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且说那秦献公去世后,其子秦孝公即位,孝公即位时二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
孝公元年(前361),黄河和?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立。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
为抵御秦国肆扰,魏国大肆修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国的土地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争杀吞并。
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诸侯们象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孝公于是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缪公在岐山、雍邑之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疆土达到黄河边上;在西边称霸于戎狄,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予霸主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给后世开创了基业,盛大辉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候,接连几世不安宁,国家内有忧患,没有空暇顾及国外的事,结果晋国攻夺了我们先王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献公即位,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想要东征,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重修缪公时的政令。我缅怀先君的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使秦国强盛起来,我将让他做高官,分封给他土地。”
此诏被后人称为求贤令,诏令一出,为大秦国引来了一位旷世的贤臣!
此人名姓卫名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曾师从与李悝、吴起,受二人影响很大。后商鞅来到魏国,听说公叔痤向来极其爱才,便来到公叔痤相府,公叔痤和他谈了半晌,惊为天人,待商鞅为上宾。
商鞅在魏国时,公叔痤曾多次向魏惠王举荐此人,极道此人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世良臣。惠王听他说得如此如此玄乎,便无可无不可的道:“那你就把他叫来吧,我先看看此人到底有何异能,令丞相如此青眼有加!”
公叔痤引商鞅到了惠王宫,惠王打眼一看,心中想道:“丞相把此人说的如此玄乎,我还道是何等了不起的人呢,原来此人如此其貌不扬!”
这商鞅生的五短身材,脸黑貌丑,两只耳朵却是奇大,显得十分的不协调。心中嫌恶他的相貌,行动上便不免怠慢,商鞅见惠王对他待答不理,十分傲慢,他也是个年轻气盛,恃才傲物之人,不想阿谀巴结,二人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话,商鞅就起身告辞了。
归来后,公叔痤对商鞅道:“我好不容易给你争取了一个机会,你为何不及时把握呢?”
商鞅道:“多谢相国好意,但卫鞅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有时候就像弹琴者和听琴者的关系。弹琴的人自然要把琴弹好,但还需有一个好的听众。琴弹得好,听众的修养也好,才能听的如痴如醉,听众如痴如醉,反过来也会影响弹琴者的情绪,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和谐。反过来说,琴弹得好,听众的修养不够,听不懂,就不会喜欢,弹琴的人也不会开心,这种情形,无异于对牛弹琴!卫鞅之所以不被重用,可能是磨练的时间还不够吧!”
公叔痤无语。
之后公叔痤又多次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因对商鞅第一印象不好,都被魏惠王挡了回去。
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公叔痤在和秦国少梁之战中被秦国生擒,后虽被放归魏国,但毕竟年事已高,连惊带气,回国后就一病不起。临终之日,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公叔痤挣扎着起身,对惠王道:“老臣以人格保证,卫鞅虽然貌丑,但确有大才,此人之才不次于我,足可担当丞相之职,陛下能用此人,魏国当可再度复兴!”
魏惠王见他又再唠叨此人,不由得心中厌烦,满脸不耐。见惠王脸色不快,公叔痤又补充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陛下一定要相信我!如陛下不愿意重用此人,那就把他杀了,以免被他国所用,成为魏国的大敌!”
惠王心想:“此人相貌如此丑陋,能有啥大才?”心中不屑。
公叔痤死后,公叔痤心月复偷偷告诉卫鞅,说丞相建议惠王要杀了他,让他逃走,卫鞅笑道:“他不听丞相要用我的建议,难道就会听从要杀了我的建议?丞相对我恩重如山,我岂能不参加他的葬礼?”
公叔痤葬礼之上,卫鞅扶棺大哭,哭的数度昏死过去。哭道最后,又哈哈大笑道:“丞相青眼高义,奈何言不被用,相能君庸,卫鞅在魏,又能如何?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卫鞅去矣,魏国危矣!”
说罢,以头叩地,蹦蹦蹦三响。叩罢起身,转身就走,跨马直奔秦国而去。
卫鞅到得秦国到底是何结果,请听下回接着说。