(前5o4),子朝与他的党羽再次作乱,兵攻占敬王所控制的瑕、杏(今河南禹县北)两邑。敬王部署苦苦支撑,终于不敌,于公元前517年兵败奔滑(今河南偃师南)。晋定公听说敬王又一次被子朝欺辱,遂派知跞、赵鞅率军往援。晋国兵马一到,子朝大臣召简公见大势已去,遂投靠敬王,兵逐子朝。子朝不敌,逃往楚国。晋国助敬王攻占巩地。
这次子朝又估计错了,晋定公也和他的父亲一样支持周敬王,道理很简单,这个周敬王懦弱无能,好控制――听话。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天子得好挟持才行。你一个刺头谁敢挟持你?既然不能挟持你,保护你还有什么价值?
子朝的错就错在他太有能力。十七年(前5o3),晋定公又一次把敬王护送回周,登上了王位。
三十九年(前481),齐国田常杀了他们的国君简公。
四十一年(前479),楚灭掉了陈国。孔子在这一年去世。
四十二年(前478),周敬王逝世,儿子元王仁登位。元王八年(前469),逝世,儿子定王介登位。
定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三家消灭了智伯,瓜分了他的土地。
二十八年(前441),定王逝世,长子去疾登位,这就是哀王。
哀王登位三个月,他的弟弟叔袭杀了哀王,自己登上王位,这就是思王。思王登位五个月,他的小弟弟嵬(éi,围)攻杀思王自立为王,这就是考王。这三个王都是定王的儿子。
考王十五年(前426),逝世,儿子威烈王午登位。
考王把他的弟弟封在黄河以南,这就是桓公,让他承续周公这个官位职事。桓公死后,儿子威公继任。威公死后,儿子惠公继任,把他的小儿子封在巩地以护卫周王,号为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o3),九鼎震动。
这一年,周王命韩、魏、赵为诸侯。
自此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魏、赵、韩、齐、楚、秦、燕这七个诸侯强国,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中华大地上展现了一出宏大、壮烈、瑰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